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世界的第一大球,足球界不乏一些具有天赋的球员,在中国,也有这么一位“足球神童”,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了,他就是——周了了。
周了被人称作“足球神童”就要追溯到17年前了,当年中国队在世界杯的预选赛中发挥出色,历史性的闯入了世界杯,举国欢腾,各种报道“横空出世”,在02年中国龙之队的颁奖晚会上,年仅6岁的周了为队员们表演了颠球,当时就任国足主帅的米卢对周了十分看好,于是各大媒体夸大其词,把周了吹捧成了当时的“足球神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种关于周了的报道层出不穷,不管有的没的,当时很多报道都在蹭热度,韩国的电视台还专门为周了制作了宣传片,还有人为周了了“量身定做”了许多文章。当时的周了可谓是风光无限呀,可是随着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失利,中国国家队又被大家推向了风口浪尖,周了的报道也突然戛然而止了。
到了07年的夏天,周了了被报道参加了足球培训班,那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是足球少年的身形了,壮硕的身形,给人一种不会踢球的感觉,那时他的目标或许减掉体重更重要,而关于他的消息也越来越少,一个曾被称为“足球神童”的孩子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人。当年的“足球神童”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通过其他天赋球员的例子来看,周了了的成长生长或许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写诗小孩方仲永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在了周了了的身上,今年亚洲杯上伊朗的阿兹蒙和日本的南野拓实都是新一代亚洲足球的代表,他们并没有像周了了这样这么早的接触足球,但是为何今天的成就会远大于周了了呢?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应发展的趋势,不能强行的把某项技能加在孩子的身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给孩子们报了过多的培训班,其中必定有很多孩子不喜欢的,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到最后反而适得其反,孩子们产生了厌学的表现,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育。
现在23岁的周了了已经和“足球神童”这个称号没有半点挂钩了,足球界不相信什么“神话论”,没有捷足先登的成才之路,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一步一步的做好当下,这才是一个足球运动员最基本的,也是一个足球人才成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