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和观众“白话”科学,“硬核”科技装备在防汛过程中大显身手……昨日,记者来到地处潮白河、永定新河、蓟运河三河入海口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切身感受到智慧产业正在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刚刚与滨海文投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你看,这些‘魔术师’导览机器人、‘轻鸟’盘点机器人、米卡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未来将在滨海文化中心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游客讲解知识。”该公司总经理尹利告诉记者,公司选择落户滨海新区,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围绕滨海文化中心智慧场馆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
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深之蓝(天津)水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指着像黄色方盒子一样的水下机器人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新型防汛装备,这款水下机器人在汛期快速搜寻打捞目标、协助水库排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园区,天津吸纳了很多北京的优势资源,园区工作人员经常与我们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从刘奇的话中不难看出,园区在做好产业承接的同时做好人的承接,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事业中。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这片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张熹介绍,园区将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与北京中关村合作,聚焦“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点,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打造政策洼地和人才高地,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本报记者 岳珊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