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发展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三个维度

■衣海永(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新一代科技信息技术,嵌入“沉浸式”“全景式”“交互式”场景,展现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青少年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体育信息的传播要围绕正向体育文化,立足爱国主义这一教育核心,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来引领青少年体育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在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体育发展直接关系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是体现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有明确要求。在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最阳光、最具活力的青少年群体是基础所在。通过体育活动使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是这一群体永葆阳光、活力的最直接的表现。青少年体育发展应有战略性布局,要为个人强身健体、身心俱益畅通有效途径;要为社会文明进步、文化传承提供人力保障;要为国家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营造和谐氛围。青少年体育发展要结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从身心健康入手,内外同心同向、共同发力,通过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强国,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是根本使命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判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两大标准。青少年群体既要追求身心健康,还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行为养成、意志品质塑造是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青少年的体育状况和体质情况方面,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呈直线下降趋势,体育运动的“被动”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关注度提高,各项政策措施出台,青少年体质开始止跌回升,但重智轻体的现象仍然存在,相比之下现有成果是短暂的、脆弱的。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健康的塑型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养是决定青少年服务社会、担当大任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必然要通过科学的、适宜的、有规则的设计和组织,通过科学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等体适能要求来增强青少年群体体质,还要以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科学原理、规则文化以及内涵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工作中,把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将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目标与使命,落实政策文件和健康标准,落细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青少年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体育素养三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政府和社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学校全面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培育,通过社区街道广泛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等,从根本上推动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

体育强国,健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是基础保障

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网格状、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落到实处时,需要考虑政府层面的政策、社会层面的环境、大众层面的文化,要综合多方因素的结合,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通过对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等体育资源集约化统筹,倡导设施共享、人才共享、理念共享、教育共享,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效益最大化,逐步完善和提升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学校层面,要将青少年的体育观、健康观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打破体育课的局限性,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投入;社会层面,要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社区、家庭、基金会、俱乐部、相关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促进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健全与完善。通过政策引领,增加青少年体育场所设置,将青少年体育组织壮大起来;增加青少年体育赛事举办,将青少年体育竞技丰富起来。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新一代科技信息技术,嵌入“沉浸式”“全景式”“交互式”场景,展现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青少年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整合优化不同类别、不同形式体育资源,营造和谐的社会支持氛围,推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个性化、智慧化升级,实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全媒体覆盖。

同时,还应紧密围绕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不同状态与特征,从主动与被动、应然与必然四个维度出发,针对青少年体育在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竞技赛事、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多元需求,以三大球、小球项目、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可行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通过“技能、竞技、比赛”的体育竞技感染力,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全方位参与、全时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逐步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强国,塑造青少年正向体育文化是内生动力

政府、社区、学校都应重视正向体育文化的挖掘与宣传,要加大力度推进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陪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的体育道德和体育审美水平。要加大力度挖掘体育德育功能,让体育精神植根于青少年的成长全过程,让优秀体育文化和健康运动理念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体育观念,形成体育自觉、精神自觉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力度营造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发展理念,重视体育强国的舆论引导,让体育运动成为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激发青少年运动热情,培育投身体育强国建设的行动自觉。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5G时代到来,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文化也更多元化。不同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存在不同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和而不同”的体育文化价值导向,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信息的传播要围绕正向体育文化,立足爱国主义这一教育核心,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来引领青少年体育发展。要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方式开展体育文化教育,让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竞技体育进校园、进社区。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体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竞技精神,把规则意识、底线意识、道德意识的体育精神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培育青少年的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才。(本文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健康中国背景下关爱‘一老一小’公益教育实践探索”科研项目(编号:20201229)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06 字。

转载请注明: 青少年体育发展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三个维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