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讯(记者 杨帆)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工到航空工业哈飞数控铣工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钻研技术,不断创新。近日,38岁的他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项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他说:“让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话语权,是我最大的心愿。”
航空工业哈飞数控铣工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
对自己要求苛刻入职四年成高级技师
19岁那年,心怀航空梦想的秦世俊从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被安排到哈飞数控铣工岗位。由于数控是个新兴专业,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他曾抱怨:“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儿。”身为劳模的父亲开导他说:“不要怕改专业,数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父亲的话坚定了他的信心,使他渐渐喜欢上了数控铣工这个岗位。
二十几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同龄人下班都去休闲娱乐,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数控技术。所有的节假日、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正是这种知难而上不服输的性格和刻苦钻研的态度,入职不满一年,他就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入职4年后,他成为厂里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
飞机零件的生产过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加工某型机关键件时,法国专家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周期短,他主动请缨,经过与法国专家交流和不断的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法国专家两人倒班跟踪生产,而他却是一人“全天候”作业,当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炉时,挑剔的法国专家也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钻研创新团队国家专利18项创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扭轴是某型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被誉为攻坚克难“专业户”的他再一次迎难而上。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他的试验都是在夜里12点以后进行的,经常一干一个通宵。试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经过20多次的实验与改进,他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扭轴的加工精度,而且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从自己手里生产出去的每一个零件,即使只有千分级毫米的微差,都将关乎着国家利益和人民百姓的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松懈。”秦世俊说。
如今,秦世俊他已成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先后参与了生产加工Z、EC、YF系列机型生产及新机型C919、AG600零部件的科研等几百项大大小小的任务,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715余项,为公司节约成本700余万元,申报国家专利8项。
他所带领的班组担负着车间60%的生产任务。近年来,参与研制生产关键件40余种、重要件90余种、一般件200余种,全年创新创效及改进改善项目40余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钢铁团队”。2014年,公司在他原有班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几年来,工作室解决了《Z9机升力系统关键件“旋转盘”加工改进》、《某型机机身中段铆接重要连接件加工》等攻关课题25项,保障了亚丁湾护航、国庆阅兵、多次科考护航等重要项目。以团队名义申报国家专利18项,实现小改小革100多项,创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工作室相继被评为全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航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哈飞5个级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十几年光阴,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航空事业。他说:“新时代产业工人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能创新敢创造。我将继续努力,不负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