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乌负日的精巧图腾,揭开了三千年前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成都平原亘古不变的旺盛生命力,水旱从人的自信从容,由此展现在世人眼前。跨越时空,追寻未来,三千年后,蜀地源头,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大运火炬熊熊燃烧,一脉相承的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交相辉映,迸发出耀眼光芒。
古蜀文明与大运精神交相辉映。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8月31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之际,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亮相。这意味着,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成都大运会正式步入“冲刺” 阶段。围绕“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办赛理念,成都正通过举办国际顶级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以赛营城 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曾表示:“对成都而言,办好大运会这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是考验、也是契机,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各方面提档升级的好机会。”借助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的影响和拉动,成都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城市空间不断扩围,城市能级持续提升。
夜幕下的东安湖多功能体育馆。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雪山之下,碧水之畔,形似“飞碟”的东安湖多功能体育馆矗立山水之间。场馆顶部,巨型“太阳神鸟”装饰熠熠生辉、展翅欲飞。今年5月11日,东安湖体育公园迎来“首秀”——“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第十四届全运会体操资格赛在这里圆满收官。除了竞赛水平,场馆硬件、现场服务、安保水平均获各方称赞。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缪仲一感叹,国际水准场馆让运动员仿佛到了奥运赛场。
“大型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在成都体育学院教学质量和评估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扬看来,作为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全球综合性体育赛事,大运会对成都的意义远超比赛本身。成都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重大体育赛事的陆续进驻,将充分发挥赛前赛后的“人气吸附效应”,有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布局和人文格局。
据了解,为迎接大运会,成都新建和改造了总共49座比赛训练场馆,这些场馆或位于高校内,或位于城市核心片区,场馆恢宏的设计、精妙的布局与智慧化的设施,能够在完成大运会比赛服务保障后,继续为民所用,持续发挥能量。
新兴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仅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还能带动体育消费业态的变化,促进体育综合体的发展,促进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卫生、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带动体育产业全面振兴。而这,也正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办好一次赛事,激活一座城市。举办大型运动赛事的隐形经济效应必然大于显形经济效应。大运会的到来,促使成都市政设施、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获益。两年以来,成都利好频频——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延伸,传统商业业态加速焕新,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扩围,历史城区功能形象得到全面优化提升。
以赛谋城 创新创造释放激情活力
夜幕降临,成都高新区江滩公园热闹非凡。这座成都最大的滨河生态公园,在衔接锦江绿道基础上融合多样的体育空间,实现文体商旅融合发展。近3000平的无边际游泳池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人工创意沙滩成为家庭亲子娱乐的首选,融入电竞元素的滑板运动场、释放青春激情的竞速单车,光感攀岩、电竞足球、能量跑酷,一系列“科技+运动”的交互式智慧健身设备让运动健身变得多元丰富,饶有趣味。
成都凤凰体育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城市的另一边,金牛区杜家碾地铁站附近,外形酷似“盖碗茶”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则通过赛事场馆和商业配套设施实现巧妙融合,突破了空间格局,塑造了全新的运动休闲娱乐方式:观众在这里不仅能观看国际顶级赛事、顶级商演,还能就近实现聚会消费、购物娱乐,形成“以赛事促消费,以消费反哺场馆运营开支”的良性闭环。
家门口有运动场、社区里有体育中心,伴随赛事脚步临近,城市运动激情高涨。不断更新的体育基础设施、体贴入微的公共服务,也让运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新选择。
江滩公园。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无论是足球、篮球这样的常规运动,还是皮划艇、桨板冲浪等新兴运动项目,竞技的激情与魅力,让这座城市迸发全新的生命活力。网球学校、山地越野车、达根斯马术国际俱乐部等业态,让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成为居民聚集的运动社交中心。体育产业与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城市国际化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锦城湖。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体育产业收入达392.24亿元;2019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732.6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约258.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2%。而2020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80亿元。伴随各项国际重大赛事进驻,成都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0《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显示,在国际体育赛事指数方面,成都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体育事业和产业有计划、有目标、有预期地“引进来”“走出去”,让更多的游客知晓、走近、读懂这座城市。
赛事兴城 公园城市营造美好生活
2020年11月26日,成都首次对外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清单共计141个具体合作项目,涉及赛事活动合作、体育消费场景建设、文商旅体融合、项目投融资建设、产品和服务等五大类别,以期引入优质资源、挖掘合作机会、推介成都体育。与之同步,成都积极承接国际体育赛事和中国高级别体育赛事,打造出成都马拉松、“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一批自主赛事IP,充分汇聚体育力量,带动体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全国女子水球冠军赛。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乘大运之势、促城市之变,彰显办赛营城兴业的综合成效。一批国际化社区、运动健康社区、文化创意社区等主题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推进城市社区高水平治理和发展。以此为契机,成都积极推动城乡社区科技、生活、情感、价值、生态等要素融合,提升社区场景营造能力,展示成都城市之美、治理之效、功能之优。
在天府新区麓湖公园,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成为居民翘首以盼的赛事项目;在武侯区望江·音乐家提琴微博物馆,年轻人以琴会友,掀起周边社区文化娱乐新时尚;在洛带镇老街社区,以在地客家文化资源为本底打造大运“后花园”,正以独特的氛围营造,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体验蜀都味、烟火气……
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此前,成都发布总计划为156亿元的《“爱成都·迎大运”成都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机会清单》,涉及80个社区项目。为社区种一盆花、添一个运动角、办一场音乐会、组织一次社区打卡,成为成都迎大运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大运会里的熊猫元素。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以谋赛为抓手,以兴城为目的,在合理规划与超前理念的共同作用下,赛事正有机融入城市中,获取城市文化、产业消费多方面的提升,赢得长久持续的红利效应。
火与光之间,大运精神闪耀蓉城,以大运会契机,成都建设赛事名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正迸发令人惊讶的生命力和活力。城市竞技体育魅力、现代科技实力、城市创新能力正乘借大运之风扬帆起航。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