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仿真测试技术成竞争新高地

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仿真测试技术成竞争新高地

《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发布仪式

当L2+级的自动驾驶已经量产,由辅助驾驶向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进化,正在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但瓶颈的突破,除应用在车辆本身上的硬件及软件外,虚拟仿真平台这样的测试工具,同样必不可少。正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所说,“没有虚拟仿真平台,根本无法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

那么,现阶段,中国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状况究竟如何?10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腾讯自动驾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详解了这一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当自动驾驶的理论之争逐渐尘埃落定,在下半场的竞争之中,推进商业化落地成为企业们发力的重点。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汽车在真正商业化应用前,需要经历大量的道路测试才能达到商用要求。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自动驾驶算法想要达到人类驾驶员水平至少需要累计177亿公里的驾驶数据来完善算法。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一支10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车队,每天24小时不停歇路测,平均时速25英里(40公里)每小时来计算,需要500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目标里程。

而除时间成本之外,各国对于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容忍度、极端场景及危工况的测试安全性、各国道路交通环境及习惯不同等问题,都给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测试带来诸多困难。

如何突破测试难题?用更低成本、高效率的虚拟仿真技术,替代自动驾驶算法的实际道路测试,将耗时耗力的实际道路测试,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数字孪生世界中完成,早已成为必要条件。

根据蓝皮书发布的数据,目前自动驾驶算法测试大约90%用仿真平台完成,9%在测试场完成,1%通过实际路测完成。而随着仿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的普及,在未来这一数据的理想状态是99.9%测试量通过仿真平台完成,封闭测试完成0.09%,最后0.01%进行实路测试,使自动驾驶研发更高效、经济。

据介绍,近两年来,中国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仿真软件企业为主的上游仿真软件提供商,以车企、自动驾驶测试机构为主的仿真软件下游应用商。尤其是以腾讯、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的入局,更极快地加速了自主仿真平台的研发节奏。

以腾讯为例。在今年6月底的“2020智慧出行新品发布会”上,腾讯曾正式发布了自己的TAD Sim2.0新一代自动驾驶仿真平台。而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这一平台又被评选为“2020年度世界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据说,这也是我国自动驾驶仿真领域获得的首个国际性创新技术奖。

据介绍,腾讯的TAD Sim2.0通过完整的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车辆在环的测试验证体系,覆盖了完整的汽车V字开发流程;场景库覆盖超过2000种场景类型,可以泛化生成万倍以上丰富场景,在云端高并发运行具备每日1000万公里以上的测试能力。

不过,尽管自主仿真平台的研发在近两年有了大幅进步,但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教授看来,中国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想要赶超特斯拉与Waymo,在仿真平台这一工具的开发上,还必须加强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据蓝皮书介绍,目前自动驾驶仿真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场景库建设效率低、费用高,以及测试评价体系缺乏规范等问题。而此次《2020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发布的目的,也正是希望推动交通出行产业链各方对虚拟仿真技术更清晰的了解,倡议行业开放共建,将仿真技术应用到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和智慧交通的建设管理中去,让自动驾驶技术早日普惠民众,助力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72 字。

转载请注明: 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仿真测试技术成竞争新高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