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按SpaceX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所说,星链(Starlink)将能够向用户提供超低延迟的互联网络宽带接入服务,足可满足用户浏览网页、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上网需求;同时,用户不必为网速的问题而感到担忧。SpaceX在早期发布星链计划时,表示星链延迟在20到35毫秒之间。但马斯克之后又改口称,星链带给用户的体验会非常好,SpaceX的目标是将延迟降到20毫秒以内。
不过,马斯克也指出,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星链在商业上并不构成威胁。星链将足以在农村地区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且网络连接的质量有保证;但不等于说未来所有人都会是星链的用户,在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单个用户可以分得充足的带宽;而在城市环境下,太空中的通信卫星比不上地面的基站,难以为用户提供超高密度的网络连接;当城市用户过于集中,同时使用卫星网络时,每台手机或是其他设备分得的带宽根本不够用。
对此,有人认为,星链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地面电信网络的补充,着眼于大型电信公司未服务的市场,为的是避免与传统电信企业正面竞争。但对于航空、海事、农村等新兴市场,星链显然意在成为主要的玩家。换句话说,星链有限聚焦的是增量市场,而对存量市场,星链更有可能与传统大型电信企业开展合作。
如果从商业模式上分析,大型电信企业大都用的是电话+宽带+增值业务等一揽子打包方式,以免费或者低价的硬件打入市场,通过提升对客户的粘性、进而固化市场,并且是以服务费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由此预计,星链也应该会借鉴传统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然而,星链为用户提供的终端为自制,在技术上的难度大,通用性差,产量相对较小,要控制成本会比较困难。地球上空的成本已经不低,如果不能有效降低地面站和终端硬件的成本,SpaceX在运营星链的过程中必然面临不小的困难。总而言之,在传统电信企业占据的存量市场上,星链并不具备竞争上的优势。大型电信商很难甚至根本不能触及的市场,才该是星链着力开拓的市场。
值得一提是,据估算,参照ViaSat。假设星链按全球3%的人口,每个终端可服务5个人,到2025年时的市场份额为10%,乐观估计,星链服务的用户数量,在2025年时仅有400万。实际上,400万用户很可能达不到,因为,如果再人为去除中国、印度和欧洲市场,而美洲又已经被HughesNet和ViaSat抢先一步占据。留给SpaceX的,恐怕主要就是拥有10亿人口的非洲和6亿人口的东南亚了。
即便星链的商业前景依然不是太清晰,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也是一定要坚持一路走下去的。而且,马斯克预计,仅仅互联网接入服务留给星链的市场空间每年就高达300亿美元。对星链持乐观预期的人认为,再设想到增值服务、终端设备制造和内容运营,以及与特斯拉电动车结合等商业应用,理论上,星链的市场空间将足够大。甚至可能大到令人难以想象。
既然马斯克急于在有生之年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毫无疑问要有巨量的资金铺路。而SpaceX如果主要通过火箭发射、载人航天和太空旅游获取收入,登陆火星就会显得遥遥无期。到目前为止,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全球有且仅有SpaceX有能力推进实施星链计划,而且也只有SpaceX需要通过星链大幅创造营收,为早日实现登陆火星的目标服务。在全球所有的私人公司当中,SpaceX是唯一一家能够完成从卫星研发到制造,接着到发射,再到运营等一条龙服务的商业公司。大量近地轨道卫星需要经常维护和补充,SpaceX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自己发射,自己运营,可以最大化地消除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便在适合的时间完成发射。
现在,星链在轨卫星已经达到500多颗,且已进入到网络信号测试的阶段。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表示。星链要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地面用户终端而非太空中的卫星。SpaceX要能研发且生产出价格足够便宜、让普通人接受得起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应该具备简单易用和功能强大的特点。
根据SpaceX此前提交的专利申请,以及 “像一根棍子上顶着一个UFO”的天线,更加证实了星链用户终端为相控阵的猜测。用户终端天线只需要简单调整,对准头顶上的天空,即距离最近的星链轨道面,便可完成数据传输。而星链之间的通讯,则由激光通讯来完成。与无线通讯相比,激光通讯最明显的优势是长距离传输时扩散范围更小。而对于卫星间传输距离很短的星链来说,用激光通讯更多的是为了避免星链之间的互相干扰。
整个星链计划中,一期和二期的4400颗卫星部署是SpaceX要优先完成的工作,三期的7518卫星部署是远期规划。另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强制性规定,SpaceX需要在2024年完成星链计划一期和二期的一半,即大约2200颗卫星的部署。对于SpaceX而言,到2024年完成部署2200颗卫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接着到2027年,SpaceX必须累计完成部署4485颗卫星。意味着从2025年到2027年,SpaceX需发射2300颗卫星。值得补充的是,从2023年开始,前期卫星开始退役,2024年开始进入退役高峰。据估算,2024年需补发替代星400颗卫星,共7次发射;2025年需补发1400颗卫星,共26次发射。要达到补网+组网的目的,SpaceX每年需要完成40次的火箭发射。长期来看,SpaceX要维持4485颗卫星同时在轨运营,平均每年需要补发卫星约900颗。在未来几年可能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三期的7518颗卫星部署,现在讨论显得为时尚早。传言星链最终将达42000颗卫星,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了。
SpaceX在组网星链的同时,在地面上的系统建设也需同步展开。2019年2月,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申请了100万个终端和24个地面站建设的许可。地面站的建设,面临着海外落地等协调工作。显而易见的是,SpaceX最可能采取先易后难,先在美国本土,后其他区域,一边运营,一边建设的方式,以化解市场风险和资金压力。
最近,网络上先后曝光了星链的终端(原型)和路由器。像一根棍子上顶着一个UFO的星链终端接收天线,直径0.48米,初期售价大约200美元,最终售价可望低至几十美元。用户只要给星链终端接上电源,并且指向天空,便可使用。凡是能看到天的地方就可自动接入高速率、低延迟的互联网宽带网络,用户根本不用事先阅读说明书或者接受操作培训。再有,终端自带电动机,全自动调节接收角度,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信号。而为星链开发的路由器,作用是把一个外部卫星天线或终端连接到屋内的任何电脑或电话上,像一根棍子上顶着一个UFO的星链终端用于户外接收/传输卫星信号,而貌似三角形的星链路由器用来覆盖/传输终端用户接入星链网络信号,从而让用户使用星链宽带网络的体验更好——使用更方便、网络更流畅。貌似三角形的路由器。高度72.5mm,底座宽度38.5mm。该路由器将能够支持Wi-Fi 802.11b、802.11a / g、802.11n和802.11ac,可为终端用户提供866.7 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最后,就是外界尤其关心的,星链的网速到底如何了?日前,有网友在名为testmy.net的网站上发现了一份SpaceX星链的网速测试报告,虽然该报告并未提及所采用的接收终端,但应该是像一根棍子顶着一个UFO的测试终端。目前SpaceX正在北美及加拿大南部的一条带状区域上开展公开的星链联网测试。必须指出的是,testmy.net网站的测试结果,只能代表该终端,该组网阶段,该时段,该测试方法的网速结果,只具有参考意义,不代表整体水平。
测试数据显示,最快下载速度为50Mbps,上传速度仅10Mbps左右,大致与国内的50M宽带速度相当,峰值下载速度约6 MB/s,与国内百兆宽带基本普及的今天相比,勉强也还可以,肯定不算快。另外,测试下载速度非常不稳定,隔一阵时间速度就几乎掉至零,跟网络掉线差不多。换言之,现在的星链还达不到玩游戏等上网的要求。
事实上,SpaceX公司COO格温·肖特维尔,曾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星链初期的联网测试会很不稳定。究其原因在于,集中发射(一箭60星)后卫星在各轨道面分布尚不均匀,同时组网卫星数量不足,导致接收端“无星可连”,再结合星间切换,终端尚不成熟和组网星本身的迭代,掉线卡顿本身就是星链在最初阶段的应有的状况。此后,SpaceX一是进一步增加组网卫星的数量,另一个是星间链路,此外还要对整个星座生态的不断进行迭代优化。经过足够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投入,星链联网的体验才可望达到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