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中科抢跑“国产CPU第一股”,技术落后,生态缺乏?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国产CPU第一股”或将诞生。

近日,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中科”)与中信证券签署了《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并上市之辅导协议》 。协议显示,龙芯中科拟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龙芯中科抢跑“国产CPU第一股”,技术落后,生态缺乏?

龙芯中科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CPU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国产CPU厂商当中首家传出准备上市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龙芯中科曾先后完成六轮融资,最早于2010年4月获得Pre-A轮融资,距今时间最近一次股权融资发生在2020年3月。不过,由于龙芯中科尚未正式递交IPO招股书,因此暂未披露出详细的公司经营状况。

如果从2001年课题组成立时算起,龙芯走到今天准备上市这一步,已经用了将近20年时间。经过20年的努力,龙芯中科的芯片目前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又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上市?

业绩增长,筹备上市

虽然目前无法得知龙芯中科的经营明细,但从过往披露的报道中,或许可以窥见这家公司的一些状况。

2001年至2010年期间,龙芯中科尚未成立公司,还只是中科院计算机所下属的课题组。直到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同牵头出资之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开始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龙芯中科的主要业务为龙芯系列CPU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目前,龙芯系列CPU包括了“龙芯1号”系列小CPU(面向行业应用)、“龙芯2号”系列中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以及“龙芯3号”系列大CPU(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龙芯中科实现了1.5亿元的销售收入,利润达2000多万元;2018年,龙芯中科利润翻番,实现了现金流的净增加;2019年,龙芯中科销售收入达2018年的2.2倍,利润是2018年的3倍以上,净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而到了2020年一季度,龙芯中科表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可以说,龙芯中科不再像成立早期那般依赖政府和机构“输血”,自身也具备了“赚钱能力”。不过,龙芯中科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市,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虑?对此,《商学院》记者致函联系龙芯中科相关联系人,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应。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龙芯中科的上市并不意外。“龙芯早就应该筹备上市,虽然说这家公司近年来盈利良好,但规模尚小,仅靠企业自身水平不足以支持发展。而芯片产业的设计、生产均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只有上市融资才能解除资金难题。眼下国产芯片市场如火如荼,资本市场也高度认同,因此现在筹备上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尽管龙芯中科已经实现盈利,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其都面临着资金有限的问题。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自2001年成立以来,龙芯从国家863计划、核高基专项中累计获得项目经费5亿元。

2010年龙芯中科公司成立后,又获得北京市政府2亿元的股权投资。也就是说,龙芯成立至今共从国家获得资金7亿元,平均每年获得国家补助为几千万元。对比其他几家国产CPU厂商,如兆芯、宏芯等获得几十亿元资金补助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在人才方面,龙芯中科的规模同样有限。当初课题组成立时,龙芯仅有10来人的团队规模,直到2014年规模才突破400人。如能通过上市融资,龙芯中科除了有更多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扩增。

技术落后,生态缺乏?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CPU的公司之一,龙芯中科被外界寄予厚望,现在其产品处于怎样的水平?

在2019年年底,龙芯中科最新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通用处理器龙芯3A4000和3B4000,其中龙芯3A4000用于龙芯桌面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主频达1.8GHz-2.0GHz。需要指出的是,两款CPU均是基于28nm制程工艺打造,没有任何其他第三方IP。

虽然在发布会上,龙芯号称3A4000的性能和AMD的28nm工艺处理器实力相当,单核性能甚至高于14nm的ARM处理器。不过,由于支持龙芯的整机厂商仅有5家左右,且其芯片虚拟化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支持的云平台厂家同样不多。

对此,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滕冉指出,龙芯CPU与国外主流厂商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架构和制程工艺对于芯片来说至关重要。目前AMD的桌面处理器正式进入7nm时代,而Intel已经迈向10nm,龙芯的量产芯片采用28nm成熟工艺,与国际厂商的代差缩小到2代。”

想要在性能上赶上主流的ARM处理器或者X86处理器,龙芯CPU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更为关键的是,龙芯的产品还面临生态上的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CPU架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以x86为主的复杂指令集(CISC)和以ARM、MIPS和RISC-V为代表的精简指令集(RISC)。然而,与其他国产CPU大多选择以X86或ARM授权不同的是,龙芯走的是“MIPS授权+自研”的道路。

2009年,龙芯一次性买断获得MIPS32和MIPS64架构的永久授权,再加上龙芯在MIPS固有指令集上添加自主研发的指令集,研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指令集loogISA,龙芯走上了一条相对自主可控的道路。

但问题在于,MIPS、looglSA指令集均缺乏生态系统支持,能用的软件比较少。其与市场主流的X86无法相提并论,与ARM也同样难以媲美。因此,龙芯的CPU只能选择在信息安全敏感度高的专用领域使用,想要在商用市场运行和普及,可谓难比登天。

“龙芯即便被政府采购在行政单位使用,也需要考虑软件的兼容性问题,要彻底解决并非易事,这需要耗费很大的功夫。现在,龙芯相当于政府以采购芯片的方式扶持发展,但由于生态本身缺乏,很难让龙芯形成正常的商业循环,其突破空间有限。”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

推进商用,机会何在?

虽说龙芯在商用化方面存在天然不足,但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只是一切都需要时间。

此前曾有数据提到,2019年龙芯中科CPU的出货量达到50万颗以上,随着龙芯准备上市,其接下来的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另外,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亦提到,龙芯中科接下来将推出使用12nm工艺的处理器,将主频提升至2.5GHz以上,这意味着龙芯的通用处理器性能或能达到主流水平。

滕冉认为,针对未来的商用化龙芯需要在生态建设方面持续推进,“一是要继续开放,越开放合作伙伴越多,产业生态力量越大;二是要兼容,越兼容越容易形成合力,产业生态不易碎片化;三是要优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软硬件紧密结合进行优化。”

截至目前,国产的CPU厂商已经形成了三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以华为鲲鹏、飞腾为主的ARM授权路线,另一条是以兆芯、海光为主的X86授权路线,还有一条就是以龙芯、申威为代表的“授权+自研”路线。

相对而言,授权+自研的技术路线更能够保障自主可控,即便出现“断供”危机,依然还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2020年召开的一次学术大会上,龙芯中科推出了一套完全自主设计的指令集Loongarch,与之前基于MIPS上拓展的looglSA指令集相比是一次较大的进步。据悉,Loongarch可兼容其他芯片架构的指令集如ARM、x86、MIPS、RISC等,这就意味着未来龙芯也可以执行针对其他芯片研发的Linux软件,极大地开拓了龙芯自身的软件生态。

“龙芯基于MIPS发展多年,现在已经走上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在消费领域发展需要给一定的时间进行适配性改造。等到技术经验、研发资金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成熟,其依然有望赶上国外巨头的技术水平。”张孝荣表示。

正如胡伟武曾经说道,发展核心技术不能妄想“弯道超车”,国产CPU这种高复杂系统的建设,应以30年为一个研发周期,在试错中发展。如今的龙芯正走上这条试错的道路上,只有等到其在商用市场成熟的那一刻,国产CPU才算是真正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98 字。

转载请注明: 龙芯中科抢跑“国产CPU第一股”,技术落后,生态缺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