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王亚男(左)代表中国残奥坐式排球队出战。
“出了车祸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已经死了一样。”王亚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那一年,她17岁。
在那之前,她最喜欢的是跳舞,在高中也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但就在她朝着舞台一步步前进的时候,车祸让梦想戛然而止。
“就一下子人就废了,我只会跳舞,我不知道该干什么。”那时的她,想不到自己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中国坐式女排的队长。
如今再回首往日,她能清楚地看到一路走来自己所流下的汗水,“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给你一扇窗,但是那扇窗你必须自己去寻找,它不会自动打开。”
5月16日,是全国助残日,也是第二十二次上海助残周,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倾听王亚男的故事。
王亚男(黄色背心)在训练中。
欢送会
遭遇事故之后,王亚男的脑海中也曾闪过一了百了的念头。
“截肢之后,我身边没有像我这样子的人,大家都是健全人,当时我会在乎他们的眼光,就不愿意出门,甚至想过轻生。”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那场车祸事故让她失去了像正常行走的能力,也彻底摧毁了她成为一名舞者的梦想。在自己人生的前17年里,活泼开朗的她就是把跳舞当成了自己的最大爱好。
“我高中是校舞队。之前我是就喜欢跳舞,那时候快18岁,已经基本上可以登台去演出了,结果就一下子人就废了,我只会跳舞。我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样残酷的人生转折,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可能直接把人压垮,更何况是对一个人生刚刚拉开画卷的17岁少女。
有一段时间,王亚男甚至一听到音乐就会忍不住流泪,“现在反过来回想当时挺搞笑的。”但这轻描淡写的“搞笑”二字,却有着让常人难以承受的重量。
但她没有就这么自暴自弃下去。
在山西家里,她听说了国家成立的健身队,“我们村里的村长觉得我也有舞蹈基础,就说要不要来试一试。”
“当时我胆子也挺大的,就去了,去了之后队里就是我的年龄小。一般来的教练只能待个两三天,之后队伍就没人带了,他们就推荐我去做领队,带领他们跳。”
虽然坐上了轮椅,但是毕竟曾经练过多年的舞蹈,就这样,王亚男成为了当地一位有些特别的健身队成员,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她还考取了教练证,开始带着队伍去参加健身运动的比赛,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生活的另一个抉择,在2009年到来。当时是王亚男出车祸的一年后,为她装假肢的人给她介绍说,上海队这边需要坐式排球的残疾人运动员,问她要不要去试一试。
这一次,王亚男又“大胆”了一把,“当时他也说,这对我来说也许是个机会。”
“当我知道坐式排球这边招人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给自己一次机会。就决定要来。来的时候其实是挺舍不得(健身队)那边的。”
“因为在一起也有半年多时间吧。走的时候,他们就给我举办了‘欢送会’。父老乡亲和朋友们一起送我来的。”
提到十多年前的那场欢送会,王亚男现在也不禁脸上现出笑容,能够像这样带着“全村的希望”踏上征程,可是很多运动员都没有体验过的“待遇”。
而这样的记忆,后来也真的成为了她在十多年运动生涯里,最为坚强的后盾。
“到这边之后,刚开始我其实并不太喜欢排球,能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心里有信念,因为是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送我来的。”
“感觉坚持不了的时候,我心里就想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背后还有那么多人在支持我。”
队员在训练中。
训练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坐式排球都是一个极为陌生的体育项目,对于王亚男来说也是如此。
“我来之前,完全就没有见过排球。我印象中的排球是橄榄球的样子,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她说。
带着残疾的身体开始运动员生涯,其中的艰难可以想象,尤其是要在毫无基础的状态下从头学习,“枯燥”——是王亚男用来形容训练的一个关键词。
“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对着墙壁传球、垫球,要学会在地板上移动,因为一直在地上磨来磨去的。当时手上、臀部,磨得都是水泡。当时确实是有一点想退缩的感觉。”
除了训练的艰苦,让王亚男动摇的原因还有一个——当时和坐式排球一起训练的还有轮椅舞蹈队的队伍,这让原本就喜欢舞蹈的王亚男很想“转行”,但在前辈的劝说之下,她还是留了下来。
“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既然来了,那就不能回头,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爬,也要爬下去。”
坐式排球的运动员,很多时候的确是需要在地板上摸爬滚打的。因为不能使用双腿,运动员就需要在上半身和腰腹力量的帮助下,完成移动、击球、防守等等一系列任务,等于把原本排球上下半身合作完成的任务都压在了上半身。
拿王亚男的话来说,“哪怕是健全人,坐下来都不能打、不会打,因为没有经过专项的移动训练的话,是适应不了的。上半身的挥臂动作其实(和排球)一样,但是缺少了腰腹在空中发力的动作,其实更难掌握。”
中国坐式女排教练徐慧敏也说,相比健全人排球,坐式排球在技术难点上只多不少,即便是对于拥有女排专业运动员经历的她来说,刚开始接触时也觉得很困难。
“非健全人只能利用有限的身体条件,训练是很难的,特别是移动,还有扣球和发球环节的发力,我们教练员也会自己坐下来去体会坐式排球的节奏,找到训练的要求。”
从2009年来到上海坐式排球队,到2012年和2016年连续参加两届残奥会,其中的付出有多少,只有王亚男自己才能体会。
而随着时间的历练,她也在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是最难的。那种时候就是你再想突破,也做不到。甚至有时候会连最基本的传、垫、扣、发都做不到位。我以前就会急很急躁,发脾气或者怎么样。”
“但是我发现这样没有用,打了么长时间总结下来,只有慢慢把自己心态调整下来,先平静下来,再慢慢地去探索,想办法突破。”
王亚男拿到亚残运会冠军。
领奖台
在训练场上日复一日地付出汗水,目标当然只有一个——在比赛中争取荣誉。
面对着越来越近的东京残奥会,和球队一起战上领奖台,甚至斩获金牌,就是王亚男最为渴望的目标。
和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一样,残奥会上的中国坐式女排同样是一支荣誉之师,甚至实现过2004年、2008年、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夺得金牌的壮举。
而王亚男,也是这奥运会三连冠的亲历者。2012年伦敦残奥会,彼时还是队中的新人球员的她,第一次感受到奥运给自己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那时我还是以替补的身份去的。比赛期间我也没有上场的。虽然没有上场,我的心也跟在赛场上的前辈们一样。”
“她们得分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欢呼。落后的时候我们也会揪心,也会紧张到手心冒汗。”
王亚男的第一次残奥之旅,就以夺得冠军而告终,这是让她自己从来没有预想过的荣誉。
回忆起当时站上领奖台的画面,王亚男的泪水忍不住从眼眶中滑落——这泪水中既有幸福和感恩,或许也有对于无常命运的感慨。
“我这个人很要强,之前小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过,我要登上最大的演出舞台,但是没想到,最后是以这样子的方式登上了最高的领奖台。”
青少年时期的舞蹈舞台和现在的排球赛场,就这样在命运的残酷安排下重合在了一起。
而现在,她还渴望在这块新的舞台上继续打拼。
2016年,王亚男再度出征里约残奥会,只可惜球队虽然闯进了决赛,但最终不敌强敌美国队,未能继续夺冠。而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坐式女排最大的目标就是夺回这枚金牌。
当年在替补席上为前辈们加油呐喊的王亚男,如今也已经成长为了球队的中坚,并且担负起了队长的重任。
“(里约残奥会)我们确实是决赛打得不好,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水平。那之后我就跟自己说了一句话: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到时候我们会每分必争,争取把2016年的遗憾给夺回来。”
队伍正为备战东京残奥会,进行着艰苦的训练。
家里人
相比于中国女排,中国坐式女排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的难度并不低。
一个原因来自身材上的劣势——相比于很多欧美队伍,中国队的整体身高并不占优,加上坐式排球无法起跳且移动速度相对较慢,想要靠战术和速度来弥补身材劣势更为困难。
另一个因素,则是球队在更新换代上遇到的难题。由于相对健全人排球,坐式排球在寻找苗子、培养新人球员的工作上更为困难,目前队中有很多球员都是老将。
据教练徐慧敏介绍,队伍的平均年龄差不多要在35岁左右,有些队员甚至是奥运“四朝元老”,比如球队的主力二传吕红琴,原本在里约残奥会之后她已经退役,但为了备战东京残奥会又回到了队中。
为了奥运会,运动员们都做出了不少的牺牲——最大的牺牲就是必须长时间远离家人,尤其是在遭遇疫情袭击的东京残奥会周期,封闭集训的时间比以往更长。
和队友们一样,王亚男一年到头能够见到远在山西的父母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当聊到父母,她不禁再次哽咽落泪。
“从2009年到现在,十来年时间,在家陪他们的次数少之又少,一年顶多一两次了,甚至过年的时候都不能回家陪他们。”
“前几年还不觉得什么,但近几年我感觉他们年龄大了,老了。有时候就会想说这样做值不值?就觉得对他们是一种亏欠吧。但是没办法,你现在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得坚持下去,不然如果大家都这样,队伍就散了。”
王亚男说在自己的心里,父母家人就是她的“软肋”。有时候,球队放假一个礼拜,家人就会让她就在原地休息,不然来回路途太累,“其实他们也是想我回去的,但就会怕我累,想让我多休息两天。”
对于女儿的一次次人生选择,他们只是支持,从不会强加干预,而这种默默在背后付出的温情,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父母没有帮我做任何的决定,打球或者不打球,都是让我自己做决定。我到这边之后基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家里跟我也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上次我母亲身体不舒服,其实有点严重,已经住院了,但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我那次打电话恰巧就是她住院的时候,我妈没接电话,爸爸接听起来后还骗我,说我妈是去串门了,我也没太在意。是后来我跟我弟弟打电话的时候,他不小心说漏嘴了,我才知道的。”
说到这里,王亚男又忍不住抹起了泪。
小世界
擦干泪水之后,奋斗还得继续。王亚男也只能把对父母的感恩埋在心里,继续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静下心来,给自己时间去慢慢想一下,我觉得这一切还是值得的。否则我不会坚持到现在。”
坐式排球带给自己的,王亚男用两个字来描述:重生。
“出车祸之后的那段时间,我以为那时候我的心已经死掉了。但来到这之后。我来到了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人跟我都一样,都是腿有残缺,或者有其他残缺,甚至还有身体问题比我更严重的朋友们。”
“我不会再想着说别人看不起我,我不行,我甚至还会想着去照顾和帮助身边的朋友,我在这里体会到了我的价值。”
在王亚男看来,自己能够代表中国队征战国际赛场,甚至取得荣誉为国争光,已经足够幸运,“我觉得我这辈子已经很幸福了,也很骄傲。”
这一切经历,让她眼前的世界更为开阔,但她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经历了怎样黑暗的挣扎,才能收获到如今的平静的。
“前两天我在刷网络短视频平台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位小姑娘,也是截肢了。于是她就在家里面自暴自弃,把大概十几二十几万的赔偿款,全部都花在了游戏充值上面。评论里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说小姑娘太不懂事。”
“于是我也在下面评论了,我说我是残疾人运动员,普通人没有经历过种事情,你不知道她究竟承受了什么。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她控制不了自己,我们应该做的是去理解她,有更多的包容。”
“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好,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就样鼓励我自己的。但是那扇窗你必须自己去寻找,它不会自动打开。”
这是王亚男一路走来的感悟,她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够从中得到面对生活的勇气——用汗水,击败残忍的命运。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