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曾参加过一个关于算法的讲座。一位悉尼大学教授的发言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对技术的理解,他的专业领域是深度学习与算法。
席间,他问在座的听众,科技的魅力是什么?回答五花八门,他听完后笑了笑,然后说:「所有你们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语:创造(creation)」。
他从电的发明说起,列举了时间长河里,科技给人类世界带来的诸多变化。他说那些真正拥抱科技的人或集体,从来都不是抱着「去终结」的信念,而是坚信技术能创造的生活,更纷呈,更多姿。
不抱着做少的信念,去驾驭技术。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很多科技公司所抱持信念的写照,无论中外。苹果和谷歌如此,华为如此,阿里也是如此。
最近关于蚂蚁上市的新闻很多。其中一个讨论焦点引发了我们的关注——那就是蚂蚁从「金融」转向「科技」的根本原因。一些声音认为,这是趋于越来越严的监管压力,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所谓提升「科技」,去「金融」,在蚂蚁内部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蚂蚁从来都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公司。
6 月份的时候,蚂蚁对外发了一则声明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蚂蚁内部或许早已明白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绝不是靠简单且盲目地去中间化而实现,而是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更多新模式来实现。
换句话说,就是把技术作为载体的份量提升,落地去完善更多的场景需求。拥抱「科技」去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在蚂蚁内部已经成为共识。
蚂蚁科技集团 CEO 胡晓明(孙权)在稍早前的外滩大会上传递了类似的观点:「蚂蚁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
作为蚂蚁的高层,胡晓明说这样的话并非只是出于宣传效果的空话,因为过去几年里蚂蚁集团的一举一动无不都在为这句话增加信任的注脚。蚂蚁究竟是如何从当初的「金融」一点点变身为一个极客味满满的蚂蚁呢?拥抱科技的蚂蚁,最终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呢?
01 加速奔跑的「极客」蚂蚁
外滩大会上,在和王坚的那场对话中,胡晓明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不缺银行,中国缺少一家科技公司,能够把金融的资源和还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联系起来。
在周天财经看来,这句话或许是蚂蚁集团从诞生至今最好的注脚与旁白。
2003 年,淘宝初创,为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次年「支付宝」应势而生。支付宝的诞生,是阿里透过技术,让自己变成中间人,解决了电商交易中的信任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成功开启了中国电商市场这近二十年的繁荣。
这样的「诞生」背景,成为之后 17 年里蚂蚁集团始终不曾更改过的「科技梦」初心——向场景提供技术,用技术化解场景问题。
在之后 10 多年里,支付宝紧跟时代需求,逐渐从支付工具,发展成为服务各行各业的支付平台。
2014 年,蚂蚁集团正式成立。在科技的道路上,蚂蚁开始狂奔。
电商市场越来越壮大,场景越来越丰富,甚至走向世界时,阿里从技术层面入手,透过技术团队搭建及重组,开启了绵延至今的阿里自研云计算系统开发之路。
曾经奔跑于支付赛道的蚂蚁集团,如今也已经形成了支付、理财、微贷、保险、征信、技术输出为主的六大业务板块,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科技巨头。
其中技术输出的份量越来越重。
透露了家底的 IPO 招股书显示,蚂蚁技术涵盖了人工智能、风控、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硬核科技领域,拥有 26 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产品,18 项世界级和国家级核心技术奖项,以及在全球 4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26279 项专利或专利申请。
此外,在区块链、数据库等技术领域中,均有蚂蚁集团的身影。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维持全球第一,数据产品 OceanBase 性能全球第一。
走到今天,科技蚂蚁的奔跑并没有放慢,依然在加速。
以招股说明书的数据为例,仅 2017 至 2020 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研发费用就分别达到 47.89 亿元、69.03 亿元、106.05 亿元、57.2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32%、8.05%、8.79%、7.89%。截至 2020 年 6 月底,蚂蚁超 1.6 万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 64%。
这样的组织结构,业务构成,以及投入占比,如果这不算一家科技公司,又能有什么更合适的定位给蚂蚁呢?
成为「极客」这个梦想,蚂蚁就从来没动摇过。
02 技术商业化提速
胡晓明重回蚂蚁出任集团 CEO,可以看作是蚂蚁集团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在井贤栋发给内部的信件里,他这么描述这位为蚂蚁集团掌舵的新接任者:「作为支付宝老兵、蚂蚁小微企业信贷的开创者以及阿里云的推动者,孙权(胡晓明花名)会用他充沛的热情、卓越的领导力和丰富的技术商业化经验,带领团队投入日益增长的内需市场,帮助更多服务行业等实现数字化升级与发展」。
在科技道路上狂奔的蚂蚁当然也明白,充足的「弹药库」都需要一个派上用场的「战场」。如何技术商业化,这是全世界科技公司最终的期许,这也是技术最佳的归宿。
这预示着蚂蚁未来数年奔跑的新方向,正式开启了蚂蚁技术商业化提速的时代。
以胡晓明在阿里的履历来看,2005 年,胡晓明和团队基于大数据技术,创立了阿里金融,解决了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难题,为蚂蚁信贷业务打下基础。2014 年,胡晓明去到阿里云,开启了阿里云商业化的时代,在他任期内,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各项业务中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被阿里内部评价为「将阿里云从梦想拉回现实的人」。
重回蚂蚁后,胡晓明很快为蚂蚁技术商业化方向找到了主方向:开放平台,场景深耕。
支付宝的改版及 OceanBase 的独立,可以看作是胡晓明任内,蚂蚁集团的一次战略实操。
今年 3 月,刚刚履新蚂蚁集团 CEO 四个月的胡晓明正式提出: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要做服务业「新基建」。曾经「支付就用支付宝」的宣传标语也在更早前变成了「生活好,支付宝」。
新改版的支付宝上线之后,胡晓明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下子变成生活服务属性的过程肯定非常难」,但他同时也深知,要从支付工具、金融平台变成生活服务平台、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在谈及对手的时候,胡晓明直言蚂蚁的对手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希望「在支付宝里成长出越来越多的饿了么、美团、飞猪、携程」,因为蚂蚁有技术、有用户、有场景。
6 月 8 日,蚂蚁集团宣布,将自研数据库产品 OceanBase 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蚂蚁集团 100% 控股,为更多场景服务提供便利。
独立后的 OceanBase 先后拿下了运营商和银行的客户,走上了快速商业化之路。区别于昔日传统金融业务流量带来的收入,创新业务更类似于技术输出,结合场景需求深耕服务模式。
这一系列变革背后是蚂蚁的梦想和野心。「要在未来五年让中国服务业起码 50% 即 30 万亿的服务业实现线上化、数字化」,但这种野心与梦想何尝不也是科技蚂蚁商业化最佳的未来选项。
11 年前,当中国社会经济转型需要丰富的技术库存时,还在阿里云的胡晓明和团队一起,打造了如今被誉为是世界前三的技术盛会——云栖大会,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充分的弹药库。
11 年后,在经历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亟需一场数字转型的关键时刻,重回蚂蚁的胡晓明和他所带领的蚂蚁,坚定出现在全球金融科技盛会的头排站位。
11 年时间,整个中国社会,从菜市场卖菜的摊主,到陆家嘴金融中心的量化交易员,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互联网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科技作为载体实现行业数字化升级与发展的蚂蚁,始终都没变过并正在在这条路上往更远处走去。
03 更有温度的技术「普惠」
纵观蚂蚁这些年的战略执行上,最好的科技从来都不是冷冰冰「高大上」,而是有温度,能解决行业及普通人生活难题的科技。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去完善和丰富行业运作逻辑,普惠更多的普通人及整个行业,是蚂蚁一直以来的坚持。
像这样为行业及普通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案例,在本届外滩大会上就有很多。
在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第一次展示了智能理赔技术「理赔大脑」。运行数据显示,「理赔大脑」能识别最多 107 种医疗、理赔凭证,将保险产品的理赔核赔效能提升 70%。即便是理赔链路最长的线下调查案件,平均核赔周期也能从 30 天缩短至 15 天。
针对个体用户的现金管理、人生保障、投资理财等需求,蚂蚁在外滩大会推出了虚拟的智能理财 AI 机器人——支小度。支小度依靠人工智能和用户洞察能力,解决用户不懂理财产品及行情,缺乏理财专业知识等难题,让不懂理财的阿姨爷叔在理财过程中,也能获得专业的资产配置建议。
全新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 Trusple。借助蚂蚁链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跨境贸易的风险,避免拖欠货款给个体商户造成伤害,让义乌的小商家也可以安心卖全球。
胡晓明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发声:「我们不光要自己好,还要整个行业一起好。变成数字服务平台的蚂蚁,希望和很多行业一起发展」。
抱持着对科技从一而终的信仰,对行业各方参与者的欣赏与理解,蚂蚁集团的发展道路轨迹也越来越清晰。
胡晓明在外滩大会上透露,未来上市后,蚂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继续投入科技,为长期战略做好技术的底盘。他表示:「科技可以有更多的温度,而不只是冷冰冰。科技应该让行业规模做得更大,让利润做得更大。」
科技蚂蚁的征程,才刚刚开启。
结语
中国科技公司的建设征程上,阿里是名副其实标杆般的存在。当科技圈流行成立技术委员会去承担部分 CTO 职责时,阿里没有从大流,始终坚持 CTO 在集团业务上的话语权。
从某种层面,这是阿里尊重技术的原始基因。这种基因如今在蚂蚁的身上也一样得到体现。
这让我想起外滩大会上的另一个关于技术与场景结合的新闻——卫星遥感技术将正式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
其实这样的技术在国外也有所运用,只不过是被许多对冲基金拿去观察一些养殖上市公司,透过卫星拍摄的画面判断上市公司的存货,再抓住时机做空。而运用了这项技术的网商银行则希望透过这项技术,去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你看,有些人拿着技术去做空,而有些人始终坚持用技术做多。蚂蚁,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