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秘史 李世民和武則天的關係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名曌,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14歲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Z(嬪妃的稱號)。太宗死後一度不尼。高宗時又被召入宮為昭儀(嬪妃的稱號),655年立為皇后。

  高宗多病,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大權,高宗死,中宗繼位,尊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廢中宗立睿宗。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年號為“天授”,史稱“武周”。

  執政期間,她開設殿試製度,親自考貢生;修《姓氏錄》,進一步打破士族制度,擴大統治基礎。她獎勵生產,使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重視邊防,設北庭都護府,鞏固了唐帝國在西域地區的統治。為貶逐政敵,她任用酷吏,屢興文字獄。晚年豪奢專斷,頗多弊政。705年,病重,大臣擁中宗復位,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病死。


  據史書記載,同男性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一樣,武則天的男寵也多至三千。然而是否真有那麼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武則天的眾多男寵裏面,其中有四個是我們應該知道滴!

  薛懷義和沈南嫪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他是武則天第一個在歷史上有記載的男寵。薛懷義原是一個在市井賣膏藥的小販,因身材魁梧、健壯,被選進宮,成了千金公主的情郎。(按:千金公主是唐高組李淵的第十八個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當時武則天大權在握,千金公主為了討好武則天,於是就把薛懷義獻給了她。

  多年守寡的武則天見到魁梧健壯的薛懷義之後,非常喜歡,遂留用。但是為了使薛懷義出入皇宮更加方便,武則天便讓他削髮為僧,並在洛陽修建白馬寺,薛懷義出任主持。從此借舉辦佛事之名,薛懷義便可自由出入皇宮。

  薛懷義得寵期間,憑藉着自己的如簧巧舌,不斷得到提拔重用。他不僅為武則天督建明堂,還曾多次以大將軍之名出兵討伐突厥,並由此“因功”受賞(薛懷義兩次討伐突厥,運氣都出奇的好,他兵未至,突厥就逐水草而去,消失的無影無蹤,而薛懷義當然把此歸結為自己的功勞)。

  可是就在薛懷義寵極一時,飄然自得的時候,一件讓他非常惱火的事兒發生了,那就是武則天看上了太醫沈南嫪。

  武則天自與沈南嫪好上之後,薛懷義越來越受到冷落,終於有一天心懷妒忌的薛懷義一氣之下,把自己曾為武則天督建的明堂燒了。可是對於這件事,武則天不僅沒有治罪於薛懷義,並且還讓他再次監修明堂,因為她首先覺得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兒,再者説薛懷義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出於對沈南嫪的嫉妒,這恰恰了説明了自己的“魅力”依然存在。

  這一次,薛懷義雖然得到了赦免,但是心中依然不忿,他經常私底下宣揚武則天的醜事。武則天知道之後,終於忍無可忍,設計將其殺害!

  薛懷義死了以後,沈南嫪成了武則天唯一的“寵兒”。可是已過中年的沈南嫪雖然仍文雅風流,但已身心虛弱,他極盡所能地想服侍好武則天,但已力不從心。因此沒過多久,武則天便陷入了寂寞鬱悶當中。

  張易之和張昌宗

  張易之、張昌宗是一對親兄弟,唐太宗時鳳閣侍郎張九成的兒子。二張兄弟當時都只有二十多歲,並且風度翩翩,相貌非凡。在他們成為武則天男寵之前,二人都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駢夫。後來太平公主因見母親寂寞難耐,出於對母親的“孝心”,遂割愛,將二張兄弟獻給了自己的母親。

  二張兄弟除了長得“漂亮”之外,還精通音律,善彈能唱,最厲害的一點還是他們“侍寢”的本領高超,因此武則天一得到他們,就寵愛非常。

  那麼武則天寵愛他們到了何種程度呢?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有一次,武則天的孫子李重潤、孫女永泰公主和孫女婿武廷基因不滿二張仗勢霸道的嘴臉,私下裏議論。不想這件事被二張知道以後,告訴了武則天,而武則天竟因此一下子把三人全部處死了。由此可見,當時武則天對二張的寵愛到了何等程度!

  二張藉着武則天的寵愛,勢力迅速膨脹,一時間權傾朝野,蔑視羣臣。朝中大臣雖然對二張的行為極為不滿,但是攝於武則天的威嚴,均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公元705年,武則天病篤,卧牀不起,朝中擁唐大臣發動政變,把武則天從病榻上“請”下了皇位,順便誅殺了二張兄弟。其實這次政變名義上就是以“二張兄弟謀反”而發動的,可見當時朝臣早已對二張兄弟恨之入骨了!


  載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輿論鋪墊之後,武則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萬餘人的表請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號曰“聖神皇帝”,改唐為周,革了李唐的命,並將李顯定為皇位的繼承人,皇太子李旦降為皇孫。

  那麼,武則天難道就沒有廢李立武的想法嗎?當然有!可是後來她為什麼又把天下還給了李氏呢?據史料記載,這與名相狄仁傑的智勸和武則天的“怪夢”不無關係。

  狄仁傑的勸説很“走心”

  狄仁傑如何勸説武則天歸還李唐天下,在《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當中都有提及。

  《新唐書》:

  會後欲以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又説:“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舊唐書》:

  則天無復辟意,唯仁杰每從容奏對,無不以子母恩情為言。

  《資治通鑑》:

  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姑於廟者也。”

  從以上史料不難看出,狄仁傑勸説武則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還重點突出了一點,就是“母子關係”。

  “母子關係”是一種最能敲動人心的關係,它以最直接的血緣關係來維繫,因此母與子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從母與子的關係出發,最能打動人心。狄仁傑緊緊抓住了這一點苦苦勸説,雖然讓武則天有所反感,但武則天最終“不能無感,故卒復唐嗣”。

  武則天的“怪夢”

  武則天欲改立太子期間,做過一個夢。對於這個夢,史料記載有所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效果。

  《新唐書》這樣記載:

  武則天對臣下説:“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顯),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後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亦指李顯)於房州。

  《資治通鑑》卻是這樣記載的:

  武則天謂仁杰曰:“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指前面“太帝以二子託陛下”中的“二子”),則兩翼振矣。”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

  兩夢內容不同,但殊途同歸。其實這夢説怪不怪,只是經臣下一解釋就顯得怪了。這説明,武周雖立,大臣們對李唐仍念念不忘。或許武則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堅定了把天下歸還李氏的想法。不然,看此人心向背,即使自己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武氏子孫也坐不長。


  上官婉兒是一代才女。在唐高宗時,上官婉兒一家被武則天抄沒,然而上官婉兒一心服侍武則天,她為何就不記武則天的滅族之恨呢?據説婉兒尚在母腹中時,其母夢中見大秤一杆,於是請教相士,相士掐指一算,驚呼:“此子日後當稱量天下。”待到婉兒出生,竟是一個女孩,大家都很失望,説相術騙人,無非為錢財而已,也就不再在意。等到婉兒祖父上官儀被武后殺害後,童年的婉兒與母親鄭氏被沒入宮中為奴,本以為會暗無天日,可是等婉兒長成,她的才華開始在宮中顯露出來。她博古通今,詩詞文章猶為出色,甚至書法、數術、弈棋等無所不精。

  她的才名很快傳到了武后的耳中並召見了她。當場面試時,小婉兒聰明伶俐,從容不迫,一揮而就,寫了一首七言詩,其文辭精美,比起朝廷大臣們的腐儒酸調,可謂天上人間。儘管詩的字裏行間不時透出對武則天的憤恨之情,可武則天並不計較,並感嘆道:“此女才智非凡,賽過鬚眉!”隨後,她命上官婉兒離開掖庭,到她身邊來當秘書。

  上官婉兒接到詔命,心裏非常複雜,這個權力至上的女人,曾是殺死自己家人的仇人,害得自己和母親淪落為奴,現在,她又要將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委以重任,而且是隨侍身邊的貼身秘書,憎恨、感激、恐懼各種滋味湧上心頭,煩惱無比。但是一個月以後,她就成了武后最信任的貼身女官。武后討厭批閲表奏,起草詔命,便把這些事都給婉兒處理,由此也正應了“稱量天下”的預言。朝廷大臣們也競相奔走其門下。從此,上官婉兒對武則天由仇視慢慢轉為擁護。到中宗李顯即位,上官婉兒更是大被信任,中宗被婉兒的才貌所迷,便將婉兒召幸,冊封為婕妤,封其母鄭氏為諱國夫人。

  但此時婉兒並不高興。因嫌中宗懦弱無能,在武后晚年時,她開始與武三思私通,並在詔命封旨上推舉武氏,抑制唐中宗。此時的上官婉兒已變得心機重重,她為了討好皇后韋氏,將武三思讓給了韋氏。景雲元年,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立中宗年僅16歲的幼子李重茂為帝,韋后稱太后,臨朝聽政,並派上官婉兒商請太平公主,想得到她的幫助。此事未果以後,韋后自當朝政,後來還想殺少帝李重茂和相王李旦,此事被相王第三子李隆基得知,他與太平公主合謀,聯絡羽林軍衝入皇宮殺死韋后和安樂公主。李隆基後來誅其逆黨時,上官婉兒受此牽連被殺了。“稱量天下”的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是歷史學家們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從血緣上看,就非常不一般。除去血緣關係,兩人還有什麼更加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女王,而李隆基,也算是一代仁君。今天,小編蒐集了相關資料,和大家一起解讀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

  要知道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就必須先弄清李隆基是誰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乙酉年八月五日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於洛陽,屬相雞,諡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廟號為“玄宗”。玄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號為先天,後改開元,再改天寶,756年退位,在位45年,李隆基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母竇德妃。李旦(公元662~716年),睿宗,又名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三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武則天是李隆基的奶奶 ,李旦是武則天第四子,而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武則天和李隆基是祖 孫關係。

  武則天挺喜歡李隆基的,有這樣一個傳説: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 ,所以他小時候就經歷了錯綜複雜的宮廷變故,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 有大志,在宮裏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發生轉折是在李隆基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將軍(掌管京城守衞的將軍)武懿宗大聲 訓斥侍從護衞,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裏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 家騎士護衞!”弄得武懿宗看着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 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李隆基認為奶奶武則天是個很有成就的女性政治家,不知不覺中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也親密起來。儘管奶奶武則天也犯了一些錯。但她還是個 有成就的女人。另一方面李隆基又認為女人應該遠離政治。政治的血雨腥風對女人的身心都造成了很 大的傷害。女人的內心是感情豐富的。是充滿柔情的。但是因為政治 。女人不得不在很多人面前表 現的比較冷。其實女人的內心是很熱情的。但是政治女人表面上都比較冷 。

  內心都很熱情。政治女 人內心也渴望得到感情。得到愛。得到關心和愛。但是政治女人為什麼要表現的比較冷。而內心又渴 望激情呢。因為國家大事太多。外界給她的壓力太大。皇宮裏的爭權奪力太厲害。太複雜。還有內心 的孤獨 。所以有些人覺得她們沒有感情。實際上她們的內心也有着很豐富的感情。因此,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是不一般的。

  在奶奶武則天死後,中宗懦弱無能,結果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 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 讓自己的兄長韋温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

  在公元710年,中宗終於死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后便想學習 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沒有等韋皇后動手,多得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 搶先發動了兵變,率領御林軍萬餘人攻佔了皇宮,把韋皇后一派全部消滅,史稱“唐隆政變”。然後 ,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初唐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 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啊公楊達之女。而出生於四川。按照古代的説法,是山西人。那現在來説嗎,説是四川、山西都可以啊。既是古人就應按照古代的説法,武則天是山西人。


  武則天共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二十四歲時死了,據説是被武則天毒死的。次子就是李賢,三子李顯(哲)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兩個女兒,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個,就只剩下後來的太平公主。

  武則天的四個兒子

  武則天共生了四個兒子,個個是沒作為的窩囊廢:

  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身患癆病,24歲就死了.據説,他跟母后政見不一,為此有人懷疑是武則天毒殺了他.這種猜測的根據,是武則天當年曾扼殺週歲的女兒嫁禍於王皇后,認為這女人心狠手毒,.....但這不足以為憑,沒有充分的證據,僅憑她的過去所為來猜測(況且過去的事也是猜測呢)就斷定武則天殺了親兒子,顯然不是史學應有的態度.

  次子李賢,先被封為雍王,後立為太子,據説他也是因和母后政見不和而被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那裏.許多人説也是武則天派人毒死的,根據也如上.

  三子李顯,先被封為周王英王,後立為太子.據説相貌酷似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死後,他繼位,史稱中宗.他性格昏懦,當了三個月皇帝,便被廢黜.貶為廬陵王.後於705年復位,可五年後被自己的妻女(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於神龍殿.這位仁兄真是窩囊到家了.

  四子李旦,初封為殷王,中宗李顯被廢后,即帝位.他為人庸懦,毫無作為,當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被廢黜,武則天取而代之.

  應該説,既然四個兒子都不成器,武則天取而代之就是很正常的了.不能把一個無能之輩供在台上三呼萬歲,然後他死後(或下台)再來個三七開四六開,有本事就取而代之你來幹!這才是英雄膽識,事後諸葛亮是小人見識.

  武則天真是奇偉的女人,既有智慧又有魄力,歷史上罵她的人很多,歌頌她的也不少.但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順的女皇,敢作敢為,令人欽佩,她治理的那段歷史,不是歷史最好時期,可經濟發展,國家安定,政府不腐敗,官員不很貪......這樣的女人比一些鬚眉男人強多了.她的四個兒子遠不及她,她取而代之,也是對國家對歷史的負責呢!呵呵!

  武則天活了82歲,她死後許多女人想學她,但許多都是有其志而無其才.她的兒媳婦(李顯之妻)韋皇后就是這樣的女人.

  武則天的智慧沒遺傳給兒子,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卻有母親的幾分魄力.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不及這一個女兒有作為!

  韋皇后毒死親夫(中宗李顯)後,也想學學武則天,獨攬朝政,但她有這野心沒這本事,不久就被太平公主聯合自己的親侄子李隆基策動羽林軍殺進後宮,殺了韋皇后及其黨羽,扶睿宗李旦重登皇位.

  李隆基是李旦的四兒子,他是武則天的孫子.

  李旦之後,李隆基繼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三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那又是另一段歷史佳話.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儐的一種)。李世民死後,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妃儐的一種),經過長期的苦心孤詣她當上了皇后。然後再排除李氏王朝當上皇帝。

  雖然在武曌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但並沒損害整個中華帝國的元氣,並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武則天晚年,一批男寵慢慢走進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後不久,武則天便有了第一個男寵馮小寶,當時武則天還比較注意約束男寵,後來馮小寶因為任性使氣,得罪了武則天最後被秘密殺死。武則天生命中的第一個男寵銷聲匿跡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

  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作耳目,二張兄弟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乾陵無字碑,為武則天所立。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區西北方五十公里處的乾陵。在乾陵司馬道東側,北靠土闕,南依翁仲,西與述聖紀碑相對,奇崛瑰麗,巍峨壯觀。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並立着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或稱述聖紀碑)”,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述聖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她還親自撰寫了5000餘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東側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無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間《雍州金石記》有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

  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並立着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或稱述聖紀碑)”,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述聖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她還親自撰寫了5000餘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東側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自秦漢以來,帝王將相無不希望死後能樹碑立傳,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的石碑卻沒有刻一個字。

  無字碑上為何無字,民間出現了四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

  武則天從公元655年做皇后開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後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五十年之久。

  如果從唐高宗死時算起,也有二十一年。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傑出的女皇帝。

  她在政治上打擊豪門世族,並通過發展科舉制度,使得大量人才進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門壟斷;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並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濟不斷上升,民户數不斷增長;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勵各級官吏舉薦人才,並虛心納諫,職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

  她加強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與邊境各族的關係。

  總之,武則天是一個富有政治才幹和理想的人,在她統治期間做過許多符合民眾利益的事,穩固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推進一大步,並對後來“開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第二種説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

  第一,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從地位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權的皇后,最後竊居皇位。

  第二,培養黨羽、建立宮廷奸黨集團,並打着李唐“朝廷”的旗號,消滅異己。

  第三,任用酷吏,實行告密和濫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會經濟發展呈馬鞍形,而武則天當政時處於最低處。

  第五,在其當政期間,曾失掉了安西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一。職是之由,武則天無法為自己立傳,而只能以“無字碑”來為後世定基調。

  第三種説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武則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

  武則天當政期間,貞觀以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仍在繼續;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複雜局面中,她表現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幹;就“納諫”和“用人”這兩點,連許多具有封建正統思想的人士,為之讚歎不已。

  但是,武則天的消極面也十分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

  特別是統治後期,朝廷政治日趨腐敗,形成一批為武則天所縱容支持的新的特權貴族。

  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還政於唐中宗,她知道對自己的一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寫好寫壞都是難事,因此決定立“無字碑”,由後人去評價。

  第四種:為維護道家統治,防止儒家登台,把儒生殺的血流成河,武則天知道歷史多數是儒家編寫,如果不立此碑,那一代女皇的名聲將徹底成黑。

  另外,還有幾種説法認為:

  一是,繼位的唐中宗李顯對武則天無法稱謂,是稱武則天為先帝呢?還是稱其為太后?二是,唐中宗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卻曾被廢而復立,因而心懷嫉妒,在李唐王朝中插進一個21年的“武周”更是奇恥大辱,為了雪恨,故意立碑,讓她難堪、出醜。三是,如何撰寫碑文,評價武則天,一直爭論不休,由於沒完沒了,那碑就始終空着。這三種説法可信之處在於,帝王一般不會死前下詔對如何撰寫碑文評論自己發表意見的。

  還有一説,武則天離世後,政局動盪,無人過多關注,待人們重新關注,他的那段歷史早已眾説紛紜,真假難辨。


  武則天當了多少年皇帝?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那麼武則天是多少歲當的皇帝呢?又當了幾年的皇帝?

  武則天在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唐中宗和唐睿宗時做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即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即位時已經67歲了,是中國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

  655 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后,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這樣看來是一共當了15年女皇帝,但是實際掌控朝政是從當皇后開始的,一共是50年。


  把國號改為了“周”,追認周文王為武氏始祖。

  武則天被後世人們非議最多的是“好殺”和“荒淫”兩大問題。主要描寫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二人情感生活的電視連續劇《大明宮祠》,對武則天如何“荒淫”有較詳盡的表現。歷史上武則天的私生活(男寵問題)又是怎樣呢? 多情的薛懷義 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是薛懷義。薛懷義本名馮小寶,在洛陽經商為業,初與千金公主侍兒有染,後被千金公主介紹給武則天,為武則天所喜愛。當時宮中經常舉行佛事活動,為使馮小寶方便出入宮中,武則天命他剃度為僧,又命他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改名薛懷義,薛紹稱其為叔父,朝野則呼為薛師。 薛懷義依仗武則天之寵幸,多為不法之事。後因武則天寵幸御醫沈南,薛懷義恩寵漸衰,氣極之下,竟偷偷將明堂焚燬。 武則天知是薛懷義所為,但也自覺難堪,未予追究,反令懷義主持重修明堂。後薛懷義益發驕縱,並張揚武氏私事,為武則天所惡。在武則天授意下,太平公主率人將其縊殺。需要指出的是,武則天寵幸沈南和授意殺薛懷義,説明她對薛懷義並非一往情深,而薛懷義在焚燒明堂之前也早已不願進宮,武則天和薛懷義的愛情被《大明宮祠》有所美化。 面如蓮花的二張兄弟 張易之和張昌宗屬世家子弟,宰相之後。被稱為面如蓮花的張昌宗是太平公主推薦給武則天的,張昌宗又引進其兄張易之,武則天一見甚悦,於是二人同入宮中侍奉武氏。此二人先被任為中郎將和少卿,後屢屢加官,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權傾朝中,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爭着為二人執鞭牽馬。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復辟唐朝的政變,將二張誅殺。其實二張對唐朝的復辟也是有功的。 在武則天晚年為立誰為太子猶豫不決時,二張勸立廬陵王李顯,對武則天應有所影響。這一點,《大明宮祠》沒有表現。 唐高宗死的時候,武則天60歲。兩年以後,開始寵幸薛懷義,從此至死20年間,武則天又先後與沈和二張有染。史籍中有關武則天男寵問題的記載大致如此,除此之外的傳説均系流言。武則天也曾下令選天下美少年入宮,但被大臣諫止。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為文武聖皇帝,自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九月,下詔追復長孫無忌官爵,讓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長孫無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則天建言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復;(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上表之後,皇帝下詔施行。從此,武則天在國內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國使臣都共稱唐高宗、武則天為“二聖”。

  為稱帝斬政敵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高宗的遺詔,無疑是留給武則天的“尚方寶劍”,成為她日後臨朝的法寶。光宅元年(684年),在廢掉李顯立李旦為皇帝后,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改元光宅。

  武則天在消除政敵、為稱帝掃清道路的鬥爭中,採用過兩個特殊手段——酷吏與銅匭。酷吏即濫用刑罰、殘害無辜的官吏。銅匭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魚承華之子魚保家設計的,是一個四面開口的意見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東面口曰延恩,獻賦誦求官職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事密計者投之。由正諫大夫、拾遺、補闕各一人管理。武則天為了掃除政敵,它便成為酷吏羅織罪名判殺政敵的工具,因此在歷史上留了一個“告密筒”的臭名。其實,它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沿用時間也很長。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歲的武則天在6萬民眾與官員的擁護下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為皇嗣。歷史上將武則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6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代女皇武則天秘史 李世民和武則天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