在中国,每三辆大中型客车中就有一辆来自这个企业;在全球,每七辆大中型客车中也有一辆来自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就是客车行业的领头羊"宇通集团",而它的带领者就是公路之王汤玉祥。宇通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打开海外市场?逆袭成为销售冠军。
公路之王汤玉祥:行业的先行者,从濒临倒闭做到全国第一汤玉祥,1954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父母虽都是农民,却从小教导要好好读书,才能脱离贫困。14岁的时候,家里实在出不起学费,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汤玉祥决定学一门手艺。
于是,到郑州技术学校学习了2年汽车维修,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开始在一家客车厂打工,这就是宇通集团的前身——郑州客车厂。靠着勤奋和认真,从小工一直做到车间主任。
直到90年代初,订单量逐渐减少,客车厂随时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汤玉祥发现长途客车的舒适度非常差,打工人每回一次家路上简直是折磨,距离远的,一坐就是20几个小时。
于是,汤玉祥决定带领车间的人开发出第一辆卧铺客车。投入使用后,客户一致好评。随后,经过股份制改造,郑州客车厂转型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这也为日后宇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自卧铺客车成功以后,汤玉祥更加注重研发和科研,成立了国内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建立了国内客车行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先后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校车,更是拓宽了海外市场,使得濒临倒闭的客车厂,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摇身做到了全国第一。
在汤玉祥的带领下,宇通向阳而生,逆袭成为全国销量冠军。宇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汤玉祥是如何做到让宇通逆风翻盘?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预见力、精耕细作、创新改革汤玉祥在一次采访中说,前几年,我们在"打猎",到处抓订单;后来,我们以"种地"为基础,即以我为主,配件先行,服务先行,一步步做出品牌来。从"猎手"到"耕耘者"的转变,靠的是靠的是敏感的市场预见力,脚踏实地的精耕细作,靠的是积极的创新改革。
精准的预见力带领着宇通多次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先机。卧铺客车、新能源客车、精品校车的推广都是如此。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和供应缺口,并大胆决策,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石。宇通迅速抓住了机会,并及时进行产品创新。
近些年来,儿童出行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宇通在校车领域,可谓是行业的标杆品牌,其所有的科研、设计、产品加工都始终围绕着"学童安全"展开。从宇通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和国内其他客车企业一样,经历了时代的考验。
但不同的是,每次它都挺了过来,靠的就是在一个领域做到最精,做到极致,从而提高企业的硬核实力。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工作,如今多数企业之所以止步不前,就是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宇通每年拿出总销售额的3%用于研发,另一方面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宇通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基金高达500万元;创新需要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必不可少,怎样才能留住人。
宇通在公司园区内建设食堂、超市、宿舍、医疗站等等,不仅非常重视高端人才,就连普通员工也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些就是宇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卓越之处。
海外市场:企业肩负使命,为国争光"古巴模式"是宇通翘起海外市场的支点。期初,因工人语言不通,宇通给每两个工人配一名翻译,每人每年6万美元的生活费,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深入当地进行调查,做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这才把市场捋顺,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
现在,在古巴街上,各式的大巴、中巴、双层巴士几乎都来自中国宇通。古巴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高质量的宇通客车给古巴人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制造"印象。旅游到古巴的中国游客,见到此景,亦是满满的自豪感。
曾经"中国制造"一度挂着"山寨"的标签,现在的中国制造,不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令世界瞩目。这正是源于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才使得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汤玉祥曾说过,企业有责任代表国家,将本国的产品推广到海外市场,也许这项投资是亏本的,但从长远来讲,这对中国客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积极的影响。宇通没有着眼于当下的利益,而是站在责任的高度上,为了民族事业在奋斗。
成功也许可以复制,中国的企业都应学习宇通,肩负使命,为国争光,全球销量6万辆大巴,碾压比亚迪,连续7年全球销量第一。随着众多新兴企业的出现,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宇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相信宇通会秉持初心,未来的路会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