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奥运冠军的女儿,能不能遗传到妈妈的排球天赋呢?
郎平前几天在一段访谈中讲起女儿小时候学排球的趣事来。
作为郎平的女儿,白浪在学排球的时候天然的会带上一个光环,指导她的教练看她,估计也会带上一层滤镜。
所以白浪在学排球的时候,经常听到教练对她说:“白浪你特棒,以后肯定也是世界最强!”
懵懂的白浪听了这话就特别开心,回来就告诉了妈妈:“我们教练说了,我以后肯定能当最好的!”
没想到妈妈当头就是一瓢冷水:“那是你们教练鼓励你。他怎么能知道你多少年以后会是最好的呢?你知道其他人,那些比你小的都是什么样吗?”
白浪睁着大大的眼睛:“是吗妈妈?”
郎平无情的点头:“是的。”
白浪没有灰心,问妈妈:“那你说我能打到什么水平?”
优秀如郎导,可知道这句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论排球的水平,以及对排球的理解,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超过朗导了吧。
因为郎平作为中国女排教练,面对女儿想要学排球这个梦想,给出的建议带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个故事才显得特别戏剧。
其实从郎平这些话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她作为目前对女儿的爱。
其次,作为一个排球运动员,一个排球教练,她对女儿的未来规划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不建议孩子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
这3个观念交织在一起,正是对待孩子梦想的正确态度。
而之后白浪的人生轨迹,也和妈妈的态度脱离不了关系。
1992年出生的白浪,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成绩优异,2005年,白浪开始练排球,曾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TCA排球队担任主力,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类似的问题也会出现。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确定梦想和人生方向的时候,能够有一个高人做一下指点,看看孩子适不适合干这行,有没有天赋,这样才能放心的让孩子在这条道路上付出和奋斗。
就像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的爸爸,他本身是个乒乓球教练,一路培养出张继科这样一个奥运冠军,很多想要学乒乓球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张爸爸的指导和点播。
有一集中,一位家长就问到:“您看我家孩子学乒乓球这个天赋怎么样,有没有前途?”
张爸爸肯定了孩子是个好苗子,家长明显放心多了,然后张爸爸又叮嘱道,不光要有天赋,还要有刻苦的训练。
可能运动员这条路比较特殊,需要孩子从小就开始锻炼,最后在体能最好的时候创造辉煌,然后很年轻就要退役,享受多大的荣誉,背后就要付出多大的艰辛。
不过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努力重要,天赋也重要。
就像音乐、舞蹈、绘画、表演、相声,天赋决定了孩子能够达到的上限,也决定了孩子在这条路上是否开心,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的一杆大旗,看人准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他和郭麒麟之间,也有过一次关键性对话。
当时郭麒麟在德云社陷入风波之际,决定退学说相声,他对相声是喜爱的。但是在小剧场说的几年相声之后,他开始讨厌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想参与社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很羡慕以前那些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就找爸爸说,他想出国留学。
他来到书房找爸爸,以为爸爸听完这话之后会非常生气,结果爸爸没有。
爸爸问他为什么想去留学。他说想多学点东西。
爸爸表示支持。同时也用前辈的身份平静的对孩子说:
郭麒麟被说服了,他觉得爸爸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回到小剧场继续说相声。
而爸爸也知道了,孩子很喜欢表演,那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形式丰富的表演形式,于是在那一年,排了一出类似京剧的相声剧,郭麒麟扮演女一号崔莺莺,留下了一个经典的荧幕形象,而后郭麒麟在说相声的同时,也参与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表演方式,用《庆余年》中的范思辙,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他。
很多父母在孩子以后从事什么行业这件事上,要么做的过多,要么做的过少。
该反对的时候支持,该支持的时候反对,拖了孩子的后腿。认为自己比孩子很有见地,从而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希望孩子听话的走自己安排的道路。
我一个大学同学,小时候一直学画画,学了很多年,直到高三。小时候的她并不喜欢画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学画画,每个周末爸爸妈妈带她去绘画班,都是她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等她成了绘画班里的老学员,才慢慢适应。
后来到了高中,她知道了有艺考这件事,以为自己要走的是艺考的道路,结果爸妈不许她再画画了,怕影响她学习,还直接给她定了以后上大学的专业,不容反抗。
上了大学之后,同学才发现,原来她喜欢的是画画,是设计,可是已经晚了。
她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希望我看起来有气质,把我送去学画画,但实际上他们看不起艺术生,觉得学习才是正道,学金融才能有出息,我的一生都是被安排的人生。”
但其实,真正在一个领域有所见地的人并不多,能够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天赋特征的也不多,所以很多父母给孩子的人生指导,成为了拖累孩子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