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场馆巡礼
可满足冬奥会冰球比赛需要,也可服务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可实现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两栖”转换;消毒机器人、空气消毒机均已“上岗”……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国家体育馆,扬帆待航的“冰之帆”正在等待制冰,冬奥会前场馆仍将进行多次演练,赛时将提供洗衣、队陪等服务。
目前已具备办赛条件
国家体育馆昵称“冰之帆”,如此诗意的名字主要来源于它的外形。如果站在奥林匹克塔上瞭望国家体育馆,它犹如一艘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湖畔平稳航行的巨型帆船,其弧形的造型亦如帆船蓄势待航。
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蹦床比赛场馆,明年将作为冰球比赛场馆继续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其改造工程已于2020年12月完工。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城区场馆建设处孙国君介绍,此次改造主馆增加了制冰功能和除湿系统,在其北侧新建冰球馆作为训练馆,并增设更衣室等设施。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冰面,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既可满足赛时需要,也可转换为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场地,极大提高了冰场利用率。同时场馆还实现冬季和夏季的“两栖”转换,具备冰场和夏季运动项目场地的双向转换能力。目前该场馆已具备办赛条件,并经过“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的检验。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新建训练馆与主馆风格统一,其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使用了一面光滑、一面凹凸的冰花图案的压花玻璃,仿佛一片片冰花雕琢在场馆上面,光彩夺目。
赛时提供洗衣、队陪等服务
目前,国家体育馆内已经保洁完毕,正在等待制冰。工作人员正在搭建观众信息亭、失物招领处等赛时服务设施,准备迎接冬奥会。赛时,观众将从东门进、南门出,整个流线涉及的服务信息亭、失物招领处等正在完善中。在冬奥会赛前,场馆仍将联合各方举办多场测试和培训活动,确保工作人员熟悉赛时的各个环节、流线和应急事件处置办法。
冰球运动有其特殊性,厚重的运动装备,超长的器具,运动服需要烘干,冰刀需要经常打磨修整等,因而对运动员更衣室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雷鸣介绍,改造后的场馆配备12个永久性更衣室和4间赛时更衣室。
此外,冰球场馆是唯一一个要在现场为运动员、裁判员提供洗衣服务的场馆。经测算,在国家体育馆清洗的衣物多达5万余件。为此,场馆计划将启用2台工业洗衣机和2台工业烘干机,相当于日常家庭用的40台洗衣机和40台烘干机,赛时洗衣房将24小时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冰球比赛也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需要组委会为每支球队配备队陪,这一角色肩负着队伍与冬奥组委和国际技术官员沟通的重任。雷鸣介绍,为此,冬奥组委专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招募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研究生,确保沟通顺畅。
科技防疫产品纷纷亮相
据介绍,疫情防控是赛事的重点工作,科技运用也是本次测试活动的一个重点,采用消毒机器人、空气消毒机、空调新风消毒模块等科技手段,实现测试活动疫情“零发生、零感染”。
在场馆内,北青报记者也看到多款防疫产品,比如在运动员通过区域,一台自动喷洒消毒水的消毒机器人一直在穿行,按照工作人员设置的任务,对指定地区进行消毒。
国家体育馆公共卫生和防疫经理包卫华介绍,像这样的消毒机器人一共有6台,另外,场馆内还有一台安全健康机器人,它负责严查进场人员的疫情防控信息。“进场人只需要将身份证一刷,机器人就能显示他的核酸证明、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包卫华说。
此外,为确保闭环管理无漏洞,场馆内还设置了智能物流存储设施,“环外”的物资可通过这个像快递柜一样的设施进入“环内”,避免人员交叉。
文/本报记者 刘洋 文/本报记者 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