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场馆故事|骄嘶紫燕跃秦汉——第14届全运会马术赛场上的别样“测试者”
新华社西安4月28日电(记者郑昕)仇燕军把一大包精饲料倒进大盆里,再加上食用油与清水,铁锹在搅拌时碰触不锈钢盆壁的声音刚刚传出来,马蹄敲击地面的哒哒声就响彻马厩。
临近5月,距离第14届全运会开幕只有不到150天,一大批全运会项目的测试赛陆续展开。在即将承接马术项目的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马术比赛场地,有40多匹各个品种的良马已在这里居住半年多,成为场地上的别样“测试者”。
全运会马术比赛场地
与这些马匹一同到来的,还有十多名专业骑手与管理员,他们当中既有汉族,也有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骑术或养马高手。在全运会比赛之前,这队“人马”负责场地上日常马术展示和操演,也起到了测试场地的功用。
“在中心赛场和热身场地,马儿来了之后都跑了无数次。他们平时遇到场地与马厩使用的问题,都会及时跟我们反映。”秦汉新城第14届全运会马术项目建设工作组工作人员贺嘉说,场地在2020年6月建成后不久,仇燕军他们的团队就正式进驻,与场地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试用场地及配套设施。
今年40岁的仇燕军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自小家中就养马,贪玩的他,以前还经常骑上家里的马驰骋在西海固的旷野,练就一身御马本领。如今自觉身体不如以往,他跨上马背的机会变少了,但同马的交流却更频繁。
“马无夜草不肥”,仇燕军负责的马匹中不乏汗血马等食量惊人的高大品种,夜间的值守与喂养工作往往比白天更加繁重,“夜里10点一顿料、12点一顿草,到清晨6点再来一顿草……”这些内容早都刻在了仇燕军心里,他往每个马栏的喂料盒里下料时,重量也能掂得八九不离十。
“有时还没等到我拌料,只要夜里把门一开,马儿们就开始叫唤。”他说,“马是通人性的动物,你和它们在一起久了,它们就好像能听懂你讲话一样。”
马术作为一项人与马共同完成的运动,相互默契至关重要。骑手的驾驭之术,很大程度来自平时与马的相处,比如给马洗澡、捋马鬃、喂胡萝卜,甚至只是陪着马走走。仇燕军管理的这些马匹在场地上的体验活动或比赛上时常被不同的骑手借用,因此用他的话说,“平时就得把马遛熟了”。
4月10日,秦汉新城马术场地迎来正式建成后的首场比赛。在“天马杯”陕西省马术公开赛暨第三届青运会陕西马术运动员选拔赛中,共有全国6个省区市的160多名骑手及100余匹马参赛,堪称陕西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马术比赛。
小小骑手参加“天马杯”马术比赛
但要论这片土地历史上更大规模的马术活动,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无论是马球运动,还是由此衍生出的骑马拔河、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受到当时从宫廷到民间的追捧。
体育史专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王增明告诉记者,每次科举榜上有名的新科进士们要在成千上万人的围观之下打一局马球以示庆祝,这在唐代一度成为惯例。记述唐代中西交流史的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中也提到,唐朝一个大牧监所照料的马匹就多达5000匹,其中为数不少从西域引进的良马作为马球或舞马之用。
如今,借全运会即将在陕举行的东风,马术也在三秦大地迎来发展机遇。贺嘉告诉记者,占地876亩的全运会马术赛场只是秦汉国际马术中心的一部分,马术室内馆与马博物馆、马展览馆等综合设施将在全运会后陆续建成投用。未来,这个主打马文化、马体育的综合体,将为大众提供高水准的文化旅游和体育健身服务,并为青少年打造设施完备的马术教学训练基地。
“这块场地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和鼓舞。”陕西一所马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张蓉告诉记者,她之前也带队参加了“天马杯”比赛,自己7岁的孩子还在舞步地杆项目中获得了第四名。
“这些年下来,马术已经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贵族’培训,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长也愿意送孩子来学习这项保持专注、释放天性和敬畏自然的运动。”张蓉说,现在陕西省的马术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相关赛事活动也不断举办,人们开始注意到这项运动在青少年性格塑造方面的特色。
“现在家长带孩子过来时,已经不再问‘让娃骑一圈多少钱’了,而是跟教练交流如何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协调性,这说明社会对马术运动的认识提高了不少。”张蓉说,“我们也希望,全运会马术比赛能够把社会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度再往上推一把。”
短视频、海报:郑昕
全运会比赛项目及场馆插画创作:西安体育学院邵强教授
文字编辑:树文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许仕豪 卢羽晨
校对:吴博文
签发:梁金雄
鸣谢: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党委宣传部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