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文/李通国

喜欢太极拳,练过太极拳的人没有不知道太极拳的“十三势”。它太有名了,只为它是太极拳的核心,各门各派太极拳共通的技术。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的“十三势”雕塑

“释名”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 、捋、挤、按、采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 、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 、挒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这样的说法,既点出太极拳的核心技术,又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紧密相联,仿佛一切天衣无缝,它们最早通过杨氏、武氏两家的拳论为世人所知。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的“十三势”——掤

但是陈鑫所言“十三势”没有在著作中没有采用流行的说法,提出一套独特的理论。

陈鑫将拳术套路中的63个动作分为十三个小节。

包括:第一节“首势”金刚捣锥称为;第二节懒扎衣、单鞭、金刚捣锥等三势;第三节白鹅亮翅、搂膝拗步;第四节初收、斜行拗步为;第五节再收、前趟坳步;

第六节庇身锤、演手锤肘底看拳、倒卷红、白鹅亮翅、搂膝拗步为;

第七节闪通背演手锤懒擦衣单鞭等为;第八节云手、高探马、右插脚、左插脚、中单鞭蹬跟下演手捶;

第九节前招、后招、野马分鬃等七势为;第十节中云手、摆脚等;第十一节云手、高探马、十字脚、指裆捶、青龙出水、单鞭;第十二节铺地鸡等三势;第十三节摆脚、当头炮等,合计63势,名曰“十三节”。

但是实际情况却只是以 “十二势”动作,即十三节的前“五节”动作的分别概述和说明,凸显陈鑫对拳法“十三势”分类的原则和思路。陈鑫所指的“十三势”,实际只有“十二势”。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的“十三势”——捋

陈鑫解释第十三势是参考农历“闰月”的说法,即以“12+1”来界定“十三势”。具体只是以金刚捣锥、懒扎衣、单鞭、金刚捣锥、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初收、斜行拗步、再收、前趟坳步、演手锤和金刚捣锥等12个具体动作意义上的“十三势”。【1】

从时间上分析,陈鑫的“十三势”的认识与说明明显晚于杨、武两派拳家提出的“十三势”,有受到杨武两家“十三势”说的影响,不然何必非要弄出个“十三势”。

但他对“十三势”的每势动作进行的具体名、势界定是其他拳家没有的,如“金刚倒锥始以文象起端,当头炮终以武象殿后。此文武起结为照应。”又如“何为懒擦衣,左肱屈住,手叉住腰,摩擦其衣故名象形也”。

陈鑫的这种依拳势动作形态进行界定的方法与杨、武两派拳家提出的“八卦五行”和“十三势”的太极拳概念明显不同。

看得出,陈鑫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拳法实践与杨武拳家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的“十三势”——挤

太极拳理论家徐震就此曾在《太极拳考信录》评价,陈氏旧抄本中“故以十三折代替十三势,实为‘臆度之解’”。【2】

陈氏后人虽然高度赞扬陈鑫的太极拳理论,但是显然放弃了陈鑫关于“十三势”的说辞,而采用了常规的说法。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的“十三势”——按

注释:

【1】张志勇.陈鑫太极拳学思想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P:12-19

【2】徐震.太极拳考信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49 字。

转载请注明: 陈氏太极拳之:陈鑫言语多踟躇,“十三势”原是点错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