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寓教于乐,三七互娱上线特殊游戏,助力孤独症儿童辅助训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吾遥

立足寓教于乐,三七互娱上线特殊游戏,助力孤独症儿童辅助训练

每年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今年这天,国内游戏公司三七互娱上线了一款特殊的功能游戏,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克服社交障碍。

从有想法到游戏上线,该项目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三七互娱研发团队来看,顺利上线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会向社会相关方进行推介,让这款游戏能帮助到更多“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称号),为他们的社交训练助力。

为孤独症儿童开发辅助训练游戏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当时中国自闭症者超过1000万,其中0到14岁群体超过200万。

目前,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如何找到行之有效帮助孤独症儿童的途径,是全球各地都在探索的世界性难题。

小雨是三七互娱的一名员工,因为工作需要,她经常会关注很多游戏创新应用的场景,并跟许多不同领域的机构交流探讨。在某次跟一位传统出版社老师的交流中,小雨了解到这家出版社在开展孤独症训练领域的图书引进与出版,并且引进的部分图书在海外发行时配有电子游戏,但这些游戏多为外语或者繁体版本,并不适合国内的小朋友。

此时,她心中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用孩子们普遍更喜爱的游戏,给国内的孤独症儿童带来帮助与快乐。“我们公司有个社会价值共创计划,里面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做发功能游戏的研发,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小雨说道,“进一步跟出版社交流,并跟一些孤独症培训机构和专家进行调研后,就提出了立项申请,项目很快得到了集团认可,这给我很大信心。之后,我们跟出版社合作策划游戏内容,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孤独症领域的相关方发起邀请,希望他们能参与其中,让这个产品真正发挥作用。”

林成(化名)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在三岁时确诊自闭症谱系障碍。为让孩子健康成长,林成坚持对孩子持续开展机构和家庭干预训练,并在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目前,小朋友在读小学一年级,还算适应学校日常规则和流程,学习也能跟得上节奏。尽管如此,林成坦言孩子在社交规则和服从性方面还是偏弱,集体意识淡泊,课堂专注力不足。

在得知三七互娱正在尝试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后,林成认为这或许会是个不错的新方向。“每个普通孩子都喜欢游戏,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现在传统的学科文化教育都加入了动画和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学习兴趣。因此针对孤独症孩子的游戏一定也能够吸引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提升社交认知和社会规则,会比传统的说教接纳度更高,孩子的记忆也会更深。”林成说道。

纳爱星文化教育咨询(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京,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以及咨询服务工作二十多年,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需求等十分了解。在她看来,孤独症辅助训练这类游戏在国外已有应用。自己曾带过读国际学校的孤独症儿童,也曾尝试使用过国外的相关游戏,效果不错。所以,在收到三七互娱的邀请并了解他们的诉求后,金京担任了项目的专家指导,为后续的研发提供全程咨询。

多番调试 强化产品的功能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与质疑。为了让这款游戏真正能实现辅助训练的作用,三七互娱的研发团队在游戏细节优化、调整方面做了非常多的调整工作。

“光功能游戏的研发方向,都调正过几次。”小雨称,最开始团队的想法比较简单,希望做出一款游戏,能够给这些孩子带来一定的快乐和辅助作用,就已经就非常满足了。但在和孩子们接触后,团队发现,原来的想法太泛。实际上,功能游戏的作用应该更聚焦于帮助孩子的某个具体方面,比如帮助他们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等。

将“对事物的认知”作为研发方向后,团队又发现,相比认知,孩子们在社交方面的问题更大。“其实做一款社交类游戏的难度是要比认知类游戏难度大很多,但团队在协商之后,还是毅然决定调整方向。希望通过这款游戏真正帮助到一些人。”小雨说道。

除了产品内容外,考虑到目标用户是一个特殊群体,游戏的背景内容、画风等也需要非常注意。为此,团队内部也曾多次争论。“美术团队以往参与的大多都是商业类的项目,且面向的用户是成年人,所以最开始他们对于这类特殊群体并没有太多认知,这就导致在画各类场景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反复修改。”小雨举例称。

为了让大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后的工作能更贴近孤独症儿童,小雨组织了一场绘画交流活动,邀请项目相关方参与。一行人到访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部,以课堂志愿者的形式与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孤独症谱系的艺术家们共同开展绘画交流活动。

亲身体验过后,研发团队明白了很多设计按固有的思维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孤独症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为此。他们在翻阅相关书籍后,又结合专家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去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让游戏产品真正能起到帮助作用。

事实上,困难不仅来自内部,作为国内首款针对孤独症辅助训练的游戏,外界也有不同的质疑与反对声音。一些家长与专家也担心,网络游戏本就容易让孩子们沉迷,对孤独症的孩子来说,无疑更难以把控。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用游戏辅助训练孤独症儿童更多是纸上谈兵,实际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但当团队完成了游戏中第一个场景的搭建,把小样拿给家长和专家展示时,大家的反响很不错,基本持认可的态度,并为游戏提了很多宝贵修改意见。这给三七互娱项目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游戏其实也是一种产品,一类工具。我们公司也一直希望能通过一些实践,更多地发挥它的正向价值,用游戏的一些优势,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小雨说道。

坚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提到网络游戏,不少人下意识便将其与青少年沉迷联系到一起。事实上,游戏并非单纯只是娱乐工具,如三七互娱这款功能游戏,便展现了游戏另一方面的功用与属性。

“之前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担心孩子们会沉迷到手机或者游戏中。但事实上,儿童天然更容易被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吸引,这并非是游戏软件的问题。”金京表示,游戏如同一个工具,如何使用,决定着实际使用效果。三七互娱的这款游戏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社交能力,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这是家长需要正确引导的,也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媒介,在辅助孤独症障碍者康复训练方面具有重要积极作用,这在孤独症康复领域已经得到了诸多验证。如中国香港知名儿童教育及康复机构——中国香港协康会经过多年钻研,开发了实证有效的一套孤独症康复训练指导用书,并有配套电子游戏,惠及庞大的孤独症儿童群体。

在金京看来,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对孩子,尤其是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让他们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其实国外针对孤独症儿童开发的游戏非常多,各个方面的都有,国内相关厂商可以参考借鉴,在其基础上,开发适合国内儿童的游戏软件”。

事实上,不仅是孤独症,凭借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属性,游戏在公益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

为了进一步挖掘游戏的正向价值。去年9月,三七互娱发布“社会价值共创计划”,将功能游戏开发列入六大计划之一,并表示将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布局推动正向社会价值的功能游戏。截至目前,三七互娱已推出《这是什么垃圾》《消毒大作战》《清风侠冲冲冲》等超过15款功能游戏,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金京指出,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说,游戏是一种工具,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适合儿童学习的内容,其实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包装”,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游戏公司参与进来,为儿童开发适合他们的功能游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11 字。

转载请注明: 立足寓教于乐,三七互娱上线特殊游戏,助力孤独症儿童辅助训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