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原本的女足世界杯东道主中国队不得不远赴美国参加世界杯。在那一年的世界杯上,中国女足意外的在1/4决赛中0-1不敌加拿大女足,折戟八强。赛后央视解说员坦言:一支球队过了她的巅峰期,迎来了痛苦的阵痛期。而在此后,中国足球开展的一系列“女足男足化”的变革,更是人为地为中国女足的发展增加了弯路。
选用男足教练 和男足梯队打教学赛,中国女足要成为“女足球队里的男足”
美国世界杯上,中国女足全场占优却最终败在了加拿大女足的一个头球攻门之下。比赛结束后,中国女足的主帅马良行合同到期,足协决定开展竞聘。张海涛杀出重围,成为了中国女足的新任主帅。
为了能够提升女足球队的战斗力,新的女足教练组不但想方设法的给中国女足拉体能,还让中国女足和男足的U14,U16梯队进行对抗。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足球的这些努力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对于教练组给女足队员的体能训练,韩端曾经在自己的自传《风雨玫瑰》中透露:“张指导很多事都是自己弄,想了很多办法,我们感觉很累但效果并不明显。”至于和男足的对抗,中国女足即便和中超的U14,U16梯队打教学赛也基本占不到便宜。但“女子项目男子化”的风潮已经从足球吹到了排球,中国女排也和男排打起了对抗赛,且要求打满5局。但实际效果是,这些对抗赛除了给女排带来一些出场费之外,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女运动员在绝对的爆发力,体能方面天生和男队员相比就处于劣势,中国体育简单粗暴的搞男子化变革,结局可想而知。
2004年雅典奥运会,志在夺冠的中国女足3场比赛球门场场洞开,尤其是首战0-8不敌德国女足,让球迷大跌眼镜。3场比赛,中国女足收获1胜1平1负,以小组第三位黯然出局。但这一次失败过后,中国女足的男足化变革并没有结束。由于在中德女足的PK中中国队以0-8告负,让不少中国足坛的领导和教练认为这是男足化没有彻底的缘故。接下来,裴恩才的出场让中国女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裴恩才的3中卫战术,让中国女足彻底“趴窝”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裴恩才取代张海涛成为女足新帅。这位裴指导最大的成功,是在联赛中他带领“升班马”武汉黄鹤楼取得了惊天的7连胜。在中国女足的战术板上,裴恩才指导排出了361的首选阵型。——别说是体能,力量和男足相比差距巨大的女足队伍,即便是中国的男足,要打3中卫体系也不可能打好。此前的阿里汉,后续的特鲁西埃,里皮,每一个想在中国足球身上进行3中卫尝试的主帅无一例外的输得灰头土脸。在东亚四强赛上,志在夺冠的中国女足3场比赛无一胜绩,甚至没有一个进球。而让球迷感到揪心的是,每场比赛中国女足都会大面积的出现人员抽筋跑不动的情况。很快,裴恩才也带着他的361阵型黯然下课了。
后续,中国女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期。从王海鸣,克劳琛的中外结合,到马良行回归,再到后期的多曼斯基和伊丽莎白,中国在某足协领导上任之后连续换了10位主帅。2008年,老帅商瑞华回归,总算是让中国女足止住了颓势。球队在2008年收获了女足亚洲杯亚军,在北京奥运会上也收获了第五名。
但随后中国女足连续缺席了2011年女足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终随着中国女足95一代的崛起,铿锵玫瑰才迎来了新的花期。希望经过那段“女足男足化”的弯路,我们能够尊重女足运动和男足运动的大不同。但愿这样人为的弯路,人为制造的混乱在中国足球能够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