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NBA联盟和球员工会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将于北京时间周日正式恢复季后赛。
至此,由雄鹿球员乔治-希尔掀起的“罢赛风波”,只持续了不到一天就风平浪静,史称“一日维新”。
表面看来,球员们通过这次罢赛抗议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联合声明中,联盟和球员达成了三点共识:
1、联盟及球员共同建立一个社会正义同盟,将持续关注各类社会问题;
2、将NBA球馆变成美国普选投票点,方便居民安全投票;
3、在季后赛直播中新增与社会议题相关的广告位。
毋庸置疑,在推动美国社会进步方面,以上三点举措都是实打实的收获。由雄鹿队球员一时起意引发的连锁罢赛,貌似取得了超出他们预期的积极结果,球员们赢了。
但联盟其实也赢了。
在新出炉的“三点共识”中,第2条“球馆变成投票点”其实不是新鲜事,此前已有多座球馆在普选期间向当地居民提供投票便利,即使全员推广也成本有限而口碑回报极高,属于顺水推舟。此前,NBA已经把平权口号印到了地板和球衣上,第3条“新增广告位”也只是同一策略的继续延伸,算不上什么实质突破。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第1条:“共建社会正义同盟”。通过组建这一机构,联盟实际上将球员对社会议题的表达权利统一收缴,确立了“有事先找同盟、凡事议而后决、严禁先斩后奏”的流程,从根本上规避了类似罢赛行为的再次发生。
以上三条,都不涉及任何具体资本的投入。至今为止,除了黄蜂队老板乔丹很早就承诺10年内为平权运动捐款1亿美元,篮网蔡老板10年内捐出5000万美金,资方的其他老板多数没有实质投入。他们或许后续会追加投入,但“同盟”的出炉为他们争取了更多时间来讨价还价。
换句话说,联盟实际上不花分文就成功平息了此次罢赛风波,还一举三得:
让球员们一时冲动的罢赛行为有了台阶可下;
耗资数亿美金才达成的复赛目标可以继续进行;
还一举堵死了球员们后续抗议闹事的可能性。
所以说,联盟也赢了。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球员和联盟其实也都输了。
此次NBA罢赛的直接起因,是球员们不满29岁黑人男子布雷克被警察连开7枪,声称要为布雷克讨回公道。从常理来看,在球员们的诉求中,至少应该有一部分要直接指向“布雷克案”,比如要求当地司法机构惩治涉案警察,出台更完善的警察用枪流程,为布雷克家人提供经济补偿等。
但很显然,仅凭NBA球员远在千里之外的“罢赛抗议”,远不足以影响到密尔沃基当地警局,他们根本无力改变此案审理结果,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秀一把“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高姿态。
出现这种“重拳打空气”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次罢赛原本就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明确的诉求、清晰的行动方案和完善的退出机制。它只是几个雄鹿队球员被愤怒情绪主导的一时冲动,却客观上把其他球员卷入了不得不公开站队的zz漩涡。在无人敢触碰的“zz正确”面前,谁敢公开对站上道德制高点的罢赛说不?只能是“你罢我也罢,不停也得停”。
事实上,这次罢赛存在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漏洞:仅凭雄鹿队里的这几个球员,甚至仅凭园区里的13支球队,就能代表NBA全部30支球队的共同意志吗?喊出“罢赛”口号之前,有没有人问过其他球队、球员的感受?他们凭什么能绑架所有人?
在罢赛事后的球员大会上,真正有意彻底退出的只有湖人、快船两队,但即便是这两支球队,稍晚些时间又都表示更希望能把比赛打完。也就是说,罢赛并不是绝大多数NBA球员的共同选择,他们只是被“逼上梁山”。
这就更显出这次“罢赛风波”中孩子气、任性的一面,你甚至很难分辨,促使那几个雄鹿球员揭竿而起的冲动情绪,到底是起源于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还是在园区里禁闭太久的压抑。你也很难去求证,他们想要罢赛退出,到底是因为想要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抗议,还是因为急于要早日摆脱单调沉闷的“囚禁生活”。如果真的赛季终结,他们中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走上街头,亲身投入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中。如果真的失去工作机会和巨大财富,他们中又有多少人会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被普罗大众视为“超级英雄”的NBA球员们,在这次事件中所展示出的心智、认知和责任感,实在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相匹配。时间越长,这次临时起意的“罢赛”事件就越发会显出它的荒唐与幼稚,对NBA品牌的损伤已经客观造成。破坏容易,建设太难。多少人、多少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被几个“热血沸腾”的雄鹿队球员毁于一旦。
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持续努力,但如果一个人连自身工作都做不好,你如何敢相信他有能力去解决更复杂的大问题?愿体育能远离zz,为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保留住一份相对纯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