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豬肉“大出手”,到底對哪一方好處更大?美國人笑了
2020年對於美國來説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之前的美股熔斷,之後又是疫情的持續爆發,近段時間紐約還迎來了暴風雪,這一系列“黑天鵝”導致美國的經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美國貿易出現的阻礙,但貿易的需求偏偏又很大。受疫情影響,現在的美國一方面是醫療產品之類的緊急物資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豬肉這樣的內需不大的物資供過於求。
在2020年11月15日。中國和美國製定了豬肉貿易的相關協議,在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中方承諾要擴大從美國進口豬肉、禽肉的承諾。
此後,我國排除了所有憂慮,積極履行了這一承諾。在第一季度中,我國進口美國豬肉16.8萬噸,連帶豬肉製品總共28萬噸,
近日,我國還完成了美國近半年來最大的一筆訂單,這筆訂單的豬肉貿易數量有4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年我國向美國進口的豬肉製品總共約為57萬噸。這也就意味着,僅僅一個季度,我國就向美國進口了去年一半的量。
如此“大手筆”的進口,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一種利好,畢竟現在我國對豬肉的需求大,但是去年非洲豬瘟和豬週期的影響依舊存在,所以生豬的產能並沒有完全恢復。
而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大方”購買豬肉的好處其實要更大。要知道,美國人本身對於豬肉的消費並不是很大,所以其國內的豬肉需求也不是很旺盛。
受到疫情影響,目前很多美國大型的屠宰場被迫關閉,近段時期其生豬屠宰量同比下降41%。即便如此,因為市場消費量不大,美國的倉儲存肉量卻仍有28.2萬噸,處於其歷史的第四高位。
這也就意味着,要是任由其豬肉市場這樣低迷下去的話,美國的儲備肉很難釋放。而美國屠宰場要面臨的境況就是要麼對大量生豬實行安樂死,要麼壓縮飼料投餵量,開始給豬“減肥”。但無論是哪種做法,都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因此,相比之下,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豬肉,其實對於美國來説利好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