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打着电竞概念的影视剧频出,《穿越火线》《全职高手》《亲爱的,热爱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和《陪你到世界之巅》等作品接连亮相,最近上线的《你微笑时很美》和《你是我的荣耀》一开播便引起观众热议。这些剧有些口碑良好,成为爆款;有些则差评如潮,被指“不尊重”甚至“侮辱”电竞。
电竞剧的火爆,首先是因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凝聚了数字技术、竞技体育、传媒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电竞产业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无法忽视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之一,被写进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健康发展。随着电竞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电竞正与科技、文创、影视等产业实现创新融合,不断拓宽发展半径。
与此同时,当下国内影视剧创作正无法避免地陷入叙事瓶颈,题材类型和情节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亟待通过新事物、新话题带动内容创作突围,自带娱乐属性的电子竞技自然成为影视剧拓展叙事类型的新目标。在国产电竞剧内容同质、精品匮乏的当下,电竞与影视剧如何联动融合打造优质、爆款电竞剧,尚需不断摸索和尝试。
应遵循行业剧创作规律,保证内容专业度
电竞是一项正式的职业,因此,电竞剧也属于行业剧的范畴。近年来,国产行业剧产量不低但总体质量不高,《猎场》《谈判官》《完美关系》《安家》《你好,火焰蓝》《不说再见》等作品均遭遇口碑滑铁卢,共同原因之一是剧中对行业相关内容的展示缺乏专业性。电竞剧《你微笑时很美》因为对电竞比赛界面、赛事规则、选手选拔晋级规律、男女主角对待比赛的态度、日常训练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不专业”展示,收获了如潮的差评,在豆瓣仅获得3分,近30万观众打出了一星的评价。说到底,目前的电竞剧大多重复着偶像剧、甜宠剧的故事内核,仅把电竞作为外在装饰。如果只是更换了主角的职业身份,而忽略剧中电竞内容的专业度,不仅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拉低电竞剧的整体水准和观众对电竞本身的好感度。
电竞因为其自身的电子游戏属性,从诞生之日起便饱受争议,常与“网瘾”“电子鸦片”这样的词语挂钩。随着成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电竞越来越受到国家的认可,其背负的污名才渐渐退去。尽管与其他行业发展路线不同,但电竞无论是作为体育比赛项目还是新兴行业,其独有的专业性是不容质疑的。选手的职业发展规律、日常训练方式、比赛模式流程、竞技体育精神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无异。披着电竞外衣的偶像剧无法成为真正的电竞剧,主创应保持对电竞行业最基本的尊重,保证剧中呈现内容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影视剧主创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调研,并邀请专业电竞人把脉。作为新兴事物,或许编剧和导演对电竞本身并不足够了解,但这绝不硬成为胡编乱造的借口。换个角度,如果将电竞换成其他体育比赛项目,相信编剧也一定不敢根据自己的臆想来创作剧本。就像《你微笑时很美》中被网友疯狂吐槽的“一二三,开团!”一样,如果换成足球比赛,编剧、导演绝不会拍出几名前锋带球在对方门前,然后等着队长喊出“一二三,进攻!”这样的段落。
可尝试不同叙事策略,寻找电竞剧的类型适配
回望竞技类、体育题材影视作品,成长母题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叙事类型。电影《夺冠》《破风》《铁拳》《摔跤吧!爸爸》,动漫《灌篮高手》《网球王子》《头文字D》等作品大都遵循着特定的叙事规律:主人公的低起点和高培养潜质、引导者的帮助、经历磨难挫折失败、自我否定与放弃、重燃斗志、逆风翻盘完成英雄命名。而爱情元素在以成长为母题的故事中,通常只是作为辅料和调味品,以副/暗线存在。但到了国产影视剧中,竞技类、体育题材的故事几乎都将爱情母题作为叙事主线:男女主角以某种方式相遇、遇到爱情阻力、坚持与放弃、直到终成眷属/抱憾分手。而其中的竞技内容,只是作为两人相遇的方式、爱情受阻的元素和重归于好的动因。近年来的《浪花一朵朵》《旋风少女》《热血狂篮》《甜蜜暴击》等低分剧几乎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展开叙事。就如近日开播的《你是我的荣耀》,如果抛开“王者荣耀”手游作为剧中角色相识的媒介,该剧其实是一部标准的都市爱情剧。从叙事层面而言,“王者荣耀”手游在剧中的作用可以被任何要素替代,且不会影响故事主线和发展走向。尽管出品方没有强调为电竞题材,自家粉丝也出来辟谣,但在多家网站的资讯中,该剧依然被打上了“电竞剧”的标签,这个附加关键词也确实给该剧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电竞作为竞技体育项目,成长、青春、热血似乎是其应有的标签,在当前的影视行业环境下,成长母题不会也不能成为所有电竞剧的唯一叙事模板,但爱情母题也不应该成为电竞剧的标配“公式”。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题材影视作品产量较低,主题单一,故事雷同。在我国,体育事业及竞赛成绩的政治意义一直被反复强调,眼下正在举办的奥运会也一直是被看作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自信的展示场。因此,传统体育题材影视剧中,人物通常追求家国一体的个人成长,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为国家和集体争取荣誉。因此,爱国情怀和民族荣耀通常是体育题材影视剧的常见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和突破。电竞作为新兴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径也尚不十分清晰。而电竞本身、运动员、从业者、观众和粉丝都自带“网络”属性,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同时其自身拥有的娱乐化、商业化特征,使传统体育题材影视剧的主题模式和叙事策略,已无法适配电竞题材影视作品,这也为电竞题材影视作品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作为电竞衍生品的电竞剧,应主动尝试不同的叙事策略和技巧,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找到更合适的叙事方式和类型化规律。
须重新定位目标受众,尝试融合圈层口味
目前电竞剧的目标受众,基本可以分为电竞迷、偶像剧观众和明星粉丝三类。一般认为,电竞迷应该是电竞剧的主要观众,而其他圈层很难融入。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电竞迷之外,另外两类观众对于剧的内容到底是不是电竞其实并不十分在意。那么,对于电竞剧来说,服务好后两类观众似乎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因此“甜宠偶像剧+流量明星”模式,再装饰上电竞元素点缀,就成为了当下电竞剧通用的解题公式。这看似既有创新又遵循类型化规律的处理方式,恰好是电竞剧经常遭到电竞粉丝圈吐槽的重要原因。
所以,目前摆在主创面前一个有趣又尴尬的问题,是如何向电竞圈反向破“壁”。目前的电竞剧观众以女性为主,很难说有多少来真正自于电竞文化圈层。而观看电竞赛事的观众人数远大于电竞剧观众,且人群画像较为多样化,这部分人群如能转化成电竞剧观众,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电竞正在利用与跨界IP的合作,不断推动电竞圈层与文娱、文旅、二次元产业、甚至是饭圈交汇融合。在泛娱乐化背景下,重新认清电竞剧的目标受众,尝试满足不同文化圈层口味的作品,也许能够产出更多受欢迎的作品。
电竞赛事在全球已经成为了价值十数亿级美元的产业,但作为新生事物,无论是产业链的布局还是行业标准的制定仍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电竞行业的火爆让很多影视剧从业者产生了幻觉和自信,盲目跟风、扎堆翻拍、模仿抄袭,这不仅会伤害观众,也会伤害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电竞。电竞借助繁荣的影视行业,可以提升大众对电竞的了解和普及,在完善电竞产业链条、增加衍生品收入的同时,也能对电竞进行广泛推广,挖掘潜在用户、粉丝和观众。另一方面,影视剧借助电竞来实现叙事创新和题材突破,能吸引更多观众,促进两大文化产业的快速融合,实现双赢。电竞剧是电竞产业链上的一环,同时也是影视产业泛娱乐化架构中的重要节点。以电竞剧为融合点,找到适合的方法打通二者之间的壁垒,才能使两个产业顺畅联通、不断创新、网状扩张。
作者:孙笑非(电影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