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新华社广州2月27日电(记者 王浩明)26日的横琴马拉松,当记者跑过终点线,回头看看,终于松了一口气。

  21公里,记者一路被“关门兔”和收容车追着跑,最终2小时50分完赛,距离半马关门时间,仅差10分钟。

记者手记:“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报名横琴马拉松,已经是去年的事情,本来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参加,但赛事两次延期,时间可以赶得上。不过“阳康”后,记者的体重增加了将近10公斤,本来作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跑渣”,我的半马最好成绩也就2小时30分左右。如今体重增加、缺乏锻炼,3小时完赛实在没有底气。

  赛前一个星期,放弃的想法就在脑子里打转。但2月19日,当记者看到深圳马拉松上,罗书坚推着儿子跑完第56个马拉松时,被深深打动了。

  有感而发,记者写了《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这篇稿子,在结尾引用了极限马拉松跑者迪安·卡纳泽斯的话:“如果可以你就跑,如果跑不动你就走,如果连走都不行,你就爬,只是,永远不要放弃。”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又有什么理由放弃?

  我决定跑。

  上周一,在“阳康”后首次尝试5公里以上的路跑,7公里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掐指一算,按这个速度21公里正好是关门时间3小时。

  我不指望在一周内提升配速水平,但我知道消耗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能减少1公斤体重,理论上消耗同样的能量,我的速度就可以得到提升。

  于是,控制饮食成了这周的重中之重,到了周六这天,记者的体重比周一减少了1.5公斤,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比赛的氛围下,我想或许可以再快一点。于是记者这样制定第二天的比赛计划——把21公里分成3段,每段7公里,每59分跑完一个7公里,最终可以2小时57分完赛。

  然而,当第二天来到马拉松集结点时,记者却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马拉松的起点前,是绵延了几百米的浩浩荡荡全马选手,后面才是半马区域。而且起跑时,由于人流密集,通常速度会很慢,根据此前的比赛经验,后面的半马运动员,枪响后5到10分钟才能通过起点。这样计算的话,我要在2小时50分左右完赛,才能保证不被关门。

记者手记:“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发令枪响,赛道上人群汹涌,旌旗猎猎,脑中所有的计划瞬间清空,只有一个想法——咬牙上吧。

  在这里,不得不为赛事的组织者点赞,记者在半马区域中间部分,但只用了3分钟就通过了起点。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认为一切尽在计划和掌握中,“惊喜”会随之而来。

  记者按照赛前设定的速度前行,任凭周围一个个跑者超过,在5公里左右,看到了半马3小时配速员们就在前方100米左右。因为如果比他们跑得慢,意味着要被“关门”上收容车,因此他们有一个昵称“关门兔”。

  此时此刻,记者真想一个加速冲上去、超过去,把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但理智告诉我,我一加速多半会跑崩掉,于是按捺住内心的冲动,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跑着,最终花了20分钟,才将这100米的距离消除。现在,记者的目标更加明确了:一定不能被这群“兔子”追上。

  在“关门兔”的“激励”下,记者竟然越跑越快,我屡屡回头看,“关门兔”们的身影越来越远。

  10公里时,我的身体状态有点接近“撞墙”。“加油!”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一个老朋友在对面赛道,他已经过了折返点与我相向而跑。

  有时候,在最艰难的时刻,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鼓励,就能让人获得继续坚持的力量。

  12公里时,记者完成折返后,看到了对面还未折返的收容大巴车,车上志愿者微笑着挥手,仿佛在说“欢迎上车”。我不想上车,但也做好了准备,一旦跑不动,也不强求,我已尽力,在温暖的车上欣赏赛道的风景也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坚持到16公里时,终于跑不动了,看看表,此时距离关门时间还有50分钟,这意味着,剩下的5公里我即使走下来,也可以完赛了。

  2小时50分完赛,已经远远超出了记者赛前的预期。我要感谢这一路上的“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记者手记:“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一路上,有“关门兔”催人奋进,有老朋友鼓励打气,当然,也有收容车,让我们不管是否完赛,都可以安全回家。

  横琴马拉松是很多人“阳康”后的首马,记者看到了很多跑友,和我一样身体有些发福。赛道上,有些人的目标是PB(个人最好成绩),更多的人目标是完赛,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安全回家。

  还有,无论如何,不要忘记欣赏,赛道两旁那盛放的紫荆花。

  “奇迹并非我已抵达,而是我曾有勇气出发。”

  部分图片由赛事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88 字。

转载请注明: 记者手记:“关门兔”、收容车和老朋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