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评 | 丁磊的“鱼”缘何看上申城的“水”

锋评 | 丁磊的“鱼”缘何看上申城的“水”
  6月28日,在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开工仪式上,网易CEO丁磊表示,上海对来到这里的人很包容,“这种包容,为上海带来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也带来了涌动的创意与思潮。这对于文创等灵感驱动产业的重要性,就像水之于鱼。”丁磊特别强调,对网易而言,在上海进一步扩大规模是一件早晚都要做的事,不仅仅因为上海是一流的国际大都市,也因为上海有一流的城市品格。

  在新冠疫情影响期间,申城一系列在线新经济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在加速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传统的互联网经济相比,在线新经济中,互联网只是创新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环节,而其核心是与不同行业的深度融合,最后形成场景、流量和产业的重构和创新。

  其实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已经出现了一批爆发力很强的互联网行业的后起之秀,包括拼多多、B站、小红书等等。这与近年来上海在营商环境以及应用领域,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

  2017年12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其中就提到扶持文创相关行业的企业,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户籍落户,物业减免等等,这无疑对于相关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是一大利好。

  今年的4月13日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鼓励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拼多多、小红书、哔哩哔哩、喜马拉雅、叮咚买菜等在线新经济的“后浪”们纷纷被市场所看好,6月5日,达达集团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远程敲钟仪式,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成为中国赴美上市“即时零售第一股”。

  一条条曾经的“小鱼”在上海的“水”中不断变强长大,对于互联网的“大鱼”们来说,不仅看到了挑战,更是“嗅”到机遇。政策支持、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多重优势下,“大鱼”们纷纷来到上海扩大规模,寻找发展机会,就像丁磊说的那样,“是一件早晚都要做的事。”

  在《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提出,集聚“100 ”创新型企业、推出“100 ”应用场景、打造“100 ”品牌产品、突破“100 ”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这不仅是一种量变,更会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而成为质变,并最终成为上海互联网产业的“蝶变”。对此,上海不仅要有顺势而为的智慧和魄力,更要为各种在线新经济企业在上海的发展进一步提供坚强的保障和良好的环境,与这些企业合力打造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新民眼 方翔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4 字。

转载请注明: 锋评 | 丁磊的“鱼”缘何看上申城的“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