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關大唐一代名相狄仁傑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如清代時候就有《狄公案》,這可能是最早描寫狄仁傑神手破案的文學作品;再如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漢學大師高羅佩也編寫了一部《大唐狄公案》,還列入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生必讀書目。現代的文學作品就更多了,如電影《血濺畫屏》、電視劇《盛世仁杰》、《武朝迷案》、《護國良相狄仁傑》,而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竟有三部一百一十八集之多。
可見人們對於狄仁傑的喜愛之情。但通觀這些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不難看到大都描述的是狄仁傑的推理破案的才能,很少觸及他的政治鬥爭的才能,殊不知狄仁傑更是政治鬥爭的高手。與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表現不同,狄仁傑依靠一代女皇武則天對自己的提攜和信任,一步一步搞垮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女強人。那麼,狄仁傑為什麼非要搞垮武則天不可?他又有哪些搞垮自己這位恩人的驚人手段呢?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經歷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時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顛峯是在武則天時期。歷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身為李唐臣子的狄仁傑潛伏在武則天身邊年深日久,培植和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將武朝還於李唐。心計之深沉,謀略之高超,手段之驚人,無不今後人歎為觀止。
潛伏在武則天身邊的李唐卧底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懲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即公元676年,武衞大將軍權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狄仁傑奏罪當免職。
唐高宗令即誅之,狄仁傑又奏罪不當死,這使唐高宗十分不快,下旨説非誅殺不可。狄仁傑勸阻説,今皇上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後人認為皇上是明主還是昏君呢?微臣之所以不敢奉誅殺善才,就是因為怕陷皇上於不仁不義!”唐高宗聽後恍然大悟,便免去權善才的死罪。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做了皇上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這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也成為了潛伏在武則天身邊的李唐王朝的級別最高的卧底。
踩着同僚肩膀上位的一代名相
中國有個成語叫作“唾面自乾”,按照這個詞的要求,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應該讓它自己風乾。人們往往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受了污辱卻能極度隱忍,從來不加以反抗。不要以為這個詞是憑空捏造、文人虛構,這個詞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婁師德。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曾和狄仁傑同朝為相。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讓。在他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這對兄弟就曾進行過“唾面自乾”的討論。
最後,婁師德教育弟弟説:“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乾。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乾,人們不得而知,因為他貴為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隨和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於後人經常説他是“宰相肚裏能撐船”。
婁師德和狄仁傑雖然同朝為相,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傑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儘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傑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兑起婁師德來,狄仁傑都是不遺餘力。
但是,婁師德是個信奉唾面自乾的人,任憑狄仁傑怎麼欺負,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沒什麼怨言。這樣一來,反而讓外人都看不過去了,他們認為狄仁傑連老婁都不放過是不是有些太過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傑向來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調解此事。最後,連武則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親自出面做狄仁傑的工作。
武則天當政時期,有一天,散朝的時候,武則天留下狄仁傑,聊了幾句,武則天單刀直入地問狄仁傑:“我這麼重用你,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狄仁傑答得也很乾脆:“我是一個從來不知道依靠別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後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儘管這樣的回答在武則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傑的口氣還是令她有些小有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説道:“狄先生啊,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當年,我對你其實一點了解也沒有,為什麼想起來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薦你。”這次輪到狄仁傑吃驚了:“真的啊?我怎麼想不起來會是誰推薦了我呢?”武則天又説:“給你三次機會,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給你十次機會你也猜不出來!”
狄仁傑是個聰明人,見武則天這麼説,就順口答道:“那就請皇上您直接告訴我好了。”而武則天卻説:“告訴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別人,而是婁師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薦你”!武則天似乎看出來了狄仁傑的驚詫和難以置信,她隨即讓侍從取來檔案櫃,笑着對狄仁傑説:“你自己去打開看一下里面的東西吧!”
檔案櫃打開後,狄仁傑看到裏面有十多封寫給皇上的推薦信。這些推薦信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推薦狄仁傑擔任重要職務。十幾封推薦信的作者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婁師德。這一下輪到了狄仁傑無地自容了,原來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婁師德當年的大力推薦。自己不領情也就罷了,誰知自己還時時打擊婁師德。而更令他慚愧的是,婁師德居然從來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熱諷而不作任何解釋!
這件事對狄仁傑是個不大不小的諷刺,讓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過來的歲月。
強烈推動政治上的反潮流思潮
狄仁傑出道之後,就是一位破案高手,很受朝野上下推重。但是他還是一位政治上反對派。他敢於反對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事,對抗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人。
如一次唐高宗要到汾陽宮去視察,當地的長官為了討好皇上,決定新開一條御道,但在狄仁傑的堅決反對之下,御道修建計劃被迫中止。
再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傑卻不以為然,經常抓住機會彈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傑也不為所動。最後,他還真把王本立給扳了下來,一時朝廷肅然。
就這樣,狄仁傑的反潮流思潮,為他長期的宰相生涯積累了不少人氣,也使這時還沒有成為一代女皇的武則天對他刮目相看。
武則天做了女皇后,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便日漸取得她的讚賞和信任。久視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即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也就是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卻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
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狄仁傑還説,“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在狄仁傑的再三反對之下,武則天便取消了這次的旨意。
在狄仁傑為相的數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和推重是羣臣難以望其項背的。狄仁傑便利用武則天的推重和信任,經常在朝廷上抗爭,而武則天卻“每屈意從之”。
老謀深算後發制人的政治高手
武則天當政時期,久居廟堂的狄仁傑慢慢變得老辣起來,即使心狠手毒的來俊臣也不是他的對手。
狄仁傑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紅之時,也正是陰謀家武承嗣躊躇滿志之日。滿朝之中,武承嗣誰也沒放在眼內,他唯一顧忌的就是狄仁傑。他認為狄仁傑將來一定會成為自己被立為皇嗣的最大障礙。因此,他就指示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並隨即將狄仁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主動承認自己有謀反罪可以減輕罪行,其意思接近於今天所説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隨即予以完全承認:“謀反是事實!”得到了狄仁傑的口供,來俊臣滿心歡喜,也就放鬆了對狄仁傑的警惕。
誰知,老辣的狄仁傑只是用這招兒來麻痹來俊臣的。其後,狄仁傑趁獄吏不備,偷偷寫下了上訴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並請獄吏轉告家人將棉衣取走。最後,狄仁傑的兒子將上訴材料轉到了武則天的手中。於是,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傑,並當面詢問他:“你當初為什麼主動承認謀反?”狄仁傑平靜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認謀反,估計我早就死在來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麼能再見到皇上呢?”狄仁傑以自己的機智逃過了一劫,但從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對頭。
為了和武承嗣鬥爭,狄仁傑利用武則天對自己的信任,在立儲的過程中,發揮了獨特而決定性的作用。
大打親情牌感動女皇的謀國老臣
武則天對狄仁傑十分推重和信任,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對於老年的狄仁傑,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傑不用跪拜。她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對狄仁傑可謂優渥有加。在武則天的朝堂裏,狄仁傑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傑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後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為太子,而武則天則猶豫不決。狄仁傑抓住機會,以親情打動武則天。
狄仁傑對武則天説,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有很多因素應該考慮進去,但第一要考慮的是自己。無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選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選得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將被執行,自己的靈位也能被後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選得不好,那麼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將來的靈位也會被人拋棄。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説,選擇接班人首先應該選擇在血緣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緣最可靠。
最現實的方法就是,您應該立您的親生兒子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兒子,將來您就是皇帝的母親,配享太廟也是理所當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後人為太子,那麼將來您只能是未來皇帝的姑母,讓侄子為姑母立廟,這事似乎有些懸!很顯然,狄仁傑的話對於武承嗣很有殺傷力,但最終也打動了武則天。她決定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武承嗣最終失去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可能。
這就從體制上保證了狄仁傑不會被武承嗣清算,作為副產品,李唐王朝也藉此完成了復辟。為了確保自己死後武承嗣不會死灰復燃,狄仁傑生前還精心挑選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張柬之。
有一天,武則天向狄仁傑徵求宰相人選,狄仁傑毫不猶豫地説:“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個難得的人選,這個人雖然老了些,但卻是真正的宰相之才。這個人一輩子沒被人發現,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會為國家鞠躬盡瘁。”
於是,武則天將張柬之的官職由長史升為司馬。過了一段,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宰相人選,狄仁傑笑了一下,説道:“我以前曾經推薦過張柬之,到現在也沒見您用這個人啊。”武則天説道:“怎麼沒用啊?我早就把他升為司馬了。”狄仁傑不慌不忙地説:“我給你推薦的是宰相人選,您卻讓他去做司馬,當然算沒有任用。”後來,張柬之果然被任命為宰相。
久視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傑突然病故,撒手人寰,朝野一片悲聲。此時的武則天並沒有覺察狄仁傑搞垮自己的用心,反而大哭説“朝堂空也!”這四個字可謂字字千金,準確地表達了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她已很難有效地控制局勢,客觀上看,李唐復辟的時機已經成熟。狄仁傑大力推薦的宰相張柬之果然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張柬之毅然決定起事,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政變就宣告勝利。取得勝利後的張柬之,手裏提着武則天所寵愛的張昌宗、張易之兩個面首的人頭來見武則天,此時,武則天已經無力迴天了。
不知當時的武則天,在盯着張柬之發呆的時侯,有沒有想起來張柬之的推薦人狄仁傑來。其實,武則天想起想不起狄仁傑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不久之後,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寶座,李氏將重掌乾坤。等這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狄仁傑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鄭重表彰。狄仁傑先是被追封為司空,後又被追封為梁國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後來有人點評狄仁傑搞垮武則天這一段歷史的時候説,與狄仁傑相比,武則天是單純的,單純到信任狄仁傑的一切。民間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一個人的單純:“別人賣了你,你還幫別人數錢呢!”其實這句話用到晚年的武則天身上也無大錯。為了確保自己死後不被武氏清算,狄仁傑巧妙地利用了武則天對他的信任,力薦張柬之,並借張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復辟的大業,從而確立了自己死後的政治地位。但不論史書如何高度讚揚狄仁傑的大智大勇,卻還是無法掩蓋狄仁傑對武則天的不厚道。當然,人們也不難看到,狄仁傑談笑之間、便能輕而易舉地搞垮一代王朝的驚人手段。
唐朝後宮爭寵中唯一斗敗武則天的女人
不少武則天的電視劇,都有一個類似的情節。
武則天,不,那時候還不是,是媚娘。她坐在鏡前精心梳妝打扮後,躊躇滿志的在那裏,等着太宗皇帝的召見。一羣內侍從她門口飄過,為何,沒有停住腳步走進來,他們毫不遲疑的繼續往前走去。太宗要寵幸的是另外一個女子。
紫衣當時就十分好奇,能把武媚娘打敗的女子,該是何等的絕代風華,何等的柔媚入骨?
貞觀十年,唐太宗那位賢德的長孫皇后去世了,太宗陷入深深的落寞之中,久久不能遣懷。後來,他接受大臣們的建議,召了一批年輕美貌的女孩子進宮。用這些鮮活的生命,填補他感情的空虛。
武媚娘和一個小她三歲的女子徐慧一起進宮,都被封為才人。才人在嬪妃二十七世婦中是最末一級。可是進宮的女子太多了,沒有封號的還多得是,她們對這個起點沒有什麼不滿,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武媚娘被太宗寵幸過,還賜了她一個如此風光旖旎的名字,“媚娘”,可見當時他們何等的魚水和諧柔情蜜意。可是很快,她就得不到召見了。
打敗了武媚娘,一直得到唐太宗恩寵的女子,就是徐慧。她在花團錦簇的後宮中寵冠獨絕。她有何能耐?武媚娘坐不住了,帶着禮物,低眉順眼的來到徐慧那裏,向她討教。徐慧微微一笑,“以色侍君,短;以才侍君,長。”
武媚娘聽後默默無言,告辭離去。“才”,武媚娘聽來,自然是説才幹才能吧。這,她從來都不缺。紫衣想來,徐慧當時説的,應該是小女子那種聰慧和才情吧。她本人就是名動一時的才女。
徐慧是江南人,那裏歷來都是文曲星酷愛降臨的風水寶地。徐慧人如其名,早熟早慧,五個月的時候就會説話,四歲已經熟讀了《毛詩》、《論語》。當地人都稱她“小神童”。
徐慧進宮後依然手不釋卷,有時間就讀書寫字。太宗的文學修養也很高,看到徐慧一個小女子竟有如此好的文才,兩人就開始了詩文唱和。漸漸,太宗受傷的心靈得到了平復,重新感受到了愛情的温暖。
不僅如此,徐慧還知書達理,關心國家大事。她看到唐太宗在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國家蒸蒸日上後,有點志得意滿了。她就給太宗上書,説:“伏願抑志裁心,慎 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勸諫唐太宗戒驕戒躁,打江山難,守住江山更難,希望皇帝能善始善終。
後來,太宗興兵動武,征伐高麗,勞民傷財,她又寫了一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勸誡,説理透徹,文采斐然。
太宗在徐慧身上似乎看到了長孫皇后的影子,非常欣賞,把她當成了不可或缺的紅顏知己。
唐太宗本是個文武雙全的英雄,喜歡那些温柔賢淑的女子,武媚娘表面千嬌百媚,可是內心剛硬似鐵。初見之下,太宗滿心歡喜,不久就發現她不是自己的知己良伴。
有一天,西域藩國給太宗送來一匹名馬,叫獅子駱。彪悍強壯,難以制服,太宗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武媚娘看到了,嬌滴滴的説,“我有辦法,先拿鋼鞭狠狠地抽它,不行就用鐵錘打它。還是馴服不了,留下來也沒啥用,拿一把刀子殺掉拉倒。”
太宗聽了之後,誇讚道:“有膽識!”這話呢,若是用來誇他的臣子倒是極佳,太宗就是一位有膽識的君主。這話其實也是後來武則天的用人之道,為君之術。但 是,只有英雄之間才會惺惺相惜,美人嘛,太宗喜歡温柔可人的,如此性格的女子自然不合他的胃口,心中就起了疏遠之意。
看到這裏,大家如果認為徐慧和長孫皇后這樣的女子,整日裏壓抑自己的感情,只知道三綱五常,毫無生活情趣。那就錯了。
後宮的女子自稱“臣妾”,與皇帝自然要恪守君臣之禮。可,愛情的本來面目是甜蜜生動的,皇帝也會嚮往民間夫妻那樣富有情趣的婚姻生活。
有一天,太宗召見徐慧,她遲遲不來,等的太宗心急火燎,正要生氣,內侍們送來她的一首詩。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我一大早就起身,對着鏡子精心地妝扮着自己,等這你來召見我。可是等來等去也沒等到,只好在屋裏走來走去,彷徨難耐。都説千金方能買美人一笑,你一聲召喚我就去了嗎?
太宗一看到這首詩,轉怒為喜,開懷大笑。這些小女兒的情態是他在別的嬪妃那裏感受不到的,如何消受美人恩。按美女的意思,説説好話哄哄她吧。對一個君王來説,看慣了順從不二,這樣欲迎還拒欲擒故縱顯然更加有趣。
徐慧比太宗小二十多歲,年齡差異和君臣之禮都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在美女如雲的唐宮中,徐慧牢牢佔據了太宗的心。十來年間,太宗對她一直恩寵有加,無暇他顧。
649年,太宗去世了。徐慧傷心欲絕,憂鬱成疾,不願吃藥獨活,毅然追隨太宗而去。高宗感於她的真情,將她葬於太宗陵墓石室。一代才女就這樣走了,年僅二十四歲。武媚娘呢,當時還在感業寺出家為尼。
武則天本來和徐慧起點一樣,可到太宗去世,武才人還是武才人。徐慧進宮不久,就得到封賞,一直從五品的才人變成了二品的充容。
一朝天子,一朝美人。很快,武媚娘回來了,登上了屬於她的歷史舞台。
武則天是如何面對皇帝老公與親姐姐偷情
永徽二年,武則天回到宮中後,高宗基本上過着一夫一妻式的生活。這主要:一是武則天能夠給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為高宗的專寵;二是武后的厲害讓嬪妃、宮女們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武后垂簾聽政和廢掉嬪妃制度後,高宗過着清心寡慾的生活。這種生活使他感到厭倦,他多麼想有一個紅顏知己來排解心中的寂寞與失意。但他先後寵幸母女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卻使兩位美女慘遭不幸。
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永徽五年三月,武則天第二次生產,這次生的是個女兒。高宗特別喜歡這個小公主,時刻探望。但不想一個月後,小公主死去,對武則天打擊極大。三月初,高宗為了安慰不幸的武則天,於三月九日行幸岐州的萬年宮(今陝西鳳翔)。為了安慰傷心的武則天,高宗派人從長安將武則天的母親及姐姐接到萬年宮。在涼爽的山谷中,武則天再次懷孕。因懷孕而不斷嘔吐,身體不適,武則天只有呆在自己的寢宮裏。
五月的一天夜裏,大雨傾盆,山洪爆發,萬年宮被洪水淹沒,高宗們只有到沒有被水淹沒的高處宮殿中過集體生活。武則天發現,有皇帝在身邊時,姐姐的言行很不自在,看高宗的眼睛含情脈脈。武則天立即明白,高宗與姐姐之間超越了男女關係。此事就發生在武則天懷孕嘔吐卧牀期間。
武則天姐姐與其是同母姐妹。她的丈夫賀蘭氏是個下級官員,但死得早,留下一雙兒女。年輕獨守空房,在武則天不能侍奉龍牀的時候,長相酷視武則天的她得到高宗的寵幸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對於武則天來説,她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她十四歲入宮,獨自打拼,好不容易得到今日的地位,是不容包括姐姐在內的女人染指和危害她的地位的。大水退去後,武則天身體恢復了正常,又開始侍奉龍牀。此後,其姐姐在母親楊氏的規勸下,不在宮中走動,與高宗分手。
永徽六年,武則天被立為後,其姐姐被封為韓國夫人。龍朔二年,韓國夫人又隨其母親到宮中去見武后,這次見面,過着禁慾生活的高宗遇見昔日的戀人韓國夫人,不禁舊情萌發,兩人象乾柴烈火,很快燃燒起來。武后的情報網將此事告知,不幾日,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有的説是武后殺死了韓國夫人,有的説是韓國夫人自知事情再次被武后知曉,怕妹妹報復而自殺。總之,韓國夫人時年三十來歲,正值妙齡美女人,突然從人間消失,這是極不正常的,高宗敢怒不敢言。之後不久,武后以康壽高宗身體為由,廢除了嬪妃制度。
魏國夫人中毒身亡。高宗在廢后事件失利後,身體愈來愈差,朝政大權進一步旁落。唯一能夠使他心靈得到寬慰的是小鳥依人的魏國夫人。魏國夫人是武后姐姐韓國夫人的女兒。她對高宗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既渴望從高宗那裏得到早年失去的父愛,又希望得到高宗的情愛,更是利用高宗的寵愛報復武后的殺母之仇。
以心換心,高宗得到了極大的慰藉。高宗捧着魏國夫人的漂亮臉蛋,看不夠,吻不夠,贊不夠。他要封她為貴妃,讓他與她長相廝守。
自從武后以龍體為要,廢除了嬪妃制度後,高宗身邊除了武后,已經沒有其他的女人。現在,好不容易天在他不得意時賜給他一個仙女,他無論如何也不讓她飛掉,他要攬住她。高宗想:自己提出新立一個妃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武后的死黨許敬宗等大臣,恐怕也不敢否定。
於是她向魏國夫人作出了承諾。成為貴妃是魏國夫人夢寐以求的渴望,她的如意算盤最終是擠掉武后,自己當皇后。但是,她太過於天真,她只知道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不知道,高宗已經失掉了這個權力。因此,當她一次次的追問高宗立妃的事情,高宗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不致可否。
武后已經洞察了一切。她廢除嬪妃制度,一則是為了高宗的身體考慮;二則也是防範於未然,使自己的皇后地位無人挑戰。如今,憑藉自己的庇廕過着榮華富貴生活的侄女,恩將仇報,冒出來危及自己的地位,她是決不會就袖手旁觀的。
一日,武后的從兄武懷良和武懷遠,一個任始州刺史,一個是溜州刺史。二人因為在武后剛立時,對他們提拔重用而不買賬,得到左遷。現在,兩人想找武后調到京城做官,於是想求得武后及其母親的原諒,懇請武后參加他倆在家裏舉辦的宴會。武后破例的答應了。
宴會之日,武后帶着幾名宦官赴宴。楊氏、敏之、魏國夫人等也參加了宴會。按禮節,皇后在席,其他人是不能上席的,武后高興,賜大家共進午餐。席間,氣氛和睦,談笑風生。宦官給各人的湯碗盛好肉湯,大家喝起湯來。不大功夫,魏國夫人從座位上倒下,全身抽筋,宦官們連忙把魏國夫人抬到屋裏的牀上,一會兒死去。
武后斷言是懷良懷遠想謀害皇后,而宦官拿錯了碗才導致魏國夫人死亡。於是,不容懷良和懷遠申辯,也沒有進行審理,立即將二人斬首正法。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魏國夫人死亡的真實原因。只不過武后是利用這次宴席一箭雙鵰,既除了危及自己後位的情敵,又剷除了與自己及母親積怨甚深的兩位從兄弟。
高宗得知,淚流滿面。兩位美人,由於他的愛戀而葬送了年輕美麗的生命。從此後,高宗再也沒有寵幸過武后以外的女人。
揭秘:女皇武則天做尼姑時勾引男人的手段
武則天對李治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思念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寫了情詩,還捎上一條石榴裙,順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有情人終相見。情詩寫出來後,是要送給李治看的。
李治到感業寺見了武則天,他們在見面之前已互通信息。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這天是李世民的週年忌日,也是武則天期盼已久的日子。這天,李治要到感業寺為父親進香,他約好了要和武則天見面。
李治選擇到感業寺為父親進香的機會見武則天,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皇家寺院林林總總,感業寺並非是李世民的陵墓和宗廟,如果李治必須要在這裏為他進香的話,那就先得給朝臣們一個理由。
誰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説服朝臣們的,但皇帝總不是白當的,某些時候,説話一定得管用!總之,李治拍了板,他決定去感業寺。這次機會對於武則天來説,實在是太難得了,她又把這次機會看作救命稻草。
只是,一年未見,李治變得風華更茂,她卻變得憔悴不堪。憶往昔,兩人是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哭泣聲,隨後便是無窮盡的相思傾訴。史書記載大抵如此:“忌日,上(李治)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
這個場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能到寺院看望武則天,説明他並不是薄情寡義、言而無信之人。他的到來,給武則天帶來了無限希望。在她看來,黑暗的日子即將結束了,她依稀感到,身後那座熟悉的城市,那個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宮,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太平公主為何要將情人送給母親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們在肯定她傑出政治才能的同時,也對她荒淫糜爛的生活頗多批評,説她廣置面首,寵幸男侍等。那麼,歷史上的武則天究竟是怎樣寵幸男侍的?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曾寫過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檄文中稱:“偽臨朝武氏者……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私,陰圖後房之嬖。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據説武則天讀了這篇將她罵得狗血噴頭的檄文,卻一點也奈何不得他。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工讒善媚手段無人可比,而她宰制天下的氣概和能力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則天14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太宗死後,她出家當了尼姑,不久又被繼位的高宗召回為昭儀,後立為皇后。
後來,武則天參預朝政,自稱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廢了中宗、睿宗兩個皇帝,自己做皇帝,並改唐國號為周,立武氏七廟。這年是690年,她專門造了一個字,給自己取名為“曌”,意思是日月當空,目無一切。
武則天稱帝以後,先是定紀元為“天授”,後來又用“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等帝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沒有一位皇帝如此豪氣干雲,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則天不僅在政治上豪奢專斷,而且在生活上也顯露出驚人的一面,她像男性皇帝一樣納妾封宮,成天與面首鬼混在一起,讓男侍陪寢,過着荒靡淫蕩的生活。
據文字記載,當時先後有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柳良賓、侯祥、僧惠範等人因“陽道壯偉”而成為她的男侍。她還專門設置“控鶴監”,蒐羅天下美男,對外號稱專門研究儒佛道三教,實際上就是供其放縱情慾、淫亂享樂的“後宮面首院”。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個市井賣藥郎,身材魁梧,能説會道。據《舊唐書·薛懷義傳》載:他先是與高宗的幺女千金公主勾搭成奸,後被武則天橫刀奪愛。武則天從馮小寶身上嚐到了未曾有過的閨房歡樂,臉上重現光澤,煥發出清新的朝氣,整個人充滿生氣活力,連宮女們都能感受到她那久違的令人輕鬆的温和及體貼。
當時宮中經常舉行佛事活動,為了掩人耳目,讓馮小寶方便出入宮中,武則天命他剃度為僧,任命為白馬寺主,並改名換姓,“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紹以季父事之”,讓薛紹稱其為叔父,冒充大族,朝廷上下則呼為“薛師”。
薛懷義仗着武則天的寵幸,無法無天,大行不法之事,曾因武則天寵幸御醫沈南璆,他便氣急敗壞地將明堂一把火焚燬。武則天明知是薛懷義乾的,但也自覺難堪,沒有追究,反而命薛懷義主持重修明堂,薛越發驕縱囂張,樹敵益多。一天,薛懷義擅自闖入只有宰相可以出入的南衙,宰相蘇良嗣瞧不慣他的囂張氣焰,喝令左右結結實實地搧了他幾十個耳光。
薛懷義捧着紅腫的臉向武則天哭訴,不料武則天反而告誡他:“這老兒,朕也怕他,阿師以後當於北門出入,南衙乃宰相往來之路,不可去侵犯他。”
為了這事,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曾當面説過她母親:“為什麼不選擇姿稟穠粹的人來幫助遊賞聖情,排遣煩慮,何必去寵幸那些市井無賴之徒,為千秋萬世所譏笑呢?”
武則天頗為感慨地答道:“你講的確實不錯,前些時候蘇丞相打薛懷義的嘴巴,就是欺侮他是市井小人啊!假如是公卿子弟通曉文墨的,南衙又豈敢隨便侮辱他”,於是太平公主就趁機把自己的情人、太宗時鳳閣侍郎(相當於宰相)張九成的兒子張昌宗推薦給武則天,先是誇讚張年近弱冠,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體是通體雪豔,瘦不露骨,豐不垂腴,接着悄悄地描述牀笫之間的旖旎風光:那味道就像南海的鮮荔枝,入口光嫩異常,婉轉如人意,使人神飛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