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摘要:本届奥运会,正是展现地球上的所有人,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都去努力做同一件事,为同一个目标,去达成梦想。通过世界传媒,通过我们的报道,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在电视上、屏幕前看到运动员们的表现,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得到激励,会想到自己也要努力,要在各自的赛场上,超越自己。

关键词:应变;技术;素材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记者杨岭在东京奥运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前方演播室拍照留念。

写下这行标题,人已在西安,即将投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采访报道—— 一项大赛的结束,意味着另一项大赛的开始——体育记者的作息安排,就是这样与赛事、与运动员密切相连。时间往回调,8月8日,疫情之下推迟一年举办的2020东京奥运会宣告落幕,亚奥理事会用词“Outstanding Success”(杰出的巨大成功)加以评价,对主办工作充分肯定。结束奥运报道,8月10日我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团队回到祖国,先在大连隔离21天。隔离期间,既是紧张工作后的片刻休闲,也是一段对过往经历的很好梳理。我抓紧安排好个人时间,抽空观看了一部78分钟的纪录片《双面奥运》——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从运动员、媒体、观众、赛事参与者等不同角度,再现东京奥运会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举办、参赛、报道、组织,诸多不易。片尾有句疑问——“东京奥运会举办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十分发人思考,也成为我今天提笔的原因。

01

挑战前所未有,两个方面作好“储备”

毫无疑问,东京奥运会推迟,影响最大的是运动员;但其实,对于媒体记者、比如第四次采访夏季奥运会的我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经历,更加充满变数与挑战。为了作好东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前前后后我投入了两年时间,主要在体能与专业技术领域两个方面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先说第一个,体能。可能读者不太了解,体能,这有什么好准备的呢?其实不然。奥运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历来就是新闻媒体最看重的“战场”,世界各大媒体派来报道奥运会的可都是最强力量、各单位的精兵强将。为了赢下这场“媒体大战”,为了不被“残酷”的赛程、赛制拖垮,作为记者,首先你要储备充沛的体能,在大赛关键时刻,身体不掉链子;其次,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位出镜记者,你要注重保持积极、良好的出镜形象,用众所周知的话说,“对得起观众”。因此,我从去年夏天开始健身,结合自身特点,重点练习了跆拳道、跑步等有氧运动,通过燃脂、增肌的方式塑造自身形象。我是报道中国女排的记者,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在另一块场地上,与队员们一起“备战”奥运。经过前后一年多的坚持和努力,我的腰腹赘肉明显减少,从一年前跑200米气喘吁吁,到现在跑10公里不在话下,体能有了显著提升,整个人也更有能量,不惧怕奥运会超高的新闻采访压力。可以说,健身、锻炼改变了我,也成为我将一直保持的习惯。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记者杨岭在奥林匹克五环前录制出镜报道。

除了体能,再有就是技术,作为体育记者,技术就是你的活儿、你的业务能力。跟踪报道排球项目十多年,我深知东京奥运会是中国女排的“黄金赛场”,是重点发力的“冲金时刻”。那么,16天的时间,如何作好中国女排的奥运报道?关注哪些人和事?如何放大重点场次?有限的采访条件下如何问出最关键的问题?这一系列疑问,都要落实在笔头上,提前做好预案、备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方寸不乱。应领导要求,我从2020年5月开始草拟第一版中国女排东京奥运报道计划,此后由于疫情暴发、赛事推迟,队伍、对手的信息扑朔迷离、且不断变化,于是我在随后的一年中,不断尝试与队伍接洽、争取跟队拍摄的机会,并综合繁纷复杂的信息,先后更新、修改了三版报道方案,直至今年6月、世界女排联赛结束,中国女排即将出征奥运之前,才最终定版。做好报道方案只是一方面,图的是心中有数,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刻画好奥运会上的人物、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过去的两年中,我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归集、整理了自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冠至今五年内所有自拍的中国女排重要素材,统统存储进一张大容量的移动硬盘里。当我把这些素材攥在手上、带着它登上前往东京的飞机,那心里就一个词,踏实!

02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如何在报道中“应变”

疫情下的东京奥运会究竟什么样?相信对每一个媒体工作者来说,心里都是带着疑问。但是7月16日落地,除了成田机场通关用去5个多小时、检验检疫手续较为烦琐外,实际进入东京奥运城市后,管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死板”,日本人的防疫举措,更多是凭自觉。我们总台报道团队分批分拨入驻了当地四家不同的酒店,我住的酒店房间极小,超不过12平方米,两个行李箱只能塞入床下,否则难以“转身”;抵日之后,前14天需要隔离,除工作地外哪都不能去,吃饭只能靠便当充饥;但是吃住行所有困难,一切的一切,适应起来都不费力,我们的关注重心都在工作上,奥运会开幕迫在眉睫。

中国女排是7月19日抵达赛区的,我当天去报道接机,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中国女排专门租用的一家训练馆里,拍摄球队第一堂训练课。卫冕冠军、国人期待,中国女排赛前状态如何,绝对牵动人心。但是就在这堂训练课上,主教练郎平透露给我一条揪心的消息,队长朱婷手腕有伤,扣球时不太敢发力,拦网动作也有较大影响。我注意到,郎指导说到这时,面部表情揪到了一起。但是同时,她十分坚定地表示,球队会竭尽全力克服困难。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可以说,中国女排想要在东京实现卫冕,朱婷是决定性因素,她如果有伤,影响发挥,一切简直不敢想象。但是很快,我就冷静下来,心中告诉自己,比赛还没有开始,不能受到任何不利因素的影响,一定要把队伍整体积极向上的一面一如既往地报道给观众,况且队伍哪一次都不是一帆风顺,哪一次不都是迎着困难往上上?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记者杨岭与主教练郎平在中国女排3比0战胜阿根廷队比赛后留下告别合影。(左图)

中国女排主攻张常宁与记者杨岭一起擦干眼泪,微笑面对,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右图)

回到新闻中心,我第一时间将了解到的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得到的答复也是一致的,在冲击奥运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突出队伍克服困难,弱化队伍自身困难。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要学会正确地引领舆论导向,突发事件面前,更要冷静、客观。毕竟,我们不是网络上的不知名写手,我们必须为队伍负责任,为广大观众负责任。

03

做好“不好做”的报道,失利是对球队与记者的双重考验

本届奥运会,我和同事崔嘉两路记者负责中国女排的报道。其中,崔嘉负责在单边点出镜,赛前、赛后连线;我在ENG混合区进行采访,制作新闻、专题。女排小组赛第一场失利后,我在混合区采访队员时,明显感觉难度较大。输球后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大多数队员都是摆摆手、快速离开,这时能够有队员,比如张常宁,勇敢地留下来接受采访,第一时间面对你的镜头、道出失利原因,你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想为她竖个大拇指。

都说胜利时的采访相对好做,因为赢球之后高兴啊,问什么都会愿意配合;但是输了球则不然,一方面队员心情不佳、不愿多说,另一方面采访者如何提问,怎样与队员、观众“共情”,都是很大的学问。本届奥运会,谁能想到中国女排开赛“三连败”?这样“不好做”的采访,我们在场的所有记者,接连赶上了三次。

但是即便采访困难重重,我还是在第二场中国女排负于美国队遭遇两连败、第三场负于俄罗斯队、出线形势岌岌可危的比赛结束后,火速赶回国际广播中心IBC,制作了两条女排失利的专题报道,我还借鉴里约奥运先抑后扬的历史,为大家打气。因为我知道,在有女排的比赛日,除了日常新闻(两三分钟的赛事新闻)外,观众肯定觉得不过瘾,希望多看到中国女排的报道,多了解失利背后的原因。胜,我们一起欢呼雀跃;败,我们也要一同面对问题。这次奥运会的女排报道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适应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减少从结果出发、过分谈论胜败得失。三连败期间,我曾在一次出镜报道中说,中国女排曾经带给我们一次次欢笑、一座座奖杯,或许大家会习惯性地以为,成功很容易,获胜是理所当然,但这次的经历告诉我们,奥运会很残酷,每一场胜利都要全力拼搏,每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作为现场采访的媒体,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我们应该与女排同在,应该在舆论导向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既然球队遇到了困难,比赛结果不理想,那么我们就应该跳出去,更多关注过程、关注队员们这些年走到这,所迈出的每一步、克服的每一层困难。哪怕一些观点不能在有限的节目时长中充分释放,但也要在出镜、评论中加以引导,不能被网络舆情、或一些不良声音左右。

04

扎扎实实记录,积攒下的素材“永远”宝贵

尽管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不佳,但是平心而论,从始至终,我和我的摄像搭档,都在用最大的热情与百倍的责任心对待本次工作。我们体育新闻部一向对中国女排的报道非常重视,比如本届奥运会,安排我和崔嘉两路记者进行跟拍,就可见一斑。

由于是两路摄像同时拍摄,每场比赛结束后,我都会从两位搭档的手中收集拍摄素材。除了拿到IBC赶制新闻、专题外,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后半夜回到酒店后,重新对当天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归集。

对待奥运新闻,每一位摄像都是用心创作,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看到好的拍摄内容,你会不由得为你的搭档鼓掌。举个例子,7月21日中国女排第一次走进有明体育馆进行官方训练,郎指导在训练开始前,先拿出一张白纸测试空调风向,这样的好细节,就被我的搭档准确地捕捉到了。有了这一细节,当天整条新闻报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都被充分转载。

奥运期间,两位摄像搭档非常敬业,我每场比赛都能从他们的劳动成果中,整理出不低于一个小时的有效素材。女排五场小组赛,就是5个小时;再加上前期训练拍摄,以及我用手机的辅助性捕捉,7、8个小时的中国女排东京奥运拍摄记录,将成为我最后掌握在手中的最宝贵的影像资料。电视记者,永远要靠画面说话,里约奥运会时,我们在场边记录下的许多女排夺冠珍贵镜头,都在2020年的《征程》系列节目,以及2021年的《人在奥运年》系列节目中得到充分释放。好的素材,毫无疑问是永远宝贵,永不过时,我非常期待着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能够王者归来,到时候在东京积攒下的重要素材,将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在女排无缘小组出线后,我被领导安排到田径赛场,协助同事冬日那进行田径赛事的采访报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总台的田径比赛单边采访区域,这次位置极佳,正对着运动员通道,所有选手上、下楼梯经过采访区,第一个先到的就是我们的位置。环顾左右,在我右侧是日本NHK、美国NBC、奥林匹克频道和Discovery探索频道,在我左侧是法国Channel Sport、英国BBC、加拿大CBS、澳大利亚seven等一系列顶级媒体。与这些最优秀的媒体同行并肩而立,既是我学习的良机,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不仅要作好运动员的采访报道,而且要与OBS采访经理搞好关系,对中、外运动员都作好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展示我台甚至我们国家的形象。在田径比赛中,中国健儿捷报频传,每当看到运动员在赛前不曾想到的领域,比如三级跳远、标枪、女子七项全能等这些曾经的“弱势”项目上取得突破、创造佳绩,我的内心也备受鼓舞,工作起来更加有激情和劲头。我会竭尽全力多提一些既让观众感兴趣,又能让运动员道出心声的问题,传递正能量,展现中国健儿的良好风貌。这次与田径赛事的短暂接触,对我来说十分特别,更是一份幸运,除了教会我工作方法,更激发了我对这个项目的兴趣。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记者杨岭正在采访获得东京奥运会第六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的中国女子4*100接力队。

由于疫情原因,东京奥运会多数比赛是在空场条件下举行的,无论女排,还是更大、更宏伟的田径赛场,几乎没有观众。东京奥运会究竟为谁举办?她的意义何在?我想,开篇的疑问,此刻已不难找到答案。本届奥运会,正是展现你我、地球上的所有人,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都去努力做同一件事,为同一个目标,去达成梦想。通过世界传媒,通过我们的报道,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在电视上、屏幕前看到运动员们的表现,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得到激励,会想到自己也要努力,要在各自的赛场上,超越自己。

生活艰难,只要充满希望;新闻无常,适应才是根本。东京奥运会如此特别,为我的第四次夏奥采访,留下深深的启示。

(作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1年9月号

编辑|陈衍焜

美编|张雅楠

欢迎订阅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全年12期,每期18元,邮发代号:24-6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行部电话:0531-85196449 85196457

国内各地邮局均可随时订阅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全媒体探索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068 字。

转载请注明: 一线聚焦 | 难忘的东京奥运报道之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