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4月2日,国家体育馆,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未来几天将有8支队伍在这里进行测试比赛,这也是国家体育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的首次亮相。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4月2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进入到第二天,国家体育馆也开始了第一场冰球的比赛。新京报记者走进国家体育馆,实地探访了测试活动的进展。

国家体育馆在这次测试活动中邀请了来自首都四所高校的队伍,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四支冰球队伍进行比赛。场馆按照赛时制定了媒体、运动员等进出流线,如媒体运行方面分别设立了文字、摄影等工作间和休息室。

“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于今日在国家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未来几天内将有8支队伍会在这里进行测试比赛,这也是国家体育馆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的首次亮相。

据悉,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室内综合体育馆。场馆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期间承担体操、蹦床、手球比赛,残奥会承担轮椅篮球比赛。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共产生金牌14枚,其中中国选手获得了11枚金牌(体操9枚、蹦床2枚),是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场馆。

为完成夏奥场馆向冬奥场馆的华丽转身,国家体育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除对主馆进行改造增加相关功能外,还在北侧新建冰球训练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

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4月2日,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正在进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冰花”玻璃配合灯光,呈现出“冰堡”效果

作为世界顶级赛事,冬奥会冰球比赛对于场地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使冰面质量符合奥运赛事标准,国家体育馆选取国内最高水平制冰团队。

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新增两块冰球冰面,一块用于冬奥会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两块冰场均具备多种尺寸模式转换功能,不仅可符合冬奥会、NHL赛事60米×26米冰场尺寸要求,赛后也可转换为60米×30米尺寸冰场,为大众冰上活动、花样滑冰、日常训练及各类赛事提供服务。

据介绍,目前国家体育馆冰面状况及制冷机组运转良好,冰面质量得到美国的主制冰师、制冰专家尼尔森·多恩·莫法特的认可。

国家体育馆的别称“冰堡”是由外立面具有凹凸质感的冰花图案玻璃得来。为充分体现冬奥会的冰雪元素,新建训练馆的外立面由863块冰花图案压花玻璃装饰,这些玻璃采用双层夹胶设计,重量是普通玻璃的2到4倍,其中最大的一块足有8平方米,重达460多公斤。随着夜幕降临,“冰花”玻璃配合灯光,逼真地呈现出“冰堡”效果,营造出了浓浓的冬季运动氛围,凸显冬奥主题。

为了给运动员提供舒适便捷的赛会体验,场馆内添置了14个球队更衣室,各配备独立的磨刀室、储存室、按摩室、教练室,此外卫生间和淋浴室达到了干湿分离,充分考虑训练、比赛需求,力求给运动员们创造最舒适的比赛条件。

此外,在建设时充分践行“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整体规划运动员流线,将更衣室设置在比赛场馆和训练馆之间最大限度减少运动员行走距离,在所有赛会制世界级冰球比赛场馆中,是运动员流线最短的场馆。

“大家现在所在的是场馆里的无障碍平台。”国家体育馆业主单位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黎明介绍,这一平台无论是从高度还是角度都是最好的地方,赛时是为坐轮椅的朋友准备的,这也是场馆人文关怀和最大程度为观众服务的设计。

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4月2日,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正在进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增加44盏灯,使场馆举办体育赛事增加拓展10余种模式

作为世界级比赛场馆,此次国家体育馆全面提升整体观赛环境——配套灯光、全景模式曲面斗屏等多种配套设施将为运动员与观众带来一场绝佳的赛事体验。

为烘托赛事现场气氛、为观众带来最佳观赏视觉,综合考虑场馆的结构承载情况,兼顾满足冬奥需求和赛后运营大型活动屋面吊挂荷载需求,国家体育馆在比赛场馆中央增加了曲面斗屏系统,斗屏由四块4.5米高,8米宽的超大LED屏组成,内部又专门镶嵌4块宽2.5米、高1.5米小屏,形成了全方位的清晰视角方便赛场裁判和运动员能通过斗屏及时了解比赛信息。

“斗屏的增加不仅在赛时提供了更高的享受,同时本着可持续的原则,赛后将持续使用。这也是目前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曲面高清斗屏系统。”金黎明告诉记者。

国家体育馆场地照明也堪称“全线定制版”,体育照明灯具数量在满足冰球比赛需求的120盏基础上,额外增加44盏,使场馆举办体育赛事增加拓展10余种模式。

此外,场馆照明系统灯具不仅满足比赛照明,还具有能够烘托气氛的灯光秀——可以根据音乐的效果,让灯光秀配合打出节奏感,立体化提升灯光秀的效果。既满足冬奥会冰球比赛、转播需要,同时还符合场馆可持续的要求,为赛后运营预留多样化的设计。

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4月2日,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正在进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赛后将打造“体育+文化+科技”多元化体验互动空间

在改造的同时,国家体育馆也考虑到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金黎明介绍,比如场馆的灯光设计让这一场馆除了可以做冰球比赛场地外,还可以做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场地,未来还可以用于电竞比赛的直播。这也为赛后利用增加了很多的可能性。

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后,冰球将作为国家体育馆未来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用以引进世界顶级冰球赛事,举办各类冰球培训、宣传冰球文化,致力于打造国内冰球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展现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冰球的魅力,成为冰球运动者的家园、冰球爱好者的乐园,助力中国冰球产业发展。

此外,国家体育馆还将打造国家级体育场馆品牌,以“魅力魔盒”作为新的品牌定位,为年轻人及年轻家庭建立一个“体育+文化+科技”多元化的体验互动空间,提供365天全天候的“吃喝玩乐享购学赏”层层丰富的内容,给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更好的展示从内到外的魅力,创造传递更美好的生活。

“赛后主要力推冰球项目,把这里引进世界顶级的冰球赛事,还要进行冰球的培训,一些体验活动,不但是冰球专业运动员,冰球的爱好者和小朋友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未来国家体育馆主赛场、训练馆、更衣室、广场都会打造成体育、科技、文化融合的魅力空间。”金黎明说。

声音

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

模拟高水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反复演练、精确到秒

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雷鸣介绍,就竞赛组织而言,全面对标对表奥运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准备,一是场地设施方面,除了配备了必须的器材,如板墙、浇冰车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冰。

对于制冰,场馆聘请了来自美国、世界顶尖并参加过三届冬奥会的多恩·莫法特先生作为主制冰师,并为其配备了来自齐齐哈尔和业主单位具有多年丰富制冰经验的15名辅助人员,在多恩两次来华的工作期间,对降温、制冰、维护冰面、铺设标识的全过程以及浇冰车驾驶、雪童清冰、板墙安装及维护进行了充分且细致的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冰面的质量和硬件的达标,也把这些工作的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形成文字,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除了对15名冰务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培训外,按照国际冰球联合会的标准与中国冰球协会合作,先后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线上培训和3次线下培训,今后还会继续进行理论培训,并充分利用国内赛事进行实战演练。从目前看,效果良好。

在竞赛组织流程和运动员服务方面,我们也是按照国际冰联的运动条例,一个一个细节、一步步地进行研究和演练,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桌上推演和实际模拟相结合,并且尽可能模拟高水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与体育展示、场馆设施、技术、颁奖、媒体运行、志愿者、医疗、注册、物流、安保、防疫等业务领域密切配合,反复演练,提出最佳应对方案,并形成详细的文字脚本,精确到秒。

“这次测试活动,北京冬奥组委也给场馆极大支持,朝阳区也给予了有力保证,通过这次测试活动,也会提升我们的办赛水平,为冬奥会冰球比赛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的基础。”雷鸣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陶冉

编辑 陈思 校对 李世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44 字。

转载请注明: 走进国家体育馆,9.8万平方米冰上场馆迎接“测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