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一夫多妻制已經沒有了,但是世居滇、川交界處瀘沽湖畔的摩梭人,主要實行着一種“阿夏”婚。“阿夏”即“朋友”之意,建立這種婚姻關係的男女,彼此間不稱夫妻而叫“阿夏”。阿夏婚的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晚到女子家中訪宿。第二天清晨又返回自己家中生產和生活,配偶雙方不組織共同家庭。這在廣義上理解其實就是一夫多妻制吧。
在62歲的卓瑪拉姆家,她的4個孩子有兩個父親,其中大女兒一個父親,另一個父親屬於其餘3個。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他們不時來探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對此感到不適;女孩們已經習慣“不斷選擇”,她們的情人在夜晚悄悄來了,黎明時悄悄離開,如果她不再喜歡這個男孩,可以隨時更換。
“我們家是祖傳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的。”當地村民格榮定珠説。家裏的分工非常明確:弟弟負責放牧,他負責農田,妻子負責管理家務和內政。一個穩定的大家庭才能富起來;他們有兩個孩子,兄弟倆從來沒有考慮過哪個孩子是誰的;離婚?他們從來沒有聽説過。
48歲的白瑪朗措是4個兄弟的妻子,她已經是8個孩子的母親。她被問了一個讓她有點難為情的問題:兄弟4個,你最愛誰?她説:4個兄弟我都愛,愛一個不愛另一個不可能。那麼,兄弟4個誰最出色?她的回答像外交官一樣老練:他們一個比一個出色。
在西藏,一夫一妻制家庭佔絕對優勢。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一夫多妻與一婦多夫這種在我們眼裏看來頗為特殊的家庭。西藏的一夫多妻與一婦多夫由來已久,可以説是古代羣婚習俗的遺蹟。在1951年前的舊西藏,許多貴族家庭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鞏固自己的財產地位,就實行一夫多妻,貴族家庭的妻子一般來説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土司或部落。
也有一些平民實行一夫多妻。這種家庭一般是丈夫娶妻後又與妻妹同居,形成了事實上的夫妻關係。在這種家庭中,姊妹共夫,她們的地位是平等的,無妻妾之分,無貴賤之分。與一夫多妻相對應,還有許多一妻多夫的家庭。這種家庭一般是兄弟共妻,也有極少數是朋友共妻。妻子最初是哥哥娶回的,後來又與弟弟同居。這種家庭如同一夫多妻家庭,也是被人們認同的,並不會引起非議。
一妻多夫的形成與地理條件有關,這裏處於橫斷山脈區域,到處是高山峽谷;河谷氣温高,適合耕作,山間或山頂是草場,只能放牧。這是中國最特殊的區域之一:半農半牧區,這決定了一個男人對農、牧不能兼顧,一妻多夫家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矛盾。
大峽谷的特殊地理造就了一妻多夫,這是節約資源也是創造財富的最好的方式。同時,這一帶仍然處於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女性文化帶,有強大的女性文化傳統,一妻多夫沒有隨着時間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橫斷山區頑強地延續下來。
無論走婚還是一妻多夫,都是一種週而復始的內部循環和平衡。它們維繫了一個大家庭,避免了建房、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儘管在中國內地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橫斷山區部分藏族羣眾世代相襲的走婚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也得到應有尊重。當地政府沒有計劃要“拆散”這些家庭。
震驚!中國至今仍存的多妻多夫習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4 字。
轉載請註明: 震驚!中國至今仍存的多妻多夫習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