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入2022年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
即将迎来倒计时一个月
地处南方的长三角小伙伴
你是否也有很多问号
“冬奥会跟我们有啥关系”
其实,沪苏浙皖早就
深度介入赛场内外
当长三角遇上冬奥会
是满满的惊喜和期待
今天这个大盘点
就一起走进
属于长三角的冰雪奇缘
千万别错过哦
截至目前
在冬奥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健儿
大多来自冰雪之乡东北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中国冬奥史上唯一雪上金牌得主
竟然是江苏人
江苏小伙一跃惊人跳出历史
中国代表团从1980年开始正式参加冬奥会,截至上一届平昌冬奥会,38年时间共收获金牌13枚。其中,12枚来自冰上运动,唯一一枚雪上项目金牌得主是江苏人韩晓鹏。
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当时22岁的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赛中,以两个完美的动作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项目在冬奥会上零的突破,也是中国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零的突破。
传统意义上与冰雪运动有点距离的江南水乡,走出了一位冬奥冠军,也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赛事的无限可能。
每届冬奥会的奖牌设计总是备受关注
本届冬奥会奖牌“同心”一出
获得网友点赞无数
不少人留言说
“奖牌背面有浩瀚星空”
奖牌“原型”之一出自安徽凌家滩
本届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
其中,奖牌背面设计融入了含山凌家滩玉璧元素。该玉璧出自安徽马鞍山市凌家滩遗址。
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挥写精彩篇章。
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最大的中心聚落,是中华文明曙光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
大火也烧不坏的“浙产绶带”
奖牌绶带部分,采用中国传统的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 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绶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绶带沿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绶带的纳米工艺,可以防水、防蛀、防污、防火,而且永不褪色。
这让人想起了去年1月,俄罗斯艺术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达里娅·什库里欣娜居住的公寓不幸起火,令人吃惊的是,她获得的北京奥运会金牌——甚至包括绶带,在火灾后几乎完好无损。
这条“烧不坏”的绶带产自浙江。据介绍,今年的工艺更加复杂。由于冬奥会奖牌尺寸偏大,直径达8.7厘米,为了达到承重和承力状态,团队在处理真丝绶带的时候,做了内衬和加厚,面料从暗纹到编织都是专门为了这个绶带的尺寸定制的。
本届冬奥会颁奖典礼上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
那就是颁奖花束将一改传统的鲜切花
采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
绒线花花束
“绒耀之花”来自上海非遗
花束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同时也是“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单位的恒源祥集团提供。而这束北京冬奥颁奖花束的编结者中,也有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上海阿姨。
上海本地参与本次冬奥绒线花制作的都是杨浦区巧手妈妈工作坊的成员。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旨在扶持无业、外来媳妇、外来务工者等困难家庭的女性,以学习、掌握手工编织技能为目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共用花束1251束,累计花材共16731支。每枝花材上有叶有花,均为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背后,是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束花中花材各异,导致技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完成这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时35小时,制作所有花束耗时将接近5万小时。
每次奥运会工作人员穿什么制服
也总能引发一波讨论
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装备
是成功办赛的重要保障
这次冬奥会的服装面料
由上海的一家工厂提供
制服保暖材料则由扬州企业制造
服装面料来自“上海制造”
此次的制服装备,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北京冬奥会各种工作场景的需求,在外观上充满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在科技含量和绿色可持续方面都达到了行业的先进水平。而这些制服的面料供应商,就来自位于金山的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面料进行定型处理。面料的正面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反面是具有保暖性的抓绒面料。
“根据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的需求,保暖是重要指标,经过检测,这款面料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两倍左右。”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张义男介绍,此外,这款面料还兼具抗起球、抗静电、轻薄透气、弹力大等特性,让穿着者更舒适。
冬奥制服保暖材料“扬州造”
为了让冬奥制服更加保暖、轻便、舒适,北京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公开竞选冬奥制服保暖材料。在全球10多家竞争者中,扬州一家企业被指定为2022北京冬奥会制服保暖絮片材料供应商。
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介绍,传统的保暖絮片是单一的一层结构,这次絮片采取双维结构,是上下两层,就像服装一样。朝外的这层需要的是保温,隔绝寒冷,朝里的需要的是保温,留住人体热量,所以从产品的结构上进行了创新,这在目前国内还是首创。
目前,冬奥会所需的保暖材料已全部交付,制成后的制服装备将提供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穿着使用。
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
自然少不了长三角“黑科技”的加持
苏企造电梯嵌入“雪如意”
张家口赛区崇礼冬奥核心区内的“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当今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跳台滑雪场馆。“S”形的赛道和竞赛设施恰如一柄中国传统饰物“如意”镶嵌于茫茫林海雪原。
“雪如意”顶部与地面落差达130多米,赛道起点距离地面160米。滑雪运动员一旦滑至地面如何快速回到起点?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变角度斜行电梯解决了这一难题。
电梯轨道依山体走势而建,中间有一段圆弧形轨道,坡度最缓处22.56°,最陡处39.56°,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可变角度技术,保证电梯运行时轿厢匀速、水平,确保乘坐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项目的特殊性,“雪如意”没有现成的曳引设备提供动力。对此,莱茵电梯定制生产了国内第一台扭矩达10000Nm的曳引机,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目前,“雪如意”内的两台斜行电梯是中国首例变角度斜行电梯,也是世界上运行长度最大的大载重变角度斜行电梯,总长达259米。
“冰雪五环桥”东南大学智造
跨越峡谷与河流,中国文化、冰雪元素与奥运五环的奇妙碰撞……这座冬奥标志性建筑——延崇高速公路太子城冬奥“冰雪五环桥”近来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它正是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桥梁设计团队领衔设计。
太子城互通主线桥紧邻冬奥会太子城赛场,是北京冬奥会期间连接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门户立交。
桥梁以月洞门作为桥塔设计意象,形如圆月的门洞将门内的小天地与门外的大世界融为一体,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 的理念。车辆穿出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圆形的月洞,穿过这个大门,就进入了令人神往的冰雪世界。
桥塔外圆采用银白色设计,内圆则参考奥运五环的五色设计,五种颜色共同组成象征奥运精神的世界大同和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的设计理念。彩光亮化设计则让桥梁的色彩更富变化和动感,使奥运的精神和对冬奥会圆满举办的良好祝愿得到更好的表达。
疫情防控机器人“苏州造”
这个看起来萌萌的小家伙叫“小洒”,是由苏州昆山一家企业研发的雾化消毒机器人。目前“小洒”已经提前上岗,在北京冬奥会指定酒店负责消杀工作。
苏州市山沪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张业琴介绍,这款机器人续航五个小时左右,工作数据有15升的容量,可以喷洒两三千平方米,可以定时定点地去消毒。
除了雾化消毒机器人,这家企业还研发了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多款智能产品。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企业将把更多的“苏州制造”运往北京。
常熟制氢助力绿色冬奥“加速度”
近日,常熟高新区企业丰电金凯威(苏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带着自主生产制造的12台套氢能压缩机顺利交付给北京冬奥会用氢气重点项目——张家口市交投壳牌制氢充装项目、国电电力张家口制氢充装项目及河北建投张家口制氢充装项目。
在交付的12台套机器中,有6台套是32兆帕氢气充装压缩机,这是目前国内最高压力、最大排量储运过程中压缩机。
本届冬奥会赛事期间的通勤运输车辆将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可达1000辆左右,用氢气重点项目可为交通运输服务提供持续保障。另外,本次冬奥会火炬也是由氢气点燃的,这也是历届冬奥会中首次采用氢气点燃的方式。
酷炫“气氛组”让赛场“嗨起来”
“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此前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举行,受疫情影响,观众进场观看比赛无疑受到了影响。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宁波大丰体育设备公司专门在7000个座位上安装了“荧光棒”。这不是普通的荧光棒,它会基于无线群控技术,根据工作人员在云端创编的内容,呈现不同的氛围效果。
有观众的时候,观众可将荧光棒拿在手里挥舞,这样能让观众和比赛之间形成互动,增加场馆热闹气氛。而在没有观众时,这些荧光棒就放在扶手上,可以产生各种柔和的光,每个独立的荧光棒有256种颜色,能营造出观众满场的效果。
此外,大丰体育设备公司还承揽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75%以上配备观众席场馆的座椅系统。
还有一系列“浙江制造”亮相冬奥
在赛事服务方面,来自武义县的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动冲浪板,为备战冬奥会的运动员提供训练器材;
在后勤保障方面,嘉兴市秀洲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冬奥村住宿运行提供智能床及相关服务;
浙江巨化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推广的4台高压储氢设备已“落户”冬北京冬奥会加氢站,肩负北京冬奥会绿色清洁保障……
从竞技场馆、桥梁赛道
到运输车辆、衣着服饰
“长三角元素”助力赛事
我们也是冬奥人
一起期待这场冰雪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