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网上有奇文,不仅赞同日本媒体关于“世界杯扩军就是国际足联希望中国能够打进决赛圈”的看法,甚至用“或许会想”“言外之意”等满是揣摩的用词为日媒做解读,并希望中国队“能够像日本媒体所说,享受国际足联一路开绿灯的特殊关照,下一届世界杯成功晋级”。
长期以来,关于世界杯参赛资格有种种议论。卡塔尔是继南非之后,第二个借助东道主身份得以参加世界杯赛的国家。如何看待以这种方式实现参赛史上零的突破?这要区分不同国情、国力乃至文化和观念来看待。南非和卡塔尔申办时都从来没有进入过世界杯决赛圈,国际足联不在意这块短板,还是将承办大赛连同参赛机会一并交给了足球水平不高的亚非国家。
这种选择可以追溯到更早。日本申办2002世界杯时,在参加决赛记录上也是一片空白。他们一边申办比赛,一边加紧改革发展,终于在1998年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上首次出线。虽然避免了被人说靠做东才能参赛的险情和尴尬,但1998年世界杯恰恰是从24队扩容到32队的节点,亚洲区也因此增加了名额配给,没有任何舆论认为国际足联是在给日本人补偿。那个时期日本制造业火得很,日货品牌充斥欧洲五大联赛的广告牌,日本的商家远比日本的球队更早踏入世界杯赛场。
历史有时候非常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与足球相比,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商家到世界杯上做广告,并无刺激足球不争气的意思。须知,无论强弱,在足球竞争中位置起伏的幅度和长短并无定式,日本队在世界杯十六强的门槛前也是时进时出。中国足球距上次进入世界杯已有20年,目前仍处于低谷之中,球迷和社会舆论对足球界不正之风、不思进取十分不满。改变这种状况只能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国际足联增加名额。
18年前的元旦,日本足协提出《2050宣言》,明确“创造丰富的体育文化”“让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足球理念,立下“2050年承办世界杯、夺取世界杯”的誓言。宣言的结尾是“有梦想,才能强大!”对比一下,中国足球要成为亚洲足球的强者,更要通过长期努力缩小在基础方面的差距,这与名额无关。(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