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的3D打印车间。南报融媒体记者 于洁尘摄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总控室。园区提供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图灵研究院。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唐宇攀展示纳米纤维膜。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希摄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安装智能交通设备。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都摄

一个个一人多高的封闭式箱体内,一台台纯钛金属铺粉的3D打印机,正在24小时不停歇工作。从医疗机构把病人需要定制的义齿片子拍好传来,到3D打印完成,仅需12小时,江浙沪地区48—72小时即可到货……

日前,当记者走进中国(南京)软件谷创业创新城内的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时,年轻的公司员工杨静云指着一台台打印机说:“从2018年初研究院正式成立至今,我们年产值已超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80%。”

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林说:“作为全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创新氛围,正加速我们全力打造一个3D打印产业生态链。”

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建设了近400家以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职业经理人管理为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6000家,8名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和115名中外院士等科学家广泛参与,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其中,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大块头”正脱颖而出,像生“金蛋”的“老母鸡”一样,加速南京多个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记者近日为此走进这批“大块头”,进行了实地探访。

大咖领航

“大块头”起点高

“两年前,我带着团队在南京建立图灵研究院,今天欣喜地看到它正在按照我的设想与规划向前迈进。”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乔迁紫东新址时,研究院院长、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院士感慨道。

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先手棋”,南京启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运用市场化办法,实行人才、学科、产业联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消息一经披露,即引来了国内外众多高校“大咖级”专家的关注。

姚期智团队正是其中之一。两年多来,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人才科研优势,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累计孵化、引进企业26家,总估值超24亿元,涉及“AI+”医疗、金融、教育、城市、安全等领域,年营收超6000万元。

探寻发展图灵研究院的快速发展之路,“大咖领航”是重要一环。姚期智院士这样的世界顶尖专家的“领衔担纲”,使得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刚一“出生”就站在了高起点上。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同样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给南京带来一颗名叫“未来网络”的创新种子,希望编织一张有中国技术话语权的未来网络,如今,这颗种子已经开枝散叶。

翻看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单,仅院士就有16位,陈左宁、邬贺铨、刘韵洁、邬江兴……“头羊效应”吸引众多海内外顶尖人才来此创新,走在园区,随时可能碰到来自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耶鲁大学等的学霸。

研究院孵化的易米云通项目,研发出“云总机”项目,一举解决了中小企业沟通痛点,公司估值已超1亿美元,已入选南京高成长性企业榜单。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和战略规划部总监鲍全松说:“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经聚集了58个创新创业团队、千余人的高层次研发队伍。”

走进研究院总控室,一块顶天立地的大屏,实时显示着各项正在测试的实验数据。这里展示的,是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的运行情况,地图上红点闪烁,代表着北京、南京、广州、深圳等10多个网络节点。

刘韵洁院士解释,这是个类似“私人定制”的网络。传统互联网是“普通马路”,车多车少都这么宽,而“私人定制”的未来网络“马路”,可以根据你的实际需求,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之间切换,确保不堵车、跑得快。

刘韵洁说:“未来网络是我国1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之一,有着战略意义。目前大家使用的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都在国外,受制于人。发展未来网络是原始创新,可满足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网络等重大试验验证需求,支撑国家网络强国战略。”

技术

尖端

“大块头”后劲足

技术

尖端

由专家大咖领衔的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独到的“尖端技术”。而技术尖端带来的,自然是发展势头强劲、后劲足。

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依托四川大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研发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记者走进研究院,实地探访了一块直径1.4米、厚度约3厘米的圆形天线罩——这是高分子所和华为联合开发的新产品,堪称5G基站的“保护神”,目前已通过华为的测试。

在生产企业长链轻材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将一袋白色透明状的聚丙烯粒子倒入机器内,经过升温后,像挤面条一样挤出半固态的熔体,再经碾压和冷却的步骤,便制作成聚丙烯板材。

“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在150摄氏度的高温下,将二氧化碳或氮气充入聚丙烯板材,实现物理发泡。”生产部长吴炳田介绍,经过发泡的板材具有重量轻和透波性好两大特点,适用于5G基站,5G信号的透波率能达到98%,远远高于普通材料的70%。

作为高分子所孵化的企业,长链轻材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四川大学的科研成果。所长助理蒋根杰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最大使命就是助力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目前,高分子所已孵化企业10余家,有些产品突破了行业共性问题,有些已打破国外垄断。

在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的“纺丝”实验室内,一台设备宛如巨型“面条机”——专利技术调配的白色原料投进去,一根根内部充满纳米级微孔的纤维“面条”吐出来。公司技术总监、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唐宇攀目光专注,正观察这机器的参数指标。他告诉记者:“这些‘面条’内部布满纳米小孔,拿手好戏是过滤,可以应用在化工液体分离、民用水过滤等不同领域。”

唐宇攀是“全球膜分离第一人”新加坡国立大学钟台生院士的门生。去年9月,钟台生院士团队和新加坡世纪水集团在江宁开发区成立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去年10月团队搬进办公楼,今年2月工厂建成,4月复工,目前已经孵化了7家公司,拥有知识产权成果10多项,手握一批全球首创技术。

由这些“面条”制成的全球首创“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价格惊人——20厘米长的一小把,出口到韩国的价格是450美元;一米多长的一小捆,售价高达5000多美元。占地10个平方米的设备就能搞定一栋精馏塔干的事,投资和运行成本更低。

由它们制成的全球首创“正电性中空纤维纳滤膜”,在民用市场还可以做到“三块钱一吨自来水进去,三块钱一瓶矿泉水出来”。研究院常务院长、CEO刘军介绍,研究院的过滤技术,可以将水中60%的有益微量元素保留下来。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创业团队在新加坡回不来,直到4月份研究院才复工。虽然复工时间不长,但今年上半年开票订单额已超过5000万元,明年订单量预计破亿元。

产业孵化

“大块头”实力强

孵化科技型企业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江北新区,成立仅两年的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已被大伙儿称为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江北大道的每处红绿灯路口,道路的右侧都安装了一台一人高的长方体铁箱。“这些箱子就如同信号灯的眼睛和大脑,通过和过往的车辆交互,给出信号灯最及时的指令。”研究院副院长程清远介绍,当前智能交通领域中,对信号灯的掌控非常重要。这样的交通信号控制一体机,在5G信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信号灯时长自动调解,缓解路堵问题。

交通信号控制一体机的研发厂家广宇科技,是协同交通研究院孵化的科技型企业之一,成果刚刚落地,就拿到了2000多万元的合同订单。

协同交通研究院不仅仅孵化了广宇科技,还孵化企业量动信息,解决了货车ETC称重高速动态环境下的精确性问题,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去年营收超5000万元;孵化企业江苏货斯基,打造了一个货车界的“芝麻信用体系”,为江苏82万辆散货货车服务,让金融、保险等赋能货运行业,去年营收近1500万元;孵化企业金苏泽工程,创新研发了快速成型、绿色环保的路面新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协同交通研究院孵化企业已达17家,同时还引进企业24家,科研成果90%以上已成功落地应用。程清远表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老母鸡”,给每一个“金蛋”都设定了发展规划,其中有1—2家会按照上市的标准去运营,成为行业龙头;还有一部分会走融资的渠道,不断发展壮大;另外一些也要做到自负盈亏,可以实现每年分红。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同样有一家技术尖端、孵化企业众多的新型研发机构。“教育专用金属铺粉、齿科专用金属铺粉、工业应用机、大功率激光金属沉积成型,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3D打印机已与国际接轨,推动了国内传统产业的升级。”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王林告诉记者,“我们的齿科纯钛打印是国内首创,省、市口腔医院和鼓楼医院等都已是固定客户。”

3D打印听起来很“小众”,但在某些行业领域,却必须实现最广泛运用。医院的假牙、义齿、牙套等,必须百分之百“私人定制”。三维研究院首研首推的纯钛金属铺粉3D打印机,产品市场占有率80%以上,已在全国布局35个服务中心,服务1000多家义齿加工厂,钛支架临床应用超5万例,产品远销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家。

拥有44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研究院,不仅制作3D打印产品,更研发了多款3D打印设备。两年来,研究院已累计孵化企业23家,是南京乃至江苏最强的3D打印研究基地。铖联激光就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是工业级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工业级3D打印及激光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研发、生产及加工服务,成立两年已实现产值超亿元。

“我们孵化的23家企业,全与产业链相关。在雨花台区建设围绕3D打印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抱团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建成国内示范级3D打印产业园,我们信心十足。”王林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于洁尘 张希 李都

通讯员 庄雷 林园园 郎玉凤

来源:南京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140 字。

转载请注明: 新研机构“大块头”,产业链条“加速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