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凌雨使用的录音设备。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题:“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新华社记者汪海月、马姝瑞

  夜幕降临,25岁的音频主播凌雨打开电脑,对着麦克风娓娓诉说着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和生活感悟,这些“声音”将会通过音频平台传到数万人的耳边。

  “我一直都对声音很感兴趣,2013年开始接触音频平台,随后开始在平台上分享故事、交流音乐,也会录制知识付费课程和有声书。”凌雨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4.89亿人;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将达5.42亿人。其中,七成以上在线音频用户表示有过在线音频付费行为,“耳朵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一名兼职音频主播,凌雨会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不定期上传音频,也会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每周五更新一档音乐电台节目。靠着“好声音”和“好故事”,他在两个平台上积累了近20万粉丝,获得不错的收入。

  在凌雨看来,音频伴随性的特质让它在当今时代日益凸显价值。“相较于‘看’需要全身心投入,人们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其他事。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音频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解放双眼’,获取信息。”凌雨说。

“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观众在智博会上体验“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从传统的电台节目,到相声、广播剧、有声书、脱口秀以及各种知识付费内容,在线音频平台将各种领域的内容聚合在一起,吸引了跨年龄、跨行业的诸多受众。

  63岁的安徽合肥市民贺慧早已习惯了在做饭、打扫房间、出门旅游的路上,打开手机,挑选一本书“以听代读”。

  在贺慧常打开的音频平台上,数百部涵盖了中外名著、诗词赏析、名人传记的有声书资源,为她的退休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

  “年轻人用音频来学知识、娱乐,老年人视力不好,正好也需要音频平台解放双手、丰富生活。”贺慧说,这些“声音”成为她日常的“精神食粮”和“好友”。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同比提高4.3%。

  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声音和汽车车载、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终端相结合,让音频得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为“耳朵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第三届世界声博会上展出的智能语音产品。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 摄

  此前,喜马拉雅发布《夜听经济趋势报告》显示,在收听方式上,结合用户场景需要,智能音箱、车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深受喜爱。夜跑、睡前、汽车成最快增长的夜听场景。结合场景需要,用户使用音箱收听的比例提升31.3%,使用车载设备的收听比例提升23.08%。

  在这一趋势下,喜马拉雅正积极布局硬件终端,和多家汽车、家电、互联网企业合作,塑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也推出了智能汽车语音助理、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多种产品。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声博会上表示,“万物互联”的红利正在大规模开启,以手表、眼镜、腰带等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终端越来越多。这些场景中的“屏幕”越来越小,对“声音”这种更自然的人机交互需求将越来越高。

  “可以预见,‘万物互联’会带来以语音为核心,语音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整体产业生态的繁荣。”刘庆峰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59 字。

转载请注明: “耳朵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