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腾讯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0年Q4腾讯营收1336.7亿同比增长26%,净利润(Non-IFRS)332.07亿同比增长30%;全年营收4820.64亿同比增长28%,净利润(Non-IFRS)1227.42亿同比增长30%。
整体来看,这是财报高于市场预期,展现了腾讯作为数字经济代表,在疫情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和多元发展能力。
从细分业务板块来看,腾讯To B业务、社交业务、网络广告等核心业务在Q4均“稳中有进”。 其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至385亿元,已十分逼近网络游戏业务收入。此外,网络广告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社交广告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5%。
不过,尽管财报数据较为亮眼,受到隔夜美股大幅下挫以及港股科技股板块整体调整情绪影响,3月25日腾讯大幅低开,随后跌幅有所收窄。
作为疫情之下首份完整的全年业绩单,从财报来看,腾讯的基本盘依旧处于当打之年。然而,后疫情时代对互联网巨头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加之互联网自身快速迭代的特性,任何企业身处其中皆需紧跟变化,腾讯同样如此。
社交基本盘焕发新活力
互联网发展之猛、变更之快,在今天可能超过任何一个行业。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符号,BAT也无法逃过这种变化,字节跳动的崛起像鲶鱼一样搅动了互联网市场,对原有格局带来新变化。
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摩擦频繁发生,同时亦让外界清晰认识到,在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即便曾是优势地位者,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竞争。
无疑,腾讯同样感知到了这种压力。但同时,人们也关注到,腾讯以一种不断“求变”的方式应对新竞争格局下的挑战,而微信正是不断“求变”的典型代表之一。
不难发现,微信一直保持强劲生命力。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微信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每天有1.2亿用户发朋友圈、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用户高黏性的背后,在于微信以一种敏锐的嗅觉,持续感知用户需求的变化,并以大众可接受的方式作出迭代。
以微信生态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小程序为例,回顾去年小程序的一系列动作,会发现它陆续推出的小程序直播、微信小商店、小程序订单管理、交易保障、微信物流助手等一系列功能,都有一个核心目标,满足商家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在去年的疫情大考中,微信小程序连结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微信搜一搜、微信AI等工具和能力,助力各行各业线上“抗疫”。目前,从日常各式各样的购物消费到政务办理,甚至于现在的社交分享、游戏生活,都能感受到小程序的存在。
目前,小程序已成为不少传统零售实现数字化,链接用户碎片化消费场景的重要工具。奈雪的茶就是受益商家之一。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小程序点单成为用户首选,其线上订单占比已经达到了80%以上。
再比如,在政务民生领域,小程序健康码已累计服务用户超10亿,累计展码量超240亿次;社保缴费小程序帮助1.59亿人不出门在线完成参保。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视频号和搜一搜。在视频化、云端化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下,微信的基本盘并没有变,它想做的依然是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新变化。而视频号、微信搜一搜的诞生恰是为了更好的与用户连接。
视频号在微信生态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安信国际认为,视频号对于微信乃至整个腾讯生态系统的影响意义重大,实现了对于微信生态发挥自身流量优势在小程序、公众号、 朋友圈广告等领域以外的再次变现业务外延。
从连接人与内容,到场景与人、服务与人的连接,微信在保持基本盘活力的同时,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不断升维,这也迈向了张小龙一直对微信的描述,连接——连接人、连接内容、连接服务。
“以变应变“,诞生十年的微信仍在焕发新的活力。
产业互联网驶入深水区
社交基本盘保持稳固的另一侧,腾讯To B业务的发展也展现出了超外界预期的速度。
财报显示,2020年Q4,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29%,而腾讯来自网络游戏收入为391亿元,两项业务收入已非常接近,To B 业务俨然已成为腾讯主力增长引擎之一。
今年两会中,“数字”作为高频词频繁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背后折射的是国家对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伴随着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大厂也争相进入产业互联网,将其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主题。
对于坚持做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的腾讯来说,转身产业互联网两年后,又经过疫情的“大练兵”, 腾讯已具备一个To B公司该有的姿态和能力。
在2020年特殊的疫情挑战之下,面对各行各业突发的线上转型需求,腾讯积极输出技术能力与To B工具包快速响应。依托强大技术力,腾讯云成为助力医疗、出行、教育、金融、零售等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的有力助手。
数据显示,目前腾讯云已经与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300多项联合解决方案,为20多个行业的3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共同合作超过1000个项目,创造了百亿营收。
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之际,腾讯在To C领域积累的产品力,在B端亦得到释放。疫情期间,为响应线上办公和复学紧急推出的腾讯会议,仅上线2个月DAU超过1000万,发布245天用户数突破1亿,8天内扩容10万台云主机,创造了中国云计算的历史。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财报中披露的资本开支数据来看,腾讯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显然还在一个高速投入期。
财报显示,腾讯2019 年资本开支 323.69 亿,2020 年 339.6 亿。根据财报注释,资本开支包括添置(不包括业务合并)物业、设备及器材、在建工程、投资物业、土地使用权等,主要指向云设备及设施。
而在非流动资产一览,腾讯2020年物业、设备及器材达到598亿元,比2019年提升了整整130亿元,在建工程也达到49亿元,这些大都是新基建投入。
去年5月,腾讯宣布拿出5000亿元用于布局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研究资源”三大能力,以投带产促进数字经济“内循环”,打造腾讯TO B生态。
其中,以投带产的打法可以理解为,腾讯利用自身优势,比如云的核心网络、计算、存储能力,还有PaaS层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底层技术能力,投资与腾讯现有产品有高协同性的公司。东华软件、北明软件等一批老牌IT企业,就是以这种方式与腾讯云建立合作后,向产业数字化迈进。
从“腾讯没有To B基因”到成为“腾讯的压舱石”,腾讯产业互联网正在以超乎外界预期的姿态驶进深水区。
加大创新赛道资本投入
在社交基本盘和产业互联网之外,备受外界关注的腾讯投资业务,也正在发生值得关注的变化。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背景下,不少投资机构都加大了对创新型企业的投资。而以技术和产品起家的腾讯,在这方面更是倾注重力。
盘点腾讯投资情况来看,对于创新企业的投入,腾讯几乎“不问出身”,一旦看好企业的创新潜力,就敢重金投入。不少创新企业都是在成立初期,甚至发展最困难的技术瓶颈期,获得腾讯的支持,并一路加码投资,长期持有。
从更有价值的角度来看,腾讯为创新企业提供扶持和保障,在助力创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是作为大型企业参与我国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形式。
比如,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国内AI芯片初创企业燧原科技。由于芯片开发周期长、风险高、投入成本大,销售规模不够大的话,公司难以赚钱。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需要长期资本扶持。
腾讯投资在三个月之内就敲定了投资。彼时,燧原刚成立不久,公司尚处于“PPT”阶段。自2018年领投Pre-A轮以来,腾讯已连续4轮次投资燧原科技。
往更深一层来说,腾讯投资之所以注重创新前沿技术,在于它清醒的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革新的支撑。
因此,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腾讯投资并不讳言自己的抱负和野心——要做头部科技公司、产业互联网公司最青睐的投资方。
自2018年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之后,腾讯投资了数美科技、销售易、BOSS直聘、太美医疗科技、博思软件等to B领域的超过50家代表性公司,其中不乏赛道小龙头,而腾讯产业互联网“朋友圈”名单还在逐步增加。
《日经新闻》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腾讯控股对多个行业共计163家初创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约781亿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40%。
马化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说“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刻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让腾讯无时无刻都在求新求变。
回过头来看腾讯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社交到社交商业化,再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求变其实是它一直不变的初心。只是相比过往,腾讯现在的“变”更深入也更加激烈,毕竟,成长的蜕变是“痛”与“收获”并存,腾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