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编辑导读: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作出决策,决策功能优先级、决策方案的优劣、决策投入和风险等等。而这些决策很有可能决定着我们的职业生涯。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在工作中,产品经理做竞品分析有助决策方案的优劣;做需求文档,我们要决策功能优先级;做活动策划要决策投入和风险;在涉及项目管理(大部分小公司没有专职项目经理)我们更要决策项目资源、人员的分配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决策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做产品还是做研发?在TAB中哪一家的offer中进行选择?决策熬时间得到职业的晋升还是通过读研来获得晋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决策的。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殊不知好的选择还是需要努力来培养的。

以上至自己。

一、产品的好/坏决策

时常我们听到某某说,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常复盘,去思考当初在做的时候那个环节有问题,以后有优化的空间。但是实际上这种复盘只能在出现问题后才会发现问题,但是很多真正致命的问题我们难以发现。

例如很多地方我们都是盲目跟从潮流进行设计决策。为什么短视频都需要采用抖音全屏沉浸式?因为用户体验好,有沉浸感,让用户不知不觉的划划划,所以我们也要用。这种就是十分典型的盲目跟从(盲目决策)。说体验好,有沉浸感那是你在抖音、快手上的体验,那是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算法进行支撑了。那么你有什么?你在复盘的时候能发现这个问题?

在没有基础能力支持下,盲目采用其他人的解决方案,这无疑是一个不太好的决策。单一个点还不足以说明这是不太好的决策,我们继续延伸。在没有好推荐算法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使用普通排序去硬推内容,用户每次看见的内容只有很小概率是用户喜欢的,大部分出现的内容都是他不喜欢的。

这时想象一个场景,用户拿着手机使用产品,每次看见的都是不感兴趣的,用户只能拼命的划,结果内容展示还是那么没有太大的改变,最后用户觉得产品没意思,导致不在使用。因为产品老是展示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让用户觉得在浪费消磨时间并且强迫看不喜欢的内容,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决策。

而微信视频号的做法无疑是个较好决策,在内容不够丰富的时候,龙哥深度理解微信的本质,微信只是一个载体,并没有贸然使用全屏进行内容的展示。因为自身层次不够,当前我也看懂不,只是通过现象层,猜测这样信息展示的更多,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性。

然而微信则是深知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内容越多,用户“中靶率”(但屏推荐10个内容,其中有1个内容用户喜欢,中靶率10%,多次推荐取平均中靶率)越高,对系统推荐算法要求就较低,用户滑动一次就可以涉及2-10个内容(依据你的设计来)。如果采用全屏,每次滑动就只能涉及一个内容,“中靶率”就很低,只能通过提升算法内容来提升中靶率。所以采用微信现有方式。

其实上面说的好与坏过于主观,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是什么场景,所以我无法感同身受。如果按照是非对错来定义,大家都是好决策,因为你执行下下去了,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真正一直作出坏决策的产品都已经凉了。

1. 决策因素:信息

我们不可能一直做正确的决策,因为总要有坏决策让我们吸取教训。如果以为真能像小说,电视剧里一样,突然觉醒一路平推,美女豪车事业三丰收,那我推荐去宜家买个枕头这个实在。

在做决策前,信息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前提。我们常说的场景、用户、需求就是这在这之中。同时信息包括日常的知识的积累以及外部时效性信息的获取。比如,我们在设计功能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其他同类或非同类竞品有没有相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现象是什么形式,这样的形式有什么优势/劣势。除了这些,我们还要了解我们用户有什么特征,我们现在产品的整体情况如何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知晓的信息。

2. 信息的搜索(收集)

收集是信息获取最基本的能力,作为产品设计师,信息收集更是我们的基本素养。不要以为是搜索是一个很简单的玩意,要想把搜索玩转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说百度没有搜索到答案,那就用谷歌,谷歌不行那就雅虎。那可能就是你不会用。其实不管百度,谷歌还是雅虎他们都极度相似,会使用的人会根据自己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而不会用的人换再多也是不会用。

我们要学会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问题到搜索栏直接搜索,等待算法结果的投食。比如,我们以设置统一的word格式,我们常直接搜索「如何将word文档中的文字格式设置的相同」。这样我们会得到算法推荐的结果。和我预期结果似乎不同(我其实想说的格式刷)。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我们提炼其中的关键「文档」、「文字」、「格式统一」,再一次进行搜索。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对比搜索结果。这样我们能够知道关键搜索的重要。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同时我们多多的去尝试使用不同的组合词进搜索,可能开始看不出差异,但是要知道很多优秀内容被隐藏的很深。只能通过部分关键字才会搜索到。

3. 搜索扩展
  • 通过「关键字A」+「关键字B」让搜索结果包含两个「关键字」。
  • 通过「关键字A – 关键字B」让搜索结果以「关键字A」为基础,屏蔽「关键字B」的内容。
  • 通过「关键字A|关键字B」让搜索结果包邮他们两个的「关键字」。
  • 通过书名号「《关键字》」让搜索结果不去拆分《》里面的内容。
  • 通过在「关键字filetype:doc、text、prd、ppt」让搜索结果只展示对应格式的内容。
4. 信息的筛选

搜索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那么筛选就是第二步。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了,现在已经不再是口口相传的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受到来自微信、知乎、百度、短信等各自应用的消息冲击,我们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搜索结果,什么是推广结果,以及什么是官方网站,什么是山寨网站。确实有些山寨网站迷惑性很高,但你至少应该知道一些比对方式,比如org结尾的网站一般为非盈利团体、gov.cn的一般是国家政务网站。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优质信息来源来进行筛选,例如,对于疫情问题,我就只是相信国家发布的信息,对于来源是抖音、快手或其他相似互联网渠道的信息,我会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看待。同理对于互联网信息我更加相信有权威的人,如曹大,冯大、帅张等这类有权威,举足轻重的人。但相信权威也不是代表盲目跟随,我们自己也要有最基本的认知,我们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知识是可以去跟着大佬做事,这叫权威跟随,而不是盲目。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所有的信息投食,以为不管如何“投食者”在如何的权威,再如何的为你好,但毕竟他不是你。就连日夜相处,血脉相连的父母,往往也会带给你错误的信息,更何况是外人。毕竟不是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所以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需要我们自身再次思考,从中找到符合自身的方法。

信息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但信息会因为获取者的认知水平造成偏差,我们不能因为一面之词而作出all in。毕竟我不会为你问题负责,但你会为自己的决策买单。

二、决策因素:底层逻辑

往往我们出现重大失败决策的原用都是我们没去考虑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去相信一夜暴富,却不知为什么能够一夜暴富。去想相信什么又变成水、白纸变货币的东西。面对这些“大饼”最直接的判断就是,既然这个这么赚钱,为什么他不自己独享(人都是自私的)? 他这么牛逼,为什么我在专业的平台没听说过,反而是在娱乐平台上刷屏(警惕假冒垃圾信息)等?

在这个基础上那互联网的逻辑是什么?互联网带来最明显的基本逻辑就是线上化。日常沟通放在线上,变成即时通讯,有了微信,扣扣。交易购买线上化,有了淘宝,天猫。将问题解答放在线上就有了百度,知乎。而更多的产品则是在遵循这些基础上融合“人性”和“玩法”,进行自身特色发展。基于线上购物,融合人对事物的“贪”,结合我们组队购买,你就要给我最大便宜的“心理欺骗”,有了拼夕夕。

我们都知道便宜没好货的基本底层逻辑,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对在拼夕夕上购买便宜商品趋之若鹜?还不是因为我们另一个底层逻辑:组队购买(买的多)价格可以再便宜点干扰了我们,所以要我们自身去衡量两者。

坦白说为什么很多招聘产品的公司最低都要本科,甚至是MBA、心理硕士。因为有较高的学历代表你有一定知识积累,对于事物的底层逻辑较为通透,知道水不可能变成油。对于信息的甄别和收集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作业都不会抄,你咋个毕业的)。虽然你不是百分百适用于所有人,但成功率无疑大于选择其他低学历的人。

同时为什么程序员转产品,这种有技术背景的产品十分吃香?因为他们了解程序设计需要遵循的底层逻辑,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1. 底层逻辑:提升

坦白说,现在我们产品经理或是研发,几乎人人焦虑。对职业焦虑,对技能焦虑等。焦虑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害怕他会发生,但是一切坏事物终归是会发生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是避免不了的。就像“墨菲定律”一样,他告诉我们一个底层逻辑,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坏的事物,这种事情总会发生。既然我们避免不了那如何办,那就是增加“变量”。既然最坏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了避免二选一,我们就积极和外部做“能量”交换,让方案变的更多,缩小最坏概率。这里的交换就是知识交换。

正是知道了这个底层逻辑,再结合“人性”和“玩法”,各种1元课程,体验课蜂拥而至。而这是我们真正要遵循的底层逻辑却是,知识的积累需要慢慢来,没有人能够一步到位,一步到位的要么是赚了信息差的红利,要么就是在其他方面有成就。要考虑“幸存者偏差”。所以我们以此为基,为什么不去看一看博弈论,经济学,哲学的书籍,通过这些多年长存的书籍,去提升自己?所以为什么我喜欢说: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学习需要慢慢来~

作者:wcof,在努力做产品不做产品经理的人;微信公众号:Wcof(ID:wcofPM)

本文由 @Wco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958 字。

转载请注明: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