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天工集团员工工作场景摄影:张磊
继今年4月中冶天工集团主编完成《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以来,中冶天工集团于8月10日完成了新一代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产品样箱试制工作,该箱是国内首个按照新颁布国家标准制造的隔离单元。同时,在试制过程中,中冶天工集团采用开放性、集成化、装配式的研发思路,集成了海尔、海尔空调、吉家居等多家企业成熟产品,探索出疫情防控的新途径。
作为国家住建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冶天工集团一直拓展相关领域技术体系研发,努力整合技术资源,已储备了一大批领先的核心技术,拥有百余项专利,先后参与编制了中国建筑业协会《钢结构模块建筑施工技术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等国家级行业标准,形成了设计、制造、检测及施工等综合保障能力。
作为我国住宅装配制造行业的领军者,中冶天工集团先后承建了国内首个办公类模块化建筑——深圳前海商务创新中心项目,建设了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天津子牙白领公寓项目,此外承接了中冶集团首个海外模块项目、体量最大的模块住宅项目——蒙古奥尤陶勒盖矿营地Ⅱ宿舍楼项目(OYU TOLGOI UNDERGEROUND PROJECT)。中冶天工集团牵头研发的《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其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相关国家十三五课题研发工作。
春节期间,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中冶天工集团担当央企社会责任,动员海尔卡奥斯、海尔空调、和吉家居等多家合作单位研制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产品并捐赠武汉第三人民医院。同时,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由中冶集团统一安排部署、中冶天工牵头编制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并协同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科院、中国中元、海尔等单位有关专家,仅用10天时间就编制出我国首部应急医用隔离单元的行业标准,并采用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发布。
中冶天工装配式建筑事业部负责人范志富介绍说,“我们研发了全国首个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天津工信局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但让我们也认识到,应对市场的各项需求,也需要更加开放的、集成化、装配式的发展思路。目前,中冶天工正在积极打造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路。”
范志富认为,开放式研发将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将积极引入外部合作、技术合伙、战略联盟等模式,将更多的创新思维转化为产品,满足产品的需求;而集成化,将为中冶天工的产品引入更多的成熟产品或功能,使智能建筑系统达到整体功能最优。同时,中冶天工还将依托央企的优势与定位,通过装配式工业化,将创新资源与智能化的功能系统,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与建设,助推中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据悉,此次研发成功的隔离单元,其设计、制造符合国家标准《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要求,主体钢结构模块在设计,抗风、抗震、隔热、防火、气密水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达到永久建筑标准,水电接口全部采用模块化快速插接模式,满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独立使用,随运随走。
同时,隔离单元满足抗冲击、防腐、防火要求,具有更可靠的密闭性,确保病毒不会对外扩散。而内置闭路电视、无线网、紧急广播、公共广播系统、独立卫浴,为轻症患者提供更舒心的康复环境。装配式集中隔离病区研制成功面向市场后,集聚模块化建筑的传统优势,能够实现工厂批量制作,高度集成,快速投放,即安即用,周转循环。目前,中冶天工已在医疗隔离的智能化模块、独立负压隔离病房智能化系统等领域形成了多项专利。
下一步,中冶天工集团将基于医疗隔离单元研发再生成其他产品,将依托平台内医用建筑领域产学研用产业链资源,集中研发具备ICU病房、住院室、手术室、抢救室等功能模块,构建医院集中隔离病区。
未来,30至50个隔离单元,将能够快速形成集中隔离区医疗救治能力,实现快速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控制,提升突发传染病情应急和救治能力,将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和应急疫情防控贡献新的解决方案。(经济日报记者商瑞 通讯员 肖倩)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