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乒乓球会发光——全国残特奥会乒乓球比赛视力残疾组侧记

新华社西安10月27日电 题:这个乒乓球会发光——全国残特奥会乒乓球比赛视力残疾组侧记

新华社记者李浩 郑昕

天津队运动员李昊然戴着黑色眼罩,触摸乒乓球案台确定好站立位置,俯下至上半身近乎与球桌台面平行,调整球拍与乒乓球角度,蓄势待发,喊出“发球”。在听到对手回应一声“好”后,快速将球击出。哗,哗,哗……特殊的乒乓球一边滚动一边发出声响。

正在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的全国残特奥会乒乓球比赛中,有场激烈的角逐“独处一室”,这就是视力残疾组。因为运动员需要“听音辨球”,所以对赛场环境的安静程度有着极高要求。一间单独的房间,一张特制的球桌,教练员指导技战术,裁判员判罚得失分,志愿者捡球递球,此外,现场别无他人,亦无欢呼或掌声。

“盲人乒乓球是以球拍击球和球在台面滚动的声音让对方判断来球方位、距离和力量大小,并让球从球网下方穿过来进行的,所以也叫‘听音辨位乒乓球’。”中国首批盲人乒乓球裁判员之一王大中说,这个项目在1933年起源于日本,2008年4月,日本盲人代表团来北京交流,王大中受邀参加培训学习并在友谊赛中担任裁判。很快,盲人乒乓球便在全国的盲校间推广开来,并于2010年成为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的一个组别。如今,盲人乒乓球已十次被列入全国赛事。

盲人乒乓球与普通乒乓球大小无异,都是直径40毫米,特殊的是内置有4个金属球,在滚动中会发出声音。在盲人运动员心里,这颗小小银球不仅会发出声响,还会“发光”,在黑暗中照亮他们的人生路。

28岁的李昊然已有11年球龄,曾经多次获得全国大赛的前三名。此前,他在比赛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做中医推拿按摩的工作。“盲人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李昊然说,“当大多数同学们只能从事盲人按摩职业时,乒乓球为我照亮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重庆队教练徐尚宗同时也是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在他看来,盲人乒乓球让许多怯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多了一种健身的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欢乐,也提高了他们的反应能力,也让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和选择。

在这届全国残特奥会上,重庆队仅派出一名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比赛——16岁的蔡晓雪,她还是一名初二学生。虽然最终没能夺得奖牌,但她并未显露出丝毫失落,因为乒乓球已经给她带来了健康、快乐、友谊、自信和希望这些“带热发光”的东西,这让她已经十分满足。

“练习发球很重要,会有一次次的失误,在这一次次的失误中,磨炼了我的意志,我知道只要我肯努力,找寻到了对的方法,我就一定能成功!”一脸稚气的蔡晓雪笑着告诉记者,练习了一年乒乓球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自信和意志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学习成绩也从班级中下游跃升到上游。

虽然没有观众,但是盲人乒乓球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他比赛。虽然赛场很小,但装满了发光的梦,让盲人乒乓运动员从这里通向未来。

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81 字。

转载请注明: 这个乒乓球会发光——全国残特奥会乒乓球比赛视力残疾组侧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