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有许多学长,习拳二十年,开始深刻反思,为何自己喜爱的武术,包括太极拳,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深深的伤痛,也曾一度困扰自己的心情。

等他们开悟的时候,就进入大师的行列了。

这使我想起天龙八部里面的萧远山和慕容博,一心修炼武功秘籍,却置佛法于不顾。而扫地僧放置的佛经就是用来化解戾气的。

这也启发我们初学者,一边练习太极功夫,一边钻研拳理,并且不断加强养心方面的修行。学好《道德经》、《黄帝内经》和《易经》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如何学好《道德经》

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人类的一切真知,都来自感悟。

悟后起修。方可证道。明白“道”和“德”的本义,心里就亮堂了

《大学》中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用到太极拳理上,就是认真钻研,坚持到豁然贯通为止。贯通之后,再勤而修,达到身悟才是真正明白拳理。正所谓,心悟不如身悟。

《大学》只是告诉我们要认真坚持钻研,然而如何“感悟”需要用老子在《道德经》中提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致虚极,守静笃。”

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总是有所局限,不能完全掌握太极拳理,以致我们困在某一个境界而无法提升。

因此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冲破这种局限,发现太极拳理的奥义呢?从而能够进一步练到身上,提高自己潜能。

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老子指出,我们首先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

也就是要努力使自己的心境越来越虚寂空灵,并坚守着这种空明宁静的状态不动摇。如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是通过自然万物的运动,认识它们的变化规律。

“致虚极,守静笃”并不容易做到。庄子《大宗师》中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各种欲望影响较深的话,他的灵性就会受到削弱、变得浅薄。

我们世人倘若被那声色货利所迷,就会失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洗心涤虑,回归我们虚静的本性,恢复我们天人合一的本能,才能藉此真正理解太极拳理。#太极拳#

老子的“致虚极”只有修行者能够明白其涵义,达到那种境界。

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老子说:“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普通人常止步于音乐和美食。而“道”平淡无味,看它不见,听它不到,用它不完。

人们切勿舍本逐末,背离大道,为一时的名利所诱惑。只有得道者以大道修身治国,让人们受益无穷。

我们习学太极功夫,不可仅仅局限于动作的纯熟,而放弃修身养性;不能止步于有形的动作,而不去感悟拳理的奥妙。

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老子还有进一步的劝诫:“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此生有太极陪伴,足矣。虚怀若谷,方可不断进步。这次聊聊“大智若愚”

财富不能永远占有。富贵导致骄横,自取祸患。明白此理,才是大彻大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此话不难理解,常人却常常迷恋在声色犬马中难以自拔。此处不多言,各人自己悟。

名利身外物,知足无价宝。不知足者,永无宁日。

最后提醒一句,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金庸先生认为,太极拳的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始终存着“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周身行气法与乱环诀

希望本文能增加善良的您对于养生的了解,如果想持续了解,可以关注此百家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去善必归,此为道。欢迎转发、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28 字。

转载请注明: 如何掌握“太极拳理”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练之中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