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题: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新华社记者

  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携手张家口,奉献了令世人赞叹的奥运盛会。

  三个赛区、两座城市、一个标准、同样精彩,努力交出冬奥筹办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残奥运动普及发展贡献新智慧、提供新方案、树立新标杆。

  盛会圆满落幕,奥林匹克之火却仍然在14亿中国人民心中,也在全世界向往团结、平等、友爱的人们心中燃烧。京张大地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情缘将长久延续。

  (小标题)冰雪运动更火热

  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在“鸟巢”缓缓熄灭,100多公里外,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完成赛事保障的工作人员立即投入赛后开园筹备。“五一”前后,“雪飞燕”将开门迎客。

  “雪花”的故事在温暖中永恒,冬奥遗产继续“发光发热”。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依托雪上场馆打造“全季、全时、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山地度假区和避暑旅游胜地;首钢园赛后将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身份陪伴北京市民,使“双奥之城”北京拥有“双奥公园”……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场馆正紧张筹备开放,服务大众蓝图清晰可见。

  在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均创造历史新高,中国冰雪事业发展站上新高点。武大靖、苏翊鸣、武中伟、张梦秋等运动员奋勇摘金的“名场面”深入人心,赛后全民健身热潮即将到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中国已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冬奥盛会闭幕后,北京、黑龙江、湖北、新疆等多地滑雪场加紧提质改造。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研究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收入将超过1.1万亿元。

  (小标题)创新动力更强劲

  62岁的李光全是中国首批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圆满完成国内第一条“冰状雪”赛道保障任务。

  “以前我们穿着秋衣、自制的皮雪鞋、用复合板做的雪板在国外参赛。现在,中国健儿在顶级赛道上,使用国产高新装备奋勇拼搏,这是我们老一代冰雪人不敢想象的。”李光全说。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助力运动健儿在国家速滑馆13次刷新奥运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冰面平整、制冷均匀,滑起来如“丝般顺滑”。

  赛场之外,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在大风、低温环境稳定燃烧,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打造“永不熄灭的火炬”。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介绍,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天气等关键场景,国内500多家单位,超过1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200多项技术成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有力支撑。

  圆满完成冰雪之约,展现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底气,也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国家速滑馆首次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多个新建体育馆建设“标配”;北京冬奥会示范使用的氢燃料公交车稳定运行、经受检验,即将在北京街头规模投用……冬奥科技创新成果已经产生“溢出效应”。

  (小标题)文化交融更深入

  张家口冬奥村的“文化中国”展厅,包含冬奥故事、非遗长廊、传统民居、特色戏台等多个板块,让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运动员、官员领略燕赵风情,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村’里就能体验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这里的蔚县剪纸和我见过的所有剪纸艺术都不一样,非常有趣。”美国选手奥克萨娜·马斯特斯说。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这些冬奥场馆承载着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

  北京与张家口山同脉、水同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以北京和张家口奥运场馆所在区县为核心,辐射北京石景山、昌平、延庆等7个市辖区和张家口全域范围,区域内拥有25个奥运场馆、21个大众滑雪场等丰富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

  如今,这条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正加速推进:延庆着力打通“冬奥”“世园”“长城”三张“金名片”,张家口市将积极谋划储备项目,重点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体育文化旅游和公共服务水平能级提升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河北省委主委张妹芝建议,把握“后冬奥时代”发展契机,发挥京冀两地冰雪、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培育冬奥冰雪之旅、长城古道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建立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主体、以融合为手段的跨地域、跨领域综合性产业发展带。

  (小标题)协同发展更有力

  以冬奥盛会为契机,京张两地努力作答冬奥筹办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份答卷,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过往百年,从塞外进京的铁路之效率一直被冰雪和大山所阻滞。以冬奥为契机,京张高铁正式运营,将张家口、崇礼、延庆和北京城区串成一线,小城崇礼进入首都一小时通勤圈。太舞滑雪小镇董事长齐宏说:“举办冬奥、坐上高铁,崇礼人曾经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

  张家口市所在的坝上地区地域辽阔,拥有优质风能和太阳能。“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个中国故事最终被冬奥“点题”。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在以往的奥运会中,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已有所体现,但北京办奥“更胜一筹”。“2019年1月起,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始输送至北京各场馆,赛时赛区内绿色电力使用率达100%。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他说。

  曾经的崇礼被当地人形容“全城一条路,没有红绿灯”,医疗基础薄弱。时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的敖英芳,带领北医三院团队与当地医务人员整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由此挂牌成立。

  赛时,崇礼院区闭环内140余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得到中外运动员、官员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我们历时三年多将崇礼院区打造成三级医院,成为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医院,同时成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敖英芳说,“我们将为后冬奥时代的国家冰雪运动战略规划、京张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保驾护航。”

  (小标题)残健融合更密切

  从30%参演人员为残疾人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到无障碍设施让各流线顺畅衔接的冬残奥村、场馆,无障碍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温暖撒播京冀两地。

  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设计十分周到,引来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的夸赞:“这里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

  赛场之外,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开展面向残疾人群体的体验。“这场地真是太棒了!真冰就是爽!”前来体验的刘素玲兴奋地说,旱地冰壶无论在重量和质感上都无法和专业场地比,在真冰上体验太开心了。

  作为北京市无障碍环境监督员,杜鹏在赛会筹办期间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体验和勘查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为冬奥、冬残奥保驾护航,也为我们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他说。

  为履行东道主承诺,北京市、河北省联合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在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在张家口,改造盲道超358千米,设置公共场馆无障碍座席148个,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

  严家蓉表示,赛会是短期的,但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长期的。不断加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为“残健融合”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小标题)奥运精神更绚丽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铸就一幕幕新的奥林匹克经典瞬间,也让奥林匹克精神浸润京张每一寸土地。

  14年前,借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东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建设了世界首个奥林匹克社区。14年后,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东四街道建成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社区”。

  迷你马拉松胡同跑、冬奥知识大讲堂、冬奥项目体验、冬奥知识比赛……这些社区经常举办的特色活动滋养着每一位“东四人”。4800平方米的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以及占地约108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社区公园,让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持续不断。

  志愿者的微笑是本届赛事的“金名片”,更是中国的“金名片”,无数志愿者辛勤的服务,不仅得到中外运动员的点赞,更将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燃烧的雪花”让志愿精神在京张大地熠熠生辉。

  “冬残奥村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小伙伴们经常分享来自各代表团的问候、点赞和感谢信。”来自河北大学的张慧娜在张家口赛区冬残奥村进行志愿服务。她说:“冬残奥村里的美好瞬间有太多太多,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侯琨,用8年时间走遍世界上举办过冬奥会、夏奥会、青奥会的47座城市。“通过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将有越来越多奥运精神的传递者、奥运文化的守护者让奥运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奥林匹克、中华精神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实现深度共鸣。”侯琨说。

  这种共鸣,既是北京携手张家口,与奥运激情相拥擦出的动人火花,也是京张大地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新格言高度契合的精彩协奏。

  这里将是一个“更快”的区域: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北京“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大兴机场、高速路网运营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协同发展脉搏同步跳动……

  这里将是一个“更高”的区域: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起航;北京-延庆-崇礼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将为实现雄安新区100%清洁能源供电、服务千年大计提供坚强支撑……

  这里将是一个“更强”的区域:北京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未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将给予奥林匹克运动更大助力;三个赛区赛后奥运场馆运营管理中,将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培育百年京张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将是一个“更团结”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8个方面39项重点任务,推动协同发展落地见效;三地依靠改革创新增动力,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北京新“两翼”——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京津冀区域生活工作,中西方文化在此汇聚交融,“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4年通过的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核心内容就是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做好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注重人文关怀。“作为首届全过程践行《议程》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给未来奥运会立下新标杆。”巴赫说。

  冬去春来,生机勃发。蓝图已展开,一起向未来。京张大地这片热土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见证下,谱写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绚丽华章。(记者李德欣、曹国厂、张骁、邰思聪、杨帆、郭雅茹、张漫子)(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60 字。

转载请注明: (新华全媒头条)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