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新貌(2020年10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7日讯 9月7日,独龙族小伙儿李楠抵达中南民族大学,开始他的大四学年。临出发前,家乡有一段路遭遇山体滑坡,让他比计划晚到了两天。
李楠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龙元村,距离学校所在地武汉2500多公里。一次返校,他要经历长达48小时的旅程。
云雾缭绕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2019年4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独龙江乡地处峡谷之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云南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虽然如今还会偶尔遭遇山体滑坡,但独龙江隧道、美丽公路等多条现代化道路,让这片曾与世隔绝的古老村落实现整体脱贫。
父辈曾需步行三天三夜的路
如今仅用三小时
9月5日下午,李楠从老家龙元村出发,乘坐面包车,顺着独龙江公路前往贡山县城。91公里的路,行车需要3小时,途经以修建难度奇高而闻名的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
拼版照片上图:2001年拍摄的独龙江乡孔当村(资料照片);下图:2020年10月27日拍摄的独龙江乡孔当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一路上,奔腾的怒江如影随形,幽深的隧道横贯雪山,独龙江公路宽阔平整,车行其中感受不到颠簸。李楠说,这91公里路走三小时,看似很慢,但对独龙族人民来说,却已经是“天堑变通途”。
李楠父亲年轻时,从独龙江乡到县城贡山,需要顺着古老的“人马驿道”,跋山涉水步行三天三夜。那时候,父亲会背上玉米片、玉米面、土豆粑粑之类的干粮,穿行海拔4000多米的巍峨雪山。到了晚上,他们便在沿路的天然石坑里稍作休息。路上还随时可能遇到野兽攻击、山体滑坡的危险。
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通车之前,李楠的父亲和同乡们只能步行前往城镇。(受访者供图)
“如果雪下得大,山路走不了,就只能封山,独龙江乡一年有半年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
到了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建成,独龙江人民不再步行进城。不过,那时的路悬在半山腰,靠近悬崖的一边仅有简易护栏,路的宽度刚够会车,不仅颠簸而且危险,这条路依然在“雪线”以上,到了冬天还是走不了。
1999年,独龙江乡简易公路开通,让乡民告别步行进城的历史。(受访者供图)
2014年,一条穿越高黎贡山的特长隧道——独龙江隧道正式通车,独龙江公路也修成平整宽阔的沥青公路,彻底结束了独龙江大雪封山的历史。
独龙江隧道开通后,大雪封山也不能影响出行。 (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独龙江公路平坦通达。“从我父亲步行三天三夜,到后来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再到现在只需要3个小时,真是不敢想象。”
到了贡山县城,李楠还要乘坐中巴,前往隔壁县城福贡,到那里再乘坐到昆明的夜班车,最后乘飞机到达武汉。光是听起来就感觉千山万水的,但李楠却说全程非常顺畅,“两年前,这样的路要多走一天”。
“2019年,我们这里修起了一条‘美丽公路’,途经多条横跨怒江的大桥和横穿山体的隧道,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主县城连成一线。让曾经要用整整一天的路直接缩短到了3个小时。”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族群众通过藤篾桥(资料照片);下图:独龙江乡白来感恩大桥(2020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他拍摄的视频中,车辆行驶在美丽公路,窗外山高谷深,蓝天白云映衬着山川,金色夕阳光芒万丈。据了解,美丽公路也是滇西旅游重要干线,除了车道,还特地设置有绿色骑行道和步道。“这条两三年前连坐车都难受的路,现在成了大受欢迎的骑行线路,真是不敢相信。”李楠说。
“溜索”变成观光景点
快递实现精准直达
拼版照片的左图: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原先出行需要爬天梯(资料照片);右图:2020年10月31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门去山上割猪草(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路修好了,独龙江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不仅仅是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着很大的改变。”
李楠回忆,以前看病,也是得走上一整天的路,到相对发达的县城。虽然读书可以在村里读,但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家长们甚至更愿意孩子们在家里帮忙干活,而不是去上学。
拼版照片上图:2007年拍摄的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小学的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资料照片);下图:2020年10月31日,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道路贯通之后,独龙江乡迅速发展起来。房屋从过去的木头房变成了砖瓦房,学校、医院、运动场越修越漂亮。“我们是以村为单位,每个村都有运动场、小学和卫生所,读书看病都很方便。”
越来越多的“背包客”顺着美丽公路来到独龙江,他们不仅带动了旅游经济,更将现代生活方式带到这片古老村落。“我父亲那一辈,出门交通靠步行,送东西靠‘怒江溜索’。而我们现在,网速飞快,网购方便,邮政快递精准直达,那时候的‘溜索’现在是供游客观光的了。”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旧址(资料照片);下图:崭新的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教学楼(2020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填报志愿时,18岁的李楠最远只到过省会昆明,他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于是填报了中南民族大学。他说,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当地年轻人不再是年纪轻轻就弃学打工,而是努力读书,考入高校。
“我有不少学长学姐,选择毕业后回到家乡,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投身旅游行业,为当地发展做贡献。”即将面临毕业,商务英语专业的李楠也希望能回到云南,深入研究独龙族文化,把家乡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族群众在跳舞(资料照片);下图:2020年10月31日,独龙族群众在独龙江乡的广场上跳舞(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邓俊熙 蓝永丽)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