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郎导不是“辞职”,而合同到期后的离任。郎平东京之后的告别信中,也是用到离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样的表述。郎平看人、识人的眼光是极准的,就是在当年执教恒大女排时,与河南队交手中对朱婷的惊鸿一瞥,也造就了这份排坛上的“师徒情”。准确地说,青年队的朱婷是河南队培养的,而到了成年队、国家队主要是郎平的一手打造。
郎平挖掘到朱婷时,她还在河南二队,除了高点进攻之后,其他技术比较一般。
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第一主攻朱婷,当年被郎导挖掘到时,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不能说是“半成品”,也跟“半成品”差不多。
1.一传、后排防守漏洞大,进步神速源于超高天赋。朱婷刚来国家队时,郎导让她先扣几个球看看。结果朱婷上步几次高点进攻之后,早已阅人无数的郎平说:“嗯嗯,这个行!”各地方队的培养对于球员的技术并不是很全面,像刘晏含、李盈莹都是各队的核心进攻点,几乎是不接一传的。而到了国家队郎平要求这些球员必须是技术全面,一传、后排防守、串联、拦网、发球这些技术,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如果说朱婷、李盈莹、刘晏含这些地方队的核心攻手都来进攻,都不接一传,那国家队的比赛还怎么打?
像李盈莹进入国家队苦练一传一样,郎平对朱婷的一传也是一步步“磨”出来的。郎平在回忆朱婷练习一传时也说:“那一年,我就是要托她,让她把一传练出来,她在场上一传顶不住,我就是不换人,就是要你自己顶下来。”朱婷谈到自己初练一传时的感觉就是:顾头顾不了尾。接完一传后,对球员的进攻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其实,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进攻那一下反而好练的。
而后排一传、防守、串联这些“细活”却是非常难练的,需要一定的天赋。像王一梅、刘晏含直到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一传也没有大的进步。而朱婷能够在进队2年后,就成为铁打的主打,并在2015世界杯、2016里约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中顶住一传,且她的高点强攻还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确实她在排球方面的天赋是高人一筹的。
郎平8年带给女排裨益良多,科学训练+大国家队理念+世界潮流打法都为财富。
郎平是世界级教练,她的国际视野是国内其他教练所不能比拟的。而8年时间,她带给中国女排的东西,也不仅仅是三大赛上争金夺银。
1.让中国女排与国际接轨,打造诸多世界级球员。与陈忠和的“黄金一代”传统快变打法不同,郎平打造的“朱袁张”们更符合现代女子排坛的打法潮流。中间施压、两边拉开,除了我们不具备有强力接应这样的选手之外,其他各点的战术打法,基本上都偏于欧美化了。这种打法也并不是郎平个人所创,而是现代攻势排球下,球员进攻能力、发球攻击性等增加,要求女子也具备像男子那样的进攻体系。像朱婷、张常宁、李盈莹的后三进攻,在这“黄金一代”球员中的杨昊、张跃红、王丽娜身上是看不到的。之前,中国队更依靠副攻、接应的跑动战术,而现在中国女排也像欧美球队一样,主打强力边攻手。
欧美强在接应,而我们强在主攻。朱婷、张常宁、李盈莹都有3米以上的扣球高度,都能够轰出90公里以上的扣球。王一梅的最高扣球时速也仅为89公里。以往中国女排的集训规模一般也就是14、15人,而郎平选材扩大到25人的国家队规模。既能挖掘到“朱袁张”这样的年轻球员,也让魏秋月、徐云丽、惠若琪、颜妮、曾春蕾这样的老队员焕发了第二春。
与当年陈忠和“三从一大”的训练模式,把赵蕊蕊的腿都练骨折不同,郎平重掌女排后,带了美国的体能师,在训练上根据新、老球员的伤病的不同,也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技术统计上,女排之前都是靠赖亚文等助理教练来手写统计,而现在中国队也有袁灵犀,这样专门的用软件来技术分析现场数据的人员。应该说,从球员选材、国家队建设、球队管理和科学训练等多种模式上,郎平都为国家队带来新的气象。
郎平的离任非常可惜,但我们不能永远指望郎导来执教女排。她已经为国家队培养了里约、东京2个奥运周期的人才储备,也亲手带了安家杰这样的年轻教练。大家觉得郎平对女排的功绩,是否大于东京那一次失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