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独家获悉,同城特卖品牌「叮叮猫特卖」对外宣布,已于成立三个月内获得首轮千万美元级别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系基金领投,头部新能源A股上市车企跟投。
创始人&CEO邵子鉴告诉创业邦,资金将主要用于标品供应链完善、履约网络拓展以及品牌搭建,利用更多特卖车和“车老板”覆盖更多社区居民和写字楼白领用户,线上线下一体化满足用户日常生鲜食品和快消品需求。此前,叮叮猫特卖还曾于成立时获得100万美元个人投资。
创业邦持续关注的「叮叮猫特卖」前身为生鲜电商平台“叮叮猫鲜生”,自2019年年底起正式展开运营,定位于一家川渝地区同城特卖品牌。
公司主要基于供应链渠道优势,以“线下特卖车低价售卖+线上下单”的形式吸引并触达消费群体,从而在社区、写字楼、交通枢纽等场景建立客户强黏性复购。
其创始人邵子鉴为哥伦比亚大学MBA,在创业前具备多年互联网投资和管理经验,曾先后任职于美林证券、IDG资本、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和宝龙商业,并于2017年进入实业。以常春藤和华尔街海归身份转战零售行业,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动员能力。
近些年,随着各大互联网、零售业巨头的布局加码,“烧钱、拥挤”已成为社区生鲜赛道的一大特色。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鲜食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在收录的4000多个玩家疯狂涌入社区生鲜的过程中,只有4%保持盈亏持平,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大众熟知的生鲜电商品牌接连迎来了“倒闭潮”,其中就包括呆萝卜、妙生活、吉及鲜等曾一度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明星品牌。
巨头已挤得头破血流,为何叮叮猫特卖依然坚持入局?
“无论是资金还是品牌优势方面,初创企业都很难和巨头正面较量,但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巨头们的拿货逻辑、履约成本、供销体系结构都似乎更贴近于‘传统快消标品批发商’。纵使门店拓展得很快,也基本不会触碰货品供应链。因此叮叮猫特卖的核心落脚点便落在了供应链端。”邵子鉴表示。
他还坦言,其实消费者并不忠诚,而是更趋于理性的。相比于品质、服务、环境,源头货源的实惠价格,更容易让消费者在短期内产生信任,养成长期在此购物的习惯。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对于任何一家供应链厂商,想拿到全品类源头货源都并不现实:一方面,供应链厂商需要具备多条源头资源,能拿到一手货;另一方面,单SKU层面能够做到全国前十的出货量,这样才能拿到更低价格。
基于上述逻辑,邵子鉴快速建立了叮叮猫特卖的商业模型:例如从依云水、海南芒果等单个SKU集中打透,每天只卖十几款商品,提高单品总出货量,再通过线上团购模式补齐SKU供给,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低价、一站式采购货品。
在业务形态方面,线下端,叮叮猫特卖以货品车“车老板”为交付终端,进入社区、园区等场景现场售卖。“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车老板更像是走进社区内的可移动超市,每天结合消费群体采购时段营业。初期,前50个车老板销售人员大部分为公司员工,以后,则全部为了解居民生活和偏好的社区加盟代表。”
相对于线下端,线上平台端则更加轻量化,它充当的是与线下“车老板”互补的角色。平台通过邀请各大生鲜品牌商家入驻的模式扩大SKU,利用线下“车老板”引流,为其拓客并获取订单,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商品团购和预订服务。
为了更精细化地服务各类消费群体,叮叮猫特卖还会结合每个小区总户数、年龄分层、收入情况等维度做用户画像匹配,精准提供服务,提高销量,拓展服务面。
根据内部数据显示,在试运行三个月周期内,叮叮猫特卖的履约成本价仅为生鲜电商的1/3~1/2,毛利润为50%,平均每人获客成本20元,社区线下复购率每周2次,现有的10辆车老板每天线下交易50~60单,基本单个小区渗透率为15%左右。
由此粗略估算,对于车老板个人加盟代表而言,单个车老板需投入成本5万元左右,每个月纯利润为1万元,可在5个月内收回成本。
短期内,考虑到川渝地区很早便有“用车做线下经营”的文化,消费者接受度普遍偏高,且当地政策对于该模式均展现出了开放接纳态度,因此,叮叮猫特卖将这两地作为了初期的核心战场。
邵子鉴透露,目前成都市场承载着1600万人口,2万个社区,还有众多写字楼和便捷的基础设施,至少可以容纳5000~10000台车老板,单车目标年产值是在100万元,仅成都单个城市市场的年平均体量就能达到50亿元以上。如果把西南四省全部铺完,整个市场规模可达到200亿元左右。
现阶段,叮叮猫特卖主要以城市仓模式运营,现有仓库面积为2000㎡,随着销售半径的扩大,公司还将考虑在单个城市内搭建5~6个小型卫星仓。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叮叮猫特卖还在与政府接洽20000㎡左右的城市仓,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未来,叮叮猫特卖志在川渝地区设立10000个车老板,通过品牌势能和完善的供应链渠道,为更多居民送去新鲜商品。
文章图片来源于叮叮猫特卖、摄图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