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迎来了一场巅峰对决——丹麦选手安赛龙对阵卫冕冠军谌龙。最终,安赛龙以2:0战胜谌龙,在东京奥运会摘金。夺冠后的安赛龙泪洒赛场,让全球观众为之动容,更让很多中国观众印象深刻的是,他赛后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接受了采访。
安赛龙的原名是维克多·阿克塞尔森,中文名字是自己跟老师一块儿定的,“安”取自他的姓的谐音,“赛龙”则表达了他战胜强者的理想。
从一个梦想成为奥运冠军的丹麦小男孩,到16岁时凭借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羽球少年,再到27岁时奥运摘金,安赛龙的圆梦之路走得坚定而踏实;又因五年前的一个念头开始学习中文,他坚持练习、毫不松懈,练就了如今的“中文十级”。
无论是作为职业运动员,还是汉语学习者,他始终追求极致,似乎时刻用行动诠释着英文中人们常用来勉励自己的那句话—Dare to dream, dare to excel (敢于梦想,勇于优秀)。
安赛龙奥运会夺金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多人学了十几年外语仍学不好,他学习中文是否有“独门秘籍”?他如何看待自己“社交媒体达人”的新身份?作为新晋奶爸,他对女儿安维佳又有哪些期许?本周五(9月17日)22:00即将播出的《鲁健访谈》节目中,安赛龙——这位努力、谦虚、兼具实力和颜值的阳光大男孩,将亲自揭晓以上问题的答案!
脚踝手术,新冠感染…安赛龙乐观面对
安赛龙的东京奥运之旅俨然是一次“历险记”。
2020年9月,因长期受右脚踝伤势困扰,安赛龙决定接受脚踝手术。今年5月,安赛龙晋级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欧洲羽毛球锦标赛决赛,却在赛前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无奈退出欧锦赛决赛。为全力备战奥运,安赛龙一直告诉自己,要将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脚踝手术后,他穿着跟腱鞋、将腿架在椅子上训练,保持球感。
鲁健:虽然奥运会之前你没有受伤,但是我觉得在去年的9月份,当时在社交媒体发过一段视频,当时看起来好像这个脚伤还挺严重,因为这个脚上还绑着绷带,然后你还拿着球拍做网前训练,当时你脚踝的那个伤,有没有让你产生一种焦虑感,可能对于未来的比赛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
安赛龙:对,我觉得这几年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比较困难吧,因为不知道可不可以参加比赛,也不知道什么比赛可以打,所以我很快就告诉自己,做这个手术的时候,不可以等。我现在要去做这个手术,因为每次训练的时候一直很疼。然后奥运会推迟了一年,我发现这个是最好的时期去做这个,要不然我可能会必须退赛。如果我没去做这个手术的话,那可能在将来可以给我带来很多麻烦。
“中文十级”——坚持的力量
除了在羽毛球赛场,安赛龙在中文学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近乎苛刻”。
在丹麦因疫情而采取封锁措施期间,安赛龙有两件事情一直没有松懈,一是在家锻炼,二是练习中文绕口令。几乎每周,他都会坐到摄像头前,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跟网友打招呼,随后开始练习中文绕口令,其中不乏对中文母语者来说都极具挑战性的句子,比如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和“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他在节目中也透露了自己学习中文的初衷和过程。
鲁健:你的中文已经说的很不错了,然后自己在丹麦学的,那你是怎么学中文,你有什么样的一些诀窍给大家讲讲,因为我们学英文很难。
安赛龙:对,学习一个新的语言真的很难,而且现在我的中文还是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且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每次采访什么的当然有一些错误,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勇敢地去用你学习的东西。其实对我来说有一个个人的老师很重要,刚刚开始学习中文是五年前,我每天都上了一到两个小时的课,然后也有一些作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非常重要。然后我觉得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是,我每次开车,每次做饭,我都听中文的博客,看中文的羽毛球的解说员,这个也比较重要。
安赛龙:我希望激励更多的年轻人
晒羽毛球训练、跟女儿互动、练习中文……仅训练和陪娃就已经十分忙碌的安赛龙,仍然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跟网友分享自己的日常,他向鲁健透露,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
作为后起之秀,安赛龙曾经从自己的偶像林丹和谌龙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已经实现奥运金牌梦的安赛龙,下一个梦想又是什么?
来源: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