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獎金拿完就回國:中國女科學家斬獲德國大獎,獲獎金額165萬歐元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2015年獲得德國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總額高達165萬歐元的莊曉瑩,毅然回到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做一名“青椒”。

像莊曉瑩這樣被各國爭先恐後想要得到專業型人才,有許多人會選擇國外的豐富資源和待遇,但她不加考慮地選擇歸國,實在令人動容!

這樣美麗和實力並重的女科學家,是如何在專業上一騎絕塵而令又萬千國人感動敬佩呢?

選擇沒錯,精益求精

1983年莊曉瑩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從小聰明好動,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耍,特別喜歡自己動手做小玩具,家裏人覺得她像“假小子”。

小學階段成績位於中上的位置,沒有特別優秀;到了初中出現了偏科的現象,數理化成績沒問題,歷史和地理沒少給她增添煩惱,中考時成績也沒有很突出;

到了高中文理分科後,她的成績漸顯優勢,物理和化學成績更是直奔年級前列。

不是所有優秀的人生來便優秀,一定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成長。莊曉瑩得益於此,她還擁有獨立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2001年莊曉瑩這年18歲高考成績優異,父母希望她能學醫,但她自己想學土木建築。

這樣長相温柔可人的莊曉瑩為何會選擇令長輩都意外的土木建築專業呢?

她後來分享過,在市三女中讀書時,她經歷了上海變化萬千的城市建設階段,看到設計工程師們將南浦大橋的構思實現於現實時,心嚮往之,希望自己也能為家鄉做出這樣的壯舉,想與家鄉用最直觀的方式共同成長。

後來順利考上了“建築老八校”之一的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不斷地學習積累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她曾經歷過迷惘。

大四那年感覺到工程設計領域的研究已趨成熟,這不僅僅是描繪藍圖然後實現的過程,很多時候工程師們沒有表達自我的空間只能做出妥協。

在學習專業的過程中,許多人多少會擁有這方面的思想閉環,有時找不到出口之後放棄。莊曉瑩很幸運,她本科成績優異保送本校的碩士生,得以思想上的拐點。

碩士課程學習中她漸漸茅塞頓開,論文《岩石邊坡穩定性分析無網絡法研究》關於將數學方法運用於工程材料穩定性分析領域的研究,這為她的後10年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礎。

出國發展,學海無涯

碩士畢業後她進入了英國杜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順利拿到ORSAS全獎,還獲得了英國計算力領域優秀論文獎和歐盟的優秀論文提名,這種機會在專業評比中每年只有一次。

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第二年在挪威開始博士後研究。

這期間她還擔任了許多國際期刊的編輯,如《結構與土木工程前沿》,英文名《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Civil Engineering》,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英文期刊,中國工程院院刊之一。

2014年完成博士後研究,當時的她收到多所知名大學拋出的任教橄欖枝,從未忘記初心愛國心切的莊曉瑩選擇回國在母校任教,時任副教授。

她的導師朱合華曾評價她比其他同門更有悟性。專業方向她圍繞納米複合材料在工程領域的應用,借用計算機構建力學和數學模型,對此材料的應用進行優化設計。這種改進可應用於電子產品,飛機,汽車和土木工程等領域,實用廣泛,後益良多。

歸國任教,循循善誘

歸國期間,在專業方面不斷學習前進的她,在大學的任教表現很受學生歡迎。工科強者大多是不愛交際,話不多的形象,但莊老師温柔妥帖,言談中親善活潑。

課堂上的莊老師語速會快一些,帶着點淡淡的南方口音,隨着內容帶一些手勢,令人沉浸其中,收穫良多。

她建議學生們在專業課之餘多學英文,本科期間因需要閲讀很多前沿科技的英文文章,她的英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當時通過了高級英文口譯的考試。有外國學者來訪問她還做過同聲翻譯,並作英文報告。

在給學生講授《彈性力學》這門課程時全英文教學,莊老師會蒐集世界上其他名校的教材,並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來大學授課,她希望教育要做到國際化,增強學生的眼界,與世界交流。

同濟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顧祥林評價莊曉瑩,説她是同濟“本土”培養的學者,她激發青年教師和在校學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的科研之路。言辭之間充滿自豪,頗為欣賞。

國際大獎後的莊曉瑩

2015年,德國的“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公佈了獲獎名單,莊曉瑩獲得總額高達165萬歐元的研究費用資助,表示對莊曉瑩研究領域的最強支持。

索菲亞獎是由德國聯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會共同設立的,面對的是全球35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獲獎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每兩年評選一次。索菲亞獎是德國獎金最高的科研獎項之一。

該獎2002年設立以來,莊曉瑩是首位工程領域的得獎者,研究重點是前文提及的納米複合材料通過設計一種計算機模擬平台來幫忙工程師和科學家對複合材料優化設計。

她表示,自2015年開始,她將利用這筆獎金對這種新的納米複合材料進行多尺度,多物理場的模擬設計,通過改進使用方法,材料重組後,增強工程材料的強度,韌性,耐冷熱循環性,耐腐蝕性等。

通過這個機會,莊曉瑩可以直接在德國招收博士後和博士生加入,但如果按照國內程序,她可能還要幾年。她提及在博士後在國內的體制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歐美體系的博士後職位競爭更激烈,好的科研項目炙手可熱。好的研究團隊自然極大程度的提升項目的成功率。

莊曉瑩依舊對國家充滿信心,近10年我國的吸引人才機制有極大的提升,吸引了大批的海外科學家來國內發展,同時也鼓勵學者走向世界。

她説,我們離科技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科研成果的數量已有明顯提升,但質量方面還需要再努努力。

結語

莊曉瑩説,我們做研究的最終理想是要將科學研究轉為國家的核心科技競爭力。言語間皆是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希望能有更多的“莊曉瑩”們歸國,為祖國的前進付出一分力,我們每個人都應如此。

科技無國界,科技亦有國界,在我們如何理解。中國必將騰飛,耀眼於世界。