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网络流传了一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研究员的举报信,引起同行热议。

举报人为国际知名的华人生物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付向东,被举报对象是国内基因编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学者、中科院神经所80后研究员杨辉。

这封举报信称,付向东教授6月25日发表在Nature封面论文中的思路,在2年前去中科院神经所作报告时被杨辉听取,后者用不同的方法重做了一遍,并抢先于4月30日在Cell上发表。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图片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网传举报信称,2018年6月14日,付向东受蒲慕明所长特邀学术报告,在中科院神经所报告了他的一项未发表的、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科学思路、全部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我还分享了将抗PTBP1因子成功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一项合作研究工作。杨辉和神经所百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我的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杨辉和几位研究员与我共进晚餐,在晚餐期间杨辉向我咨询了许多关于实验细节问题。”

举报信指出,杨辉在全面了解了付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实验结果后,立即着手换一种实验技术敲降PTBP1,重复其研究工作,得到了相似的实验结果,并在短短6个月后便将他们的论文投稿,最终在今年的《细胞》杂志发表(4月8号上线,4月30号出版)。

举报信称,付向东联系了蒲慕明所长,指出这篇论文剽窃了其在神经所报告的、尚未发表的工作,虽然选择略有不同的脑区进行敲降 PTBP1,但剽窃事实一目了然。蒲慕明所长答复,如果情况属实,杨辉的行为属于学术不端(scientific misconduct),应该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但他同时声称杨辉的工作有可能是基于我们实验室 2013 年发表的论文,属于所谓‘灰色地带’” 。

举报信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由神经所以外的科学家组成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因为这次事件已超过了蒲慕明所长所指的科学研究中“灰色地带”问题。

据《知识分子》报道,付向东的学生证实这封举报信是付所写。之所以以这种方式举报,知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付向东认为自己研究组此前未经发表的重要科研成果,在回国交流后被杨辉研究组抢先发表了。付向东这项研究工作耗费了9年时间,由于概念过于新颖,论文发表不顺,而杨辉研究组则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该实验主要工作,且论文快速地在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出来。

《知识分子》报道称,鉴于此,付向东一怒之下向中科院神经所、中科院以及国家基金委发邮件,对此行为予以谴责和投诉,但迟迟未得到回复,只能将其公之于众,让公众来评判。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7月3日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该中心对杨辉研究员相关舆情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中科院外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该中心称,将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官网截图

杨辉团队则通过BioArt回应:

1. 付向东教授在神经所做的报告是采用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而他们在Nature发表的论文采用的却是shRNA和ASO的方法。连他自己在Nature文章中都没有提及他在报告中采用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他又是如何在当时向我们透入大量的技术细节的?他报告中的方法最终证明是错误或不可行的,难道已经公开发表5年的位点就可以霸占,不允许其他人用新的技术来尝试吗?这和大佬圈地有何区别呢?

2. 根据付教授发表的文章和公布的专利(2018年4月递交,2019年10月公开),丝毫没有提及用基因编辑方法治疗帕金森病。而且他还宣称在我们注射的纹状体脑区通过在星形胶质细胞内敲低Ptbp1几乎不可能形成多巴胺神经元。而我们恰恰是在纹状体中高效诱导出多巴胺神经元产生,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在举报信中,他通过混淆视听,让大家认为我完全抄袭他的结果。

3. 付教授提到,他还分享了Ptbp1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工作,首先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分享,其次,最近我们通过BioRxiv检索,也找到2020年4月8日在线刊登的这篇文章。他们从实验方法到动物疾病模型没有一处一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的是将穆勒胶质细胞转分化为视锥细胞(Cone),而不是我们文章中的目的神经元视神经节细胞。两篇文章的连实验目的都不一样,何来剽窃?付向东教授专利中涵盖的疾病和方法,并没有涵盖任何RGC细胞的转分化。可见他是如何向我透入这些技术细节。最后我想指出的是,我们Cell文章主要关注点是视神经节细胞的转分化(7个主图中有5个与视神经节细胞的转分化有关)。

杨辉称举报信中关于其造假的言论纯属污蔑。他表示,其2013年Cell文章已经有许多实验室重复出结果和方法。

杨辉发表声明,表示将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对近日网传有关本人学术成果舆情的调查,如实提供原始材料,澄清事实,忠实履行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研诚信应尽的义务。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尚需拭目以待,但这一登上知乎热搜的事件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学术成果分享和窃取的边界的讨论。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知乎截图

有人认为,“原本抱着对同行信任的分享,若真是被抄了idea,这种事换谁估计都得气炸。特别这种偏生物学问题的paper,idea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层次。”

“从读博士开始,去参加大型的会议,导师都会和我们说这是人家未发表的工作,好好听但一定不要拍照。也会和我们说不要太吝啬,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会给你建议而不是把你的工作盗走。”一位中科院在读博士写道。

也有观点表示,懂得保护自己的成果没错,可是一些大型的会议就是应该和大家讨论自己的最新实验成果的,如果都等发表了再讲,那就像一个回答里说的,仿佛一个大型的journal club了。学术的研究就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的,和人交流讨论然后获得新的思路,或者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才是应该有的风气。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434 字。

转载请注明: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学者杨辉学术抄袭,杨辉所在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