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平球迷后援会要求排协删稿道歉,看体育圈日趋“饭圈化”现象
这两天,郎平的名字,两度上了热搜。
先是8月31日,前国家男排二传手、前江苏男、女排主帅、前中国排协副主席、91岁的排坛名宿张然,其发表在《排球杂志》上的文章《中国女排何以兵败东瀛》,在被中国排协官网转发后,遭到了名为“郎平球迷后援会”官博的回击,其要求中国排协“删除文章并道歉”。
此后的第二天,郎平宣布离任中国女排帅位,再次上了热搜。
特别是张然的文章,从“主力阵容老化;替补力量薄弱;现场指挥失宜;心理压力过大;集训弊多利少”五个方面,批评了郎平与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不足——因其语言较为尖锐、犀利,且一些观点并不被球迷所认同之下,这个“郎平球迷后援会”的官博如此发声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女排艰苦奋斗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被你们一篇文章就给全盘否定的。中国女排是我们球迷的宝,也请你们好好珍惜”。
“既然那篇文章不代表你们(排协)的意见就请删除,并给包括郎平教练在内的国家队全体人员一个公开道歉。谢谢。建议:今后请你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目光放长远,中国排球才有未来”。
……
不过,虽有不少人支持这一观点和做法,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张然的文章虽言辞过激,但这位曾培养出袁伟民等排球名将的老人,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这个“郎平粉丝后援会”并不能如此强求删除文章并要求排协道歉。
不过,中国排协在这一舆论的压力下,也很快出来发话,称文章并不代表排协的观点,并再次肯定了郎平的功绩,还揽责称“女排兵败东京,排协有很大责任”云云,才让这一道歉的呼声压低了下去——不过,排协却既没有“道歉”的字眼,目前也仍未删除这篇文章。
像支持张然发声的人,同样不在少数,比如,知名的《解放日报》体育记者陈华就如此评论说:
“浏览了一会新闻,关于中国女排、中国排协以及这篇《中国女排,为何兵败东瀛》。我不是跑排球条线的专项记者,但感觉作为一名老帅,完全有资格就技战术的业务讨论,说一些不同的意见”。
“输球都不让反思,不让批评,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中国女排过去多年确实取得优异成绩,郎平指导的功勋谁都不能抹杀,但这不代表这支队伍和将士不能接受不同的声音”。
同时,在9月1日郎平宣布离任时,新华社的专评文章——《败亦英雄》中,在充分肯定郎平功绩之后,也称“郎导并非是完人,更不是神,败亦英雄”,且在文中也列举出女排存在的“被困于商业化”等四个问题。
如今,类似于“郎平球迷后援会”这样的“粉丝圈”,已很普遍地进入到体育圈中——这一现象本身,其实就如同娱乐圈的“饭圈化”一样,有利亦有弊,特别是在引导不力的情况下,其弊端就会彰显出来。
事实上,像娱乐饭圈中的“炒CP、网暴、拉踩、争番位、造谣诽谤”等现象,在体育粉丝圈中,个别粉丝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像最近的东京奥运会期间,有粉丝曾网暴陈芋汐和杨健二人夺银后,不主动去与夺金牌的队友全红婵、曹缘互动,在网上产生的影响显然不好。
此后,关于朱婷与女排队友所谓不和的谣言,也跟这些球星的粉丝群体大有关系——这些粉丝的莫须有之互撕,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再往前看,在里约奥运会前后出名的游泳选手宁泽涛,一度被热炒为“国民老公”,其中的追逐者,还不乏一些中年妇女粉丝;她们在线上、线下都狂热地对这些体育明星玩起“饭圈”那一套;且像宁泽涛粉丝与孙杨粉丝在网上的互撕,“吃相”也非常难看。
还有像乒乓选手丁宁与刘诗雯的粉丝,也有这种无端互撕的现象。甚至包括外国球星的梅西与C罗,其在中国的粉丝中,也是经常在网上互撕不停,令网上一片乌烟瘴气。
这些所谓体育明星的崇拜者,她们更多的不是关注体育比赛本身,而多是像追逐娱乐明星那样,对所谓“长相、气质、努力”等人设着迷。
其中竟出现过女学生逃课,不远千里去比赛现场“应援”之事;更甚的是,这些人经常对其所崇拜体育明星的竞赛对手,发起攻击、制造矛盾、互相抹黑。
在谈到张继科成为“网红式体育明星”,被很多女孩子追逐的现象时,刘国梁曾如此发人深省地说:
“职业运动员的本职工作和最大价值还是竞技运动本身,只有在保证竞技状态、运动成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带动以及衍生外围价值。成绩没了,一切都将归零……体育明星不能成为娱乐明星,尤其是现役的运动员,这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的体育明星走向商业化,得以自身价值最大化,这当然是好事,也是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一种方向——但是,对于体育运动员来说,这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像过于娱乐化、商业化之后,曾在里约奥运会前后红极一时的傅园慧,现在却连东京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了。
同时,对于体育明星的喜爱或崇拜,也不能放任成为娱乐圈中“饭圈”那一套,这也同样需要社会管理中,像整治娱乐界的“饭圈文化”那样,对于体育明星之粉丝的互撕、炒CP、网暴、拉踩、争番位,甚至是造谣诽谤等不良现象,也要一同严厉整治,不能令其任意䠀浑水,污染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圈!【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