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来源:新华社
《奥运会的全球史》
【英】大卫·戈德布拉特 著
项歆妮 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在现代奥运会发展之初,是没有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之别的,个别冬季项目和夏季奥运会项目是在一起进行的。
但今天,“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俨然是一个独立出来的“王国”;自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相隔交替举行。粗算下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距离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中间跨越了近百年时间。
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奥运会的全球史》中理出“冬奥会”的一条分线,还原历史现场,从中读出进步,读出人类共识。
■ 冰雪运动早已在北欧风靡了几个世纪
许多关于奥运会的历史资料里,都记录着这样一笔:冬季奥运会诞生于1924年。至于它诞生之初是何种状态,许多人并不知晓。一个新生事物诞生,想必也不会一帆风顺。
在冬奥会诞生之前,伦敦奥运会已首次列入花样滑冰比赛,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更何况,冰雪运动早已在北欧风靡了几个世纪。拿滑冰来说,现代滑冰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的荷兰,后又传到英国和整个北欧。但在一开始,它仅限宫廷消遣,妇女还被排斥在外。拿滑雪来说,它在挪威是民族运动,达到了全民如痴如醉的地步,这种痴迷甚至渗透到了民间传说中。而瑞典人是在19世纪后期开始喜欢滑雪的,其体育精英将这项运动视为一种北欧身份的标志,他们还每年举办一次“北欧运动会”,同样是“运动会”,但和后来的冬奥会大为不同,它既有比赛,也有农民服装、手工艺品的流动表演,有着浓浓的民族意味。
“民族的”要成为“世界的”并非易事。巴黎奥运会的组委会坚持要在1924年法国的夏蒙尼单独为冰雪项目举办冬季运动会,当时叫“运动周”——避开了“奥运会”的字眼,两年后才正式更名。在组委会看来,这是法国尤其是阿尔卑斯山旅游业的“活广告”。因为第一次办,经验不足,运动员、教练和观众大量涌入,虽然运动员只有16个国家的两百多人,但是观众多到挤爆了当地交通系统,还导致了住宿危机;私人住宅不得不被动员起来,就连豪华的舞厅和台球厅也被改造成了宿舍。冰雪运动魅力难抵御,成为“世界的”势不可挡。
其实,国际奥委会起初对冬季运动是不关心的,认为新型阿尔卑斯山滑雪运动尤其令人生厌,理由是认为,一些房东和旅馆老板为了赚钱,才对赛事的推动有那么大的热情,铜臭味太冲;参与人数大大增加了,这会喧闹扰人;还对运动员也有种莫名偏见,认为他们是一群游手好闲的“假运动员”。
但是国际奥委会看到了冬季奥运会的成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逐渐说服反对者,同意每四年举办一次冬奥会,于是在四年后的1928年,第二届冬奥会在瑞士的圣莫里茨举行。冬季运动终于正式被纳入到国际奥委会中。
■ 每一届的冬奥会都前进了一小步
翻开奥运会的历史,你会发现每一届的冬奥会都进步了一小步,才成就了奥运会的几大进步。
第一大进步是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有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而回首百年前的首届冬奥会,只有4个大项、16个小项。这些项目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大进步是场地。第一、二届冬奥会是没有室内比赛场馆的。从第三届开始花样滑冰在室内冰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七届的举办城市——意大利的科尔蒂纳丹佩佐改建和新建了许多冬运设施,其中一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还专为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修建了大型的滑冰场,4层看台可容纳1.2万观众,此外还增建两处人工冰上跑道。第十一届日本札幌冬奥会在山腰中开辟了一条滑雪及雪橇比赛场地,这项工程相当浩大,还采用了不少现代化的先进仪器。为筹办第十四届冬奥会,前南斯拉夫新建了奥林匹克村。第十五届冬奥会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卡尔加里兴建的马霍恩体育场可容5万观众。在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上有了15个比赛场馆。时间走到2022年,“冰丝带”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历经了多年科研攻关,造就了一座“智慧”场馆。
第三大进步是参与者。1924年冬奥会,运动员只有两百多人。而1980年运动员达到了一千名,还首次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2002年有来自78个国家的两千四百名运动员参赛。奥运会注册记者、电视人员、志愿者、安保人员和“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包括赞助商和他们的朋友)的人数呈指数增长态势。
性别接纳也是进步。在1991年,国际奥委会颁布了法令:所有新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必须对男女运动员都开放。即便如此,“跳台滑雪”还是完全属于男子运动员。2009年温哥华奥运会前夕,15名女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将温哥华奥组委告了,虽然加拿大法院无能为力,但国际奥委会在2011年决定,在2014年冬奥会上新增6个项目,女子跳台滑雪首当其冲。要知道,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一开始女性比赛只作为一种亚文化出现,因为传统观念认为运动场上的女性并不优雅。在1912年,女子参加游泳比赛被看作是一种标志,一种现代和自力更生的标志,而女运动员经常被描述成水晶仙女、美人鱼,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运动员。
还有阶级、人种的变化。1875年召开的运动会,只允许来自社会上层人士的运动员参赛;在1908年奥运会之前,没有有色人种运动员参赛。就连奥运会本身也经历了认知变化:最早活在图书馆里、杂技场上、展览厅中,直至复兴了奥运会,人类才真正继承了古代的体育事业,才慢慢有了现代性的苗头、全球化的规模、理性的组织和娴熟的技术。
奥运会就像是一种重塑人们观念的“运动”,它从发端起就一直是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一种“投射”。它有足够的韧性,足以适应我们的这个时代,它使得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这本书中说的——“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人类共同体将会出现”。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