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月15日,莱昂内尔·马丁(Lionel Martin)和罗伯特·班福德(Robert Bamford)两人在伦敦共同组建了经销Singer汽车的合资公司,他们同时还是GWK和Calthorpe的服务供应商。当时,他们公司的名字叫“Bamford & Martin”,看起来跟后来的“Aston Martin”还差至少一半,但奔跑的灵魂已在无声的酝酿中悄悄发芽。马丁经常驾驶特制赛车在白金汉郡阿斯顿·克林顿(Aston Clinton)附近的阿斯顿山(Aston Hill)比赛。1914年,马丁在阿斯顿山爬山赛中夺冠,为纪念这个成功的开始,两人把密谋已久创立的独立汽车品牌,取名为“阿斯顿·马丁”——前一半是他们成功的福地,后一半是引领成功的那个人。
1915年,马丁在一副1908年Isotta-Fraschini底盘之上植入一部4缸Coventry-Simplex发动机,第一部阿斯顿·马丁汽车正式诞生。他们购入位于伦敦切尔西区肯辛顿的汉尼克马厩(Henniker Mews)的厂房作为大展拳脚的根据地。不过,两人的远大抱负很快就被迫中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丁和班福德分别弃商参军,所有设备全部转售予索普威斯航空(Sopwith Aviation)。
战后,两人在肯辛顿的阿宾登(Abingdon)路卷土重来,但班福德于1920年中途撤股退出,两人从此分道扬镳。两年之后,为了迎战是年的法国大奖赛,马丁专门制造了3部赛车,以16气门、双凸轮轴等当年的先进技术武装到牙齿,此后更在布鲁克兰斯(Brooklands)一举打破世界速度和耐力记录。战绩无疑是彪炳的,但这无法改变公司在商业经营上的失败现实,至公司1924年破产,长、短底盘两个规格的单一车型一共只有大约55部阿斯顿·马丁被售出。易手后的公司在1年后再次破产,工厂于1926年关闭,灵魂创始人莱昂内尔·马丁黯然离去。
工厂关闭同年,另外两名对进军汽车产业摩拳擦掌的比尔·伦威克(Bill Renwick)和奥古斯都·贝尔泰利(Augustus Bertelli),联合此前已接管公司的查恩伍德(Charnwood)夫人,全面接管并控制了Bamford & Martin公司和阿斯顿·马丁品牌,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了阿斯顿·马丁汽车有限公司。由此,尽管公司经营权和产权几度易手,但其实体一直存续至今。
在此之前,伦威克和贝尔泰利早已是合作多年的拍档,基于伦威克的专利燃烧室设计,他们成功开发了一部顶置凸轮轴新型发动机,最初不过是打算扮演发动机供应商的角色向其它汽车生产商兜售。但听说阿斯顿·马丁已经停产关闭的消息,他们马上意识到,“借壳”入主阿斯顿·马丁,无疑是他们一跃成为一线汽车厂商的天赐跳板。
从1926年到1937年间,伦威克一人兼任了阿斯顿·马丁的技术总监和设计师,他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兼任厂队车手的车厂老板。正因其对公司的全面掌控,身兼多项要职的他,其个人意志也深刻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和产品策略。彼时,阿斯顿·马丁旗下产品绝大多数是敞篷双座跑车,另有不少专用赛车,毫无疑问,伦威克是继创始人莱昂纳尔·马丁之后,另一个为阿斯顿·马丁烙下赛车烙印的灵魂人物。
也正是在这期间,阿斯顿·马丁开始在跑车生产及其在工程设计上逐渐声名远播。1928年,阿斯顿·马丁历史上首次出战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从此与这项以考验车辆的速度和耐久性闻名的经典大赛结下不解之缘。1933年,阿斯顿·马丁1.5 Litre Le Mans,代号“LM”的厂队赛车横扫同级对手,成为当时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赛车,即便在另一个强手如云的经典赛事千里大赛(Mille Miglia)史中,它也刻下了自己响亮的名字。
当然,汽车发展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小众产品和热衷赛车对一个车厂来说是个危险的组合,财政危机的出现不过是时间问题。1932年,经营困境再次扼紧了阿斯顿·马丁的咽喉,所幸一名叫L·普里多·布伦(L· Prideaux Brune)的“财神爷”挺身而出,解救了这个老大难。也许因财力不敷,1年后公司再次转手,新主阿瑟·萨瑟兰(Arthur Sutherland)爵士痛定思痛,砍掉赛车事业,公司的策略重点重归公路跑车。
1937年,阿斯顿·马丁的公路跑车产量录得了140部的战前最高记录。1939年,公司历史上最革命性的设计——Atom诞生。这部前瞻性原型车采用了在当时堪称划时代的铝合金蒙皮空间框架车身底盘结构和独立悬挂系统,再次亮出了阿斯顿·马丁在产品研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底气。只可惜历史没有给阿斯顿·马丁太多机会,Atom发布的同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公司“民转军”为飞机零部件生产商。这时,阿斯顿·马丁的历史产量才刚过700部。
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一家名为“大卫·布朗有限公司”的企业全面收购了阿斯顿·马丁,后者迎来了其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发展时期。顾名思义,这家公司为大实业家大卫·布朗(David Brown)爵士拥有,除了扮演阿斯顿·马丁的“战后救主”之外,他还拥有造船厂、拖拉机厂、农场、赛马……总而言之,非常有钱。购入阿斯顿·马丁之后一年,因觊觎那台由W·O·宾利设计的2.6升发动机,他再次出手购入拉贡达品牌,并将两者资产整合为一,工厂搬迁至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的费尔特姆(Feltham)。在他的亲自管理经营之下,以他的名字缩写命名的DB系列车型从此诞生,阿斯顿·马丁也开始了横扫全球各项赛事的征程。
DB2
1950-1953
DB2无疑是阿斯顿·马丁DB时代的标志和明星,它也是第一 部以新主大卫·布朗命名的产品,堪称DB系列的鼻祖。被它 取代的2-LITRE SPORTS后来更名DB1也是由此倒推而得。DB2 在勒芒等经典大赛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进一步为阿斯顿· 马丁的品牌传统注入了更丰富的勒芒元素。阿斯顿·马丁的 标志性一体式品字形格栅设计亦由DB2而来。
DBR1
1956-1959
DBR1是专门为世界跑车锦标赛(WSC)及其它当时的跑车赛 事开发的专用赛车,它所赢得的最著名锦标是1959年勒芒24 小时耐力赛,这也是阿斯顿·马丁历史上在经典耐力赛事中 的最辉煌胜利。
DB Mark Ⅲ
1957-1959
DB Mark Ⅲ也叫Mark Ⅲ,是其前任DB2/4 Mark Ⅱ的进阶型 号,其前任的那部知名的由W·O·宾利设计的拉贡达2.9 升直6发动机,经由Tadek Marek重新改良后被植入到Mark Ⅲ的机舱之中。它外观的最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源自DB3S的网 格式水箱罩和从DB2/4 Mark Ⅱ移植的气泡状掀背尾门。
DB4
1958-1963
虽是DB Mark Ⅲ的继任车型,但却是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 管架式轻量化车身和优雅的外形设计由意大利知名车身工厂 Carrozzeria Touring操刀,同时也是阿斯顿·马丁迁至纽 波特·帕格内尔后的推出的首款车型。
DB4 GT Zagato
1960-1962
DB4 GT Zagato可以说是DB4的终极“完全态”,无论在性能 还是设计上均是如此。它以出自意大利老牌车身工厂Zagato 之手的极致的形体美感和轻量化车身闻名于世,自1960年在 伦敦车展发布,历史上一共只生产了19部,因此一直是世界 上最昂贵的经典车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