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们的体育礼仪

1948年,清华前辈梁思成批评大学教育分科太细,其结果是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懂文,学问本来是一个整体,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半人”。梁先生断言,“这是一个半个人的时代”。

2016年11月14日晚的新清华学堂里,彭林教授接续梁先生对“半人时代”的批评,与现场的千余名年轻人共话,传统文化语境之下“人何以为人”。他以体育比赛中的风度和修养为例,从运动员的举手投足谈到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礼仪行业化问题,无一不映照出当今时代中国人礼仪和精神的缺失。

“失敬了”的体育明星

所谓礼仪,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及其表达形式,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体现在现代体育上,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应该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育礼仪涉及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参与者与体育仪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继科作为“问题球员”,他在成绩上升的同时,“问题”也不断出现,甚至升级。2004年,张继科因为严重违反队规,被国家队开除。而开除的具体原因,国家队到现在都讳莫如深,据说是因为恋爱、赌博等。两年后,他才重返国家队,却没有哪个教练愿意收留。2009年,张继科又因为不服从现场教练钟勇的管教,痛失世乒赛单打资格。

在2011年的荷兰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张继科以总比分4:2战胜队友王皓,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不过让人铭记的是张继科赛后激情的庆祝方式,他在躺地站起来后将上衣一撕两半,并脱下衣服露出健硕的身材。这一幕让比赛成为经典,即使多少年过去后也许不记得结果是什么,但是张继科撕衣庆祝的场面永久长存。

赛后张继科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当时这一举动,没有说犯了什么惊天的错误。”他延续了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同年的世界杯决赛,他夺冠后脱衣露出背后的雄鹰纹身,让现场所有的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瞠目结舌。

到2014年德国世界杯的时候,决赛中张继科4:3战胜队友马龙拿到了自己第二个世界杯冠军。赛后他非常兴奋,激动地转身向一块广告牌飞踹,广告牌瞬间粉碎,意犹未尽的他又奔向场地另一端,再次踹碎了另一块广告牌,最后还把衣服脱了扔给了观众。旁边的马龙默默地看着疯狂的张继科。张继科这次的举动不只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也招致了国际乒联严重的处罚,取消了他45000美元的冠军奖金。

新华社发表评论:“张继科之行为有悖体育精神和社会公德,他必须为这种显失分寸的举动付出应有的代价。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无可厚非,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祖国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这个评论不到半个月,张继科又在11月9日结束的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双决赛中,在接许昕的一次扣杀时出现失误。他突然把手中的球拍重重摔在球桌上,不仅遭到裁判的黄牌警告,还引来现场观众的一片嘘声。

早在2009年全运会时,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振华就曾将不尊重裁判、摔拍子、踢挡板、打电话等列为了不雅行为,还禁止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出现这样的行为。

一部分中国运动员好像从不在乎现代体育礼仪的界限所在,仍然活在“用成绩说明一切”的时代。众多张继科们的“不拘小节”体现在国际体育赛事的各个环节。在赛后的发布会上低头玩手机,全然不顾在场记者不断交头接耳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向中国乒协发出一封信,批评中国球员“职业素质与球队的成绩并不相称”。

体育礼仪应当高于胜负

体育仿佛已经来到了当年梁思成所断言的“半人时代”,彭林教授对此痛心疾首。在他看来,除了个人的仪态风貌,从一个人对待他的对手特别是手下败将的态度上,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而张继科们的种种表现,是没有完全尊重对手的表现。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当年拳王泰森一急,把对方的耳朵咬掉。在本质上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对现代体育礼仪的一种蔑视。

中国古代体育,包括宫廷体育和民间娱乐,都有一个程式或规则来体现现代体育文化中的“礼”。例如,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各种礼仪场合举行的射箭活动(也就是射礼),就严格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是体育和礼仪文化、教育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我国古代足球重要史料《鞠城铭》记载“其例有常”,说的就是比赛始终要有一个稳定的竞赛规则,比赛双方都必须按照规则来进行,必须合乎竞赛的“礼”。这些都对后世体育礼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追溯中国的传统赛场礼仪,金庸武侠小说里处处是优秀的范本。在金庸的笔下,比武过后是连连作揖,嘴上还得说着“失敬了”。网球冠军李娜,赢了球之后拍两下手就走了,宠辱不惊,反而彰显了她的实力。

同样作为运动员,90后巴西华裔乒球国手桂霖显然更懂得“体育礼仪高于胜负”的道理。她在今年8月7日的里约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时,示意主场的巴西观众“安静”。因而登上媒体版面,中国体育迷大呼感动。虽然这个行为在她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乒乓球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运动,运动员也需要绝对的安静。但是天性热情的巴西人热衷于直白的表达情感,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在场馆里呼叫。在8月7日凌晨的比赛中,桂霖第一轮的对手是来自西班牙的德沃拉克。面对实力不如自己的对手,桂霖在比赛中很快取得了领先优势。当比赛进行到第5局时,桂霖拿到了10比6的赛点,看台上的观众开始使劲嘘德沃拉克——他们希望代表巴西出战的桂霖能赢。

这让桂霖哭笑不得,她不得不做出“安静”的动作示意观众尊重对手。最后,桂霖顺利地以3比2击败了对手,这是她实力之内能够做到的事情。德沃拉克坦言,她在開局的时候确实受到了影响:“这场比赛的气氛和我从前熟悉的氛围有点不一样,但是也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以1比11丢掉第一局,后面的比赛我都很专注。”

赛后桂霖表示:“乒乓球是一项需要安静的运动,球员在场上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当时除了我的比赛,现场还有另外三张球台也在进行比赛,我觉得因为我个人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比赛是不对的。”众多网友对桂霖的举动连连称赞:“作为东道主运动员,能够在占上风的情况下制止主场球迷嘘对手,确实还挺感人的。” 桂霖所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体现了她所代表的团队和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世界冠军数不胜数,我们的运动员,从来不缺乏优秀的职业素养,缺的是基本的体育礼仪。传统礼仪的失落逐渐让张继科们逐渐失去了行为准则。

“典章制度”与“法庭上的通行证”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典章制度、朝政法规、生活方式、伦理风范、做人本分等等都是礼的范畴,而今天的“礼”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目的是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礼仪的精髓。

西方国家的“礼仪”一词,据说始于法语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把那些进入法庭后所必须遵守的规则都写在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遵守。不难发现,这中间的涵义和中国古代的“礼仪”已经十分接近。所以当这个单词进入英语后,就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这样的涵义,也就可以与汉语中的“礼仪”相对应了。经过不断演化,英语中的“礼仪”涵义逐渐明确起来,目前相关英语单词主要有以下四个:courtesy(谦恭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etiquette(礼仪、礼节和各种规矩),protocol(外交、军事等特定领域里的相处准则),rite(仪式、典礼,也泛指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总的说来,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明白了什么是礼仪,就很容易地理解什么是现代体育礼仪了。

现代体育礼仪促进了体育文明。能对现代体育礼仪做充分诠释的,当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展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礼仪文化的舞台。无论是隆重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送仪式、优胜者游行、欢宴、接受桂冠等仪式,还是各个比赛项目独特的赛场文化,礼仪无处不在,并已经成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使体育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多彩。交织在体育仪式、竞技、规则和观赏各方面的现代体育礼仪也在不断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在力、美与激情上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体育能否透过金灿灿的奖牌榜看到体育大国背后的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人文修养的缺失,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但培养中国运动员们的体育礼仪,应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毕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32 字。

转载请注明: 张继科们的体育礼仪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