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这是11月25日华为经营管理者团队发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文件,华为还同时强调,业务板块的决策团队都无权改变此战略。
这份具有战略性的文件,其实是从战略层面列出了一个战略版图的负面清单:不造整车。
就当下来说,造车新势力特斯拉股价已经创新高,直接让马斯克的个人财富超越了比尔•盖茨,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小鹏、理想,股价也已经一飞冲天。从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已经在智能汽车领域跑通了赛道,未来可期,但凡有资本和技术的企业,都感觉可以去分一杯羹。
在这个赛道上,新能源智能汽车,最难的部分已经不是电池和汽车整车零部件,而是智能部件,恰恰,这方面需要的是技术支撑,华为有这个技术底蕴,也有这个资本实力。不过,整车来说,这并不是华为的强项,进入这一领域,凭借华为的干劲,分一杯羹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华为来说,分羹整车制造,看上去挺美,但这块蛋糕到底能分多大,需要从资本、技术、人才的投入上去考量。
长期来说,华为做智能汽车的系统与服务,有如谷歌之于安卓,这比谷歌单纯做手机可能更有价值;同时,这也从让华为可以将注意力与突破点放在技术上,与华为整个公司以技术为核心的战略相吻合,在未来,也更加具有把控性;更加重要的是,可以让华为在未来在智能领域形成自己的智能生态,价值远非造出整车抢市场可以比拟。
事实上,华为这份并不长的文件,体现的是华为的战略定力。
所谓公司战略,即是结合公司内外资源、趋势,制定一个基于未来的目标。一个好的公司战略,一定是有明确的焦点,能扬长避短,且在公司内部还能进行高度协同。
从华为制造整车还是智能部件的角度来看,焦点如果从智能部件这个具有未来平台价值的点更换为整车制造,则是焦点的变换,焦点变换的价值,显然,从长期价值来说,智能部件产生的车联网平台价值,是一定会大于一个“华为汽车”整车价值的。所以焦点不宜轻易变换。
从整车制造对于华为的长短板来说,电池可以买,这不是短板也不是长板,智能系统是自己的,算是长板,但整车上几千个零部件的供应链问题,则是华为不擅长的,因此,只做自己擅长的,则对于当前的华为来说,无论从资本的角度还是技术的角度,都是最优选择,而不能轻易将自己拉入到一个短板领域去和一众老品牌和新势力角逐。
因此,从这两个维度看,华为选择不造整车,应该是对内部躁动心态的一次回应,直接用负面清单给予了删除。
而这种躁动心态,则是被当前造车新势力制造出的热闹所感染,本质上是一种从众心态。从众心态的可怕之处在于,失去自身定力,从实干变为投机,将别人的“蜜糖”不知不觉地变为了自己的“砒霜”。类似负面的例子在目前各种破产公司拍卖资产的目录上随处可见,比如,有地产公司,从商住开发赚到钱,看到主题文旅项目或者生态农业有机会,立马转向,殊不知,这种看起来很美的项目,对开发商的资本、人才等等的要求远远大于商住楼的开发,结果只能“中道崩殂”。
也就是说,华为在这纸“战略负面清单”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不投热点“机”,也不投眼前的“机”,只盯住自己核心能力圈可以抵达的未来,赚核心能力范围内的钱。
作者: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