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研究历史,最近成了史学研究的一个大热门。按照西方史学家量化还有科学的方法,人们开始发现原来自然气候对历史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中国古代气候变化,是游牧民族南下导致某些汉族政权灭亡。它意外促使了中国古代多次民族大融合,是现今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冰河期与古人类

冰期也被称为冰川时期,是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寒冰覆盖的时期。在地球诞生到现在,曾出现过几次冰河期,最后一次冰期的时候,人类正处在原始阶段。那个时候,人类掌握的科学理论还很少,无法抵抗寒冷。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人类刚从猿猴进化的时候,非洲就开始变得很冷很冷。大量森林被冰雪覆盖使得古猿无法再挂在树上。他们开始被迫直立行走,使用随手的工具,开始与猴类分离。那个时候的人类,被称之为能人。

50万年以后,能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了,又被称为直立人。

冰期过后,非洲的直立人走向世界各地。在冰川时期,平均气温要比非冰期低10度左右;那个时候没有很好的取暖方式,人类的数量锐减。

距今20万年前,中国庐山进入了亚冰期。由于气温太低,部分直立人死光,另一部分直立人进化为了早期智人。等那次冰期过去以后,人类又能很好的翻译后代和日常生活。中国大陆上发现的那个时期的人就很多,较为聚集的有许家窑人、丁村人等。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距今10万年前,晚期智人开始从非洲出走,用了5万年的时间到达了中国。晚期智人和现在的人已经没有很大区别。较为知名的是山顶洞人等。晚期智人第一批到达了中国的西南部,由西南再陆续分散到各地。

二、冰期带来的生存困境

在中国,早期神话记载了“女娲补天”的故事,《淮南鸿烈》里有“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人们认为当时的洪水是共工把不周山撞坏了才导致的,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自然地理的知识体系。

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大量冰川融化,而冰川融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洪水几乎不间断的发生。直到轩辕黄帝时期,洪水依然没有停止。

对于古人来说,大洪水是难以治理的。人民把能治水的人奉为英雄。

大禹的父亲鲧本来是治水的能手,因治水不力被杀。舜帝启用了禹,禹治理洪水十几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奉为美谈。后来他靠着治水的功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客观上,洪水过后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急速前进。中国最早的农业区出现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方土壤较为肥沃,气候比较湿润,因此能够产生了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考古发现的陕西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是证明。

三、气候会改变王朝国运

夏商时期,我国的气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暖湿。

西周时期,气候开始大幅度寒冷。此后中国的气候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寒冷一次。

气候温暖时,可以为中原王朝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游牧民族就愿意臣服中原大一统国家。而寒冷期到来的时候,游牧区南移,游牧民族有更高的优势。就会出现游牧民族占据中原,和南方的汉政权划江而治。

西周是第一个小冰期。《竹书纪年》里说,周孝王时期,汉江直接冰封千里。

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同时,西部的犬戎打进了镐京。周平王因此迁都洛阳。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春秋初期,北狄、西戎等入侵中原和关中,这都是冰期在作怪。很多农耕区变成了游牧区,游牧民族势必要拿下来。

到了西汉初期,气候又开始转暖。温暖的气候使得关中地区积攒了不少粮食和民力。同时,边境各地地也十分适合农耕经济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打下了基础。

从西晋到南北朝,中国有一次进入了小冰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说北方的气候要比温暖期延迟了半个月。

在段时间里,游牧区域开始扩大,农耕区锐减,游牧民族开始窥伺中原。很多游牧民族趁八王之乱陆续入主中原,最终造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隋唐时期气候从寒冷转为温暖。温暖的气候不仅使隋唐区域空前辽阔,还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周盛世”、“开元之治”等盛世。毕竟温暖的气候为农耕区扩张提供了温度,而农耕区扩张对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迅速发展,也使西北地区的吐蕃王朝称霸。而东北的黑龙江流域有了农耕区,这也使渤海国以及契丹王朝开始崛起。

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国的气候再度寒冷。

从晚唐到南宋灭亡是一个从温暖到寒冷期的过渡时期,之后气候就急转直下。

由于气候变得较为寒冷和干燥,使得农业区又一次萎缩了。关中地区再也不能作为原来的粮食供应产地了。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向东向南转移。自唐以后,长安再也没做过首都了。气候寒冷加速了人口的南迁,对南方的各方面建设都大有益处。而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主要部分。大量的人民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到了南宋时期,临安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宋朝之后的严寒再加上燕云地区的丢失使游牧民族胆子更加大了。

在两宋时期,东北太冷种不了粮食,辽金都选择不断南下。

南宋灭亡后,气候冷的史无前例。此时,蒙古兴起,黄金家族打败欧亚大陆无敌手。不过在元朝统一后,曾经出现了短暂的温暖期,这也是元朝为什么可以存在一百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学者们说的“小冰期”。

在小冰期内,燕云地区以及西北的河套平原都没法种粮食,甚至长城地区普遍沙漠化,使得明朝要这些地方没用。

明朝中后期,小冰期来临,天灾人祸不断。中原各地连年大旱,朝廷税收收不上来,就疯狂搜刮民脂民膏。

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女真族在此之际,趁机跨过山海关。北京无险可守,很快就被攻破。大明、大顺陆续灭亡,在小冰期的优势下,女真族在北京建立起了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结语

用地理角度去研究历史确实是个新角度,打开了新思维。在以后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历代占据中原王朝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有很大影响。

在气候较为温暖的时候,农耕区会扩大,农耕民族的物质基础就会扩大,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强大,游牧民族只能对农耕民族的政权俯首称臣。

当进入冰期的时候,农耕区会减少,农耕民族很多就会吃不饱饭,并伴随大量的天灾人祸。游牧民族开始南下,游牧民族在中原就会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循环往复,如是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10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和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