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头顶着“科创板史上最大规模IPO”“国内芯片龙头”等各种光环,中芯国际迎来网上网下申购,发行价格为27.46元/股。
招股书显示,若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中芯国际最多可募资532亿元,即便不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中芯国际最少也可募资463亿元。届时,中芯国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板“募资王”。
受资本市场积极追捧
19天过会、29天获准注册……中芯国际不断刷新科创板IPO的纪录。根据7月5日晚间的公告,中芯国际本次科创板IPO发行价27.46元/股,按发行16.86亿股计算,本次的募资金额是462.87亿元。
这比此前招股书规划的200亿元高出一倍多,也创下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募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中芯国际何以受到市场追捧?从披露的战略配售对象来看,共计29名战略投资者参与了配售,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国家队”企业或基金共9家,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4家上海地方国资,2家海外主权基金等。
与其他科创板上市企业相比,中芯国际的战略配售比例较高,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00%,几乎消化了一半的募资额。
从募资金额以及战略投资者的积极认购态势,足见资本市场对中芯国际的追捧程度。
据披露,中芯国际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一是12英寸芯片SN1项目,二是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对于募投项目,“12英寸芯片SN1项目”的载体为中芯南方,该项目规划月产能3.5万片,已建设月产能6000片,是中国第一条FinFET工艺生产线,也是中芯国际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研发和量产的主要承载平台。
处在先进制程追赶中
中芯国际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技术分水岭。
国元证券分析报告认为,“摩尔定律”演进到14nm以下,制程格局有着明显的变化。14nm及以下玩家只剩下中芯国际、联华电子、格罗方德、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而28nm节点玩家众多,还有华力微电子、IBM、东芝、意法半导体。这就导致28nm产能过剩,且竞争压力巨大。
芯片代工讲究的是规模效应,而回溯行业标杆台积电制程演进,14nm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公司带来明显的价值扩张。如今,经过长期的工艺竞技,先进制程向龙头集中。目前,中芯国际还在追赶中。
不过,芯片制造依然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长远来看,即便是500亿元,也只是“毛毛雨”,根据IBS统计,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以7nm技术节点为例,每5万片晶圆产能的设备投资就高达11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0亿元)。
从14nm向7nm迈进过程中,又是一道门槛。14nm可应用于工业端,7nm则可应用于要求更高的C端,利润也相较以往高出一截。而目前,台积电5nm制程已进入量产。
“目前来看,中芯国际先进技术制程上相较落后了2—3代,而以2019年的研发费用为例,台积电超过200亿元,相当于中芯国际当年的营收,在马太效应的当下,稍不留神差距就容易扩大化。”一位前华为员工说,担心的是,如果中芯国际制程赶上了7nm,但对手打出价格战,那么中芯国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技术优势又会面临盈利困境。
人才是发展关键
半导体行业门槛高、壁垒大,人才是发展关键。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1年前后,芯片全行业人才需求规模为72.2万人左右,存在26.1万人的需求缺口。缺口之下,中芯国际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需要持续提高。
2017年从中芯国际深圳工厂离职的林峰(化名)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当时在公司上升空间不多,个人发展潜力不大,而且在深圳中芯管理相对没那么规范,甚至没有明显的规章制度,最终让他选择离职。
“比如说我们的leader在中芯就干了十三四年,在他之上的课经理,先后在武汉新芯、大连英特尔分别干了五六年,在中芯深圳又干了两三年,级别依然不高。”林峰分析说,这还在于此前半导体发展比较缓慢,行业比较封闭,形成了一个熟人圈子,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这种迹象已经略有改善,林峰说,前同事倍感欣慰的是,随着国家对半导体投资的加大,半导体工厂也陆续在新建,发展空间和待遇也逐步有所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